王蒙蒙
-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灯盏花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背景 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上皮-间质转化(EMT)是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病理改变,而EMT的主要标志是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研究发现,灯盏花素具有抑制组织纤维化病变进展及EMT的作用,但对LECs的EMT及其增生是否有抑制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诱导的人LECs表达α-SMA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 方法 将人LECs HLE-B3细胞株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和传代,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6.75、12.75、25.00、50.00和100.00 mg/L的灯盏花素作用24、48和72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灯盏花素作用不同时间对HLE-B3细胞增生的抑制率.此外取生长状态良好的HLE-B3细胞以1×106个/孔的密度接种于培养板中,将其分为4个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HLE-B3为正常对照组;加入10 μg/L TGF-β2处理的HLE-B3为TGF-β2组;10 mg/L灯盏花素处理的HLE-B3为灯盏花素组;用10 mg/L灯盏花素与10 μg/L TGF-β2共同处理的HLE-B3为联合用药组,药物干预72 h后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α-SMA、FN的mRNA及蛋白在HLE-B3中的表达. 结果 随着灯盏花素质量浓度的逐渐增加,对HLE-B3增生的抑制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2.851,P=0.000);随着灯盏花素作用时间的延长,对HLE-B3增生的抑制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037,P=0.000);HLE-B3培养72 h的半抑制率(IC50)为22 mg/L,故本实验用10 mg/L(≈1/2 IC50)药物质量浓度作用72 h行后续实验.正常对照组HLE-B3可表达一定量的α-SMA及FN,正常对照组、TGF-β2组、灯盏花素组、联合用药组间HLE-B3中α-SMA mRNA及FN 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5.490,P=0.000;F=1041.414,P=0.000),HLE-B3中α-SMA及FN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6.872,P=0.000;F=119.820,P=0.000).与正常对�
- 崔琨明张凤妍祈颖王蒙蒙高航
- 关键词:灯盏花素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后发性白内障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并发胰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集2020年7月—2022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LC术的112例患者一般资料行回顾性研究,于术后1个月,依据《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9年,沈阳)》,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胰腺炎将其分为发生胰腺炎组(n=11)和未发生胰腺炎组(n=101)。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并对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龄均值、病程均值、BMI指数等进行整理,调查患者是否有饮酒史、胰腺疾病史,是否合并高脂血症,整理并计算患者的胆囊壁厚度、大小、结石数量、直径及结石特性。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模型作多因素分析用以明确LC术后并发胰腺炎的独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病程、BMI指数、是否有饮酒史、合并高脂血症、胆囊壁厚度、胆囊大小、结石数量、直径、手术时间、造影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年龄、是否有胰腺疾病史、结石特性、胰管显影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23,OR=1.146)、是否有胰腺疾病史(P=0.013,OR=6.424)、结石特性(P<0.001,OR=1.644)、胰管显影(P<0.001,OR=2.606)是LC术后并发胰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由ROC曲线分析,经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发现年龄、是否有胰腺疾病史、结石特性、胰管显影联合检测AUC值最高,为0.991,且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90%、81.81%。结论年龄、是否有胰腺疾病史、结石特性、胰管显影是LC术后并发胰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上应对相关因素予以有效控制,施以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此来降低LC术后发生胰腺炎的风险。
- 连宗璞李素新王蒙蒙马喧妍周琳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胰腺炎影响因素
- 兔眼玻璃体切割术后不同填充物晶状体混浊情况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兔眼单纯玻璃体切割术(平衡盐溶液填充)及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硅油或C3F8气体填充后晶状体的混浊情况。方法选用30只日本大耳白兔,左眼为术眼,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为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填充硅油组;B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填充C3F8气体组;C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填充平衡盐溶液组;D组:随机抽取10只对侧未手术眼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术后第3天、第7天、第15天、第30天、第60天各组兔眼压变化及晶状体混浊情况。结果 A组在术后7d时眼压明显升高为(16.49±2.67)mmHg(1kPa=7.5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术后3d时眼压升高至(15.45±2.29)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间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在术后7d有3眼出现晶状体混浊,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有7眼出现晶状体混浊;B组在术后3d时有2眼出现晶状体混浊,术后7d时为7眼,术后30d后有3眼混浊的晶状体逐渐转为透明;C组在术后15d和30d时有2眼出现晶状体混浊,正常对照组未发现晶状体混浊。A组和B组与其他两组术后晶状体混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兔眼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硅油或C3F8气体填充后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玻璃体腔填充物及眼压的改变导致眼内微环境的改变,造成晶状体混浊的发生。
