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腾
- 作品数:9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World Wildlife Fund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福利养殖的必要性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 2019年
-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人们对动物福利的认识不断加深,逐渐意识到福利养殖在畜禽养殖中的必要性。研究发现动物福利养殖是国际贸易的需要、改善动物源性产品的需要、提高畜禽生产性能的需要、畜禽健康的需要以及科学研究的需要。文章就福利养殖的必要性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加以综述,旨在阐明福利养殖对养猪生产的促进作用。
- 王腾杨姗霞李旺东陈辉
- 关键词:养猪生产
- 鱼类呼吸器官形态与功能适应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2年
- 呼吸是鱼类摄食、生长、繁殖、避敌和洄游等一系列生命活动的基础。不同鱼类的呼吸器官与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的适应性则是其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关键。自1881年Riess第一次对硬骨鱼鳃细微结构进行研究以来[1],
- 张圆圆沈建忠王海生孙广文马秀娟王腾
- 关键词:呼吸器官适应性
- 洱海外来种(?)的年龄、生长和繁殖生物学
- (?)Hemiculter leucisculus (Basilewski,1855)隶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属。(?)起始分布区主要是东亚,从北方的远东俄罗斯和外蒙古,到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朝鲜半岛及南方的...
- 王腾
- 关键词:年龄繁殖策略洱海
- 文献传递
- 天鹅洲故道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水质生物学评价被引量:10
- 2014年
- 于2011年1月、5月、7月和10月按季度对天鹅洲长江故道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并根据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对水质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天鹅洲故道底栖动物有30种,其中水生昆虫14种,占46.67%;寡毛类8种,占26.67%;软体动物6种,占20.00%;其它类2种,占6.67%.优势种类为菱附摇蚊(Clinotanypus)、指突隐摇蚊(Cryptochironomus digitatus)、克拉泊水丝蚓(Limnodrilus claparedeianus)、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底栖动物年均密度为558.37 ind·m-2,最大密度出现在冬季,春季最低;底栖动物年均生物量为14.03 g·m-2,最大生物量出现在秋季,春季最低.10个采样点中,其中8号年均密度最大,为1986.00 ind·m-2,7号年均生物量最大,为50.22 g·m-2,而6号年均密度和生物量都最小,分别为98.00ind·m-2和0.85 g·m-2.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科级生物指数(FBI)和综合生物污染指数(BI)对故道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显示故道水体处于中-重污染(Ⅲ-Ⅳ),相比2003~2004年(Ⅱ)其水质污染状况有所下降.
- 马秀娟沈建忠王腾王海生黄丹孙广文龚成
- 关键词:底栖动物水质评价
- 长江天鹅洲故道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年际变化被引量:6
- 2018年
- 根据2010-2011年和2015-2016年对长江天鹅洲故道鱼类资源的调查,分析了长江天鹅洲故道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着重了解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潜在饵料鱼资源-小型鱼类的情况。结果表明,2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51种,隶属于6目12科41属,其中2010-2011年采集鱼类50种,2015-2016年采集鱼类38种。小型鱼类共采集到32种,其中2010-2011年度为31种,2015-2016年度为22种,减少的种类主要为长江干流繁殖进入天鹅洲故道的种类。2015-2016年相比2010-2011年,小型鱼类优势种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2010-2011年故道小型鱼类优势种5种,按优势度大小排序为: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贝氏歺又鱼(Hemiculter bleekeri)、鲫(Carassius auratu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和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而2015-2016年优势种为4种,按优势度大小排序为: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歺又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短颌鲚和鲫,来自长江干流繁殖的小型鱼类资源有所减少。建议通过灌江纳苗引入似鳊、银鮈、贝氏歺又鱼等长江干流繁殖的小型鱼类,改善生境,为歺又鱼、鲫等湖泊定居鱼类提供良好的繁殖环境,以增加长江江豚饵料鱼类的资源量,满足其食物需求。
- 龚江王腾李霄黄丹沈建忠龚成
- 关键词:群落结构鱼类资源
-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的乌伦古湖水质生物学评价被引量:13
- 2010年
- 2006年11月至2007年7月在乌伦古湖设置28个采样点按季度对底栖动物采样。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83种,其中寡毛类14种,水生昆虫58种,软体动物7种,其他类4种。年均密度为1048ind/m2,变幅为70~2480ind/m2;年均生物量为10.76g/m2,变幅为0.48~52.53g/m2。根据底栖动物的观测数据,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生物指数(H′)、Goodnight修正指数(GBI)、Margalef丰富度指数(d)、Chandler′s生物记分制(CS)和综合生物污染指数(BI)对乌伦古湖水体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显示,乌伦古湖水质整体属于轻度污染。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如73公里小海子、骆驼脖子、海滨浴场和吉力湖等处样点水质相对较差,处于中污染水平;投放牛羊粪养殖鱼种的吉力湖后泡子则为重度污染水平。利用底栖动物对乌伦古湖水质的生物学评价结果与理化指标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 赵永晶沈建忠王腾李鸿王炬光张圆圆马徐发
-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水质生物学评价
- 洱海外来种(can)的年龄、生长与繁殖
- (can)Hemiculter leucisculus(Basilewski,1855)隶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can)属。(can)起始分布区主要是东亚,从北方的远东俄罗斯和外蒙古,到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朝鲜半...
- 王腾
- 关键词:繁殖特性
- 文献传递
- 鱼类分批繁殖力和繁殖频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3年
- 繁殖潜力是决定鱼类的繁殖补充及制定种群评估生物学假设的关键机制,由此分批繁殖力和繁殖频率对评估分批繁殖鱼类的繁殖潜力就十分必要。分批繁殖力和繁殖频率的研究均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过去的30年中,评估分批繁殖力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是水化卵法,而繁殖频率使用最多的方法是产后滤泡法。这两种方法虽然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无可否认是现在最为实用和成熟的方法。
- 王腾黄丹孙广文王海生马秀娟沈建忠
- 新疆乌伦古湖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被引量:3
- 2011年
- 乌伦古湖是我国十大内陆淡水湖之一,同时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第二大湖泊和主要渔业基地.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湖区水体营养状况、生物群落组成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为揭示该湖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2006年11月至2008年7月设28个采样点对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季节性调查分析.共采集到底栖动物87种,其中水生昆虫61种,占种类总数的70.1%,寡毛类14种,占总种数16.2%,软体动物7种,占总种数