- 高航王蒙蒙崔琨明张凤妍
-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眼内填充物眼压晶状体混浊
-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状况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HCCA)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进行手术治疗的145例HCCA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围手术期资料,术后随访24个月。分析HCCA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统计患者2年总生存率(OS),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状况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治性切除患者2年OS高于胆管引流术、姑息性切除,有统计学差异(P<0.05);姑息性切除患者2年OS与胆管引流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TBIL≥10 mg/dl、TNM分期Ⅲ期+Ⅳ期、胆管引流术、淋巴结转移、低分化、门静脉侵犯患者占比高于存活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在年龄、性别、CA199、Bismuth-Corlette分型、肿瘤大小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TNM分期、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门静脉侵犯是影响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因素(P<0.05且OR≥1)。结论HCCA患者采用根治性切除治疗后2年OS相对较高。HCCA患者生存状况受TBIL、TNM分期、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门静脉侵犯等影响,临床可针对上述因素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优化HCCA的治疗策略。
- 马暄妍王蒙蒙史金鑫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影响因素
-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策略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策略。方法回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35例(动脉瘤37枚)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和随访结果。结果共夹闭动脉瘤22个,夹闭并切除动脉瘤13例,1例行动脉瘤夹闭并动静脉畸形切除术,1例行孤立术;其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1例,大脑后动脉瘤10例,小脑后下动脉瘤6例,基底动脉瘤3例,椎动脉瘤3例(其中夹层动脉瘤1例),小脑上动脉瘤及小脑前下动脉瘤各2例;手术入路包括翼点入路、扩大翼点入路、颞下入路、乙状窦后入路和远外侧入路。出院6个月按GOS评分,24例恢复良好,6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2例重度神经功能障碍,1例植物生存状态,2例死亡。结论后循环动脉瘤毗邻重要结构,位置深,操作空间小,手术难度大;术前充分评估,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是患者获益的关键。
- 张鹏孙红卫王蒙蒙李天豪丁大领刘献志
- 关键词:疾病特征显微外科手术后循环
- 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评价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评价全光学面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h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将56例(82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分为两组:多焦点组(MIOL组):26例(36只眼)植入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ZMA00;单焦点组(SIOL组):30例(46只眼)植入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ZA9003。术后随访3月,测量裸眼远、中、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下中、近视力、术后并发症、对比敏感度、焦点深度并进行问卷调查比较脱镜率、满意度及视觉不良症状。结果(1)术后3月,MIOL组裸眼近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优于S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中间视力及矫正远视力下中间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月,MIOL组对比敏感度在暗光条件空间频率3cpd低于S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MIOL组和SIOL组焦点深度范围分别为(+1.5—3.5)D和(+1.0—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MIOL组脱镜率为88.9%,而SI。OL组为2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程视力满意度,MIOL组80.6%(29/36)与SI—OL组19.6%(9/4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少数患者诉轻度光晕、眩光现象,MIOL和SIOL组分别为27.8%(10/36)和23.9%(1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诉这种现象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结论TecnisZMA00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尤其是近视力,具有较高的拟调节力及脱镜率,有效地提高了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 王蒙蒙张凤妍崔琨明高航任师杰
- 关键词:晶状体多焦点非球面
- 翼点锁孔显微手术治疗儿童外侧裂区蛛网膜囊肿临床观察
- 2020年
- 目的探讨翼点锁孔显微手术治疗儿童外侧裂区蛛网膜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6-03―2019-0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例经翼点锁孔显微手术治疗的外侧裂区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及临床结果。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4.3个月,19例有症状的患者术后均改善。影像学检查囊肿消失3例,缩小19例,无变化3例,有效率88%。术后无死亡,3例出现无症状性硬膜下积液,对症治疗后均得到较好控制。结论经翼点锁孔显微手术治疗儿童侧裂区蛛网膜囊肿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 李天豪张鹏孙红卫闫东明郭社卫赵培超刘学友王蒙蒙罗玉茹
- 关键词:显微手术外侧裂蛛网膜囊肿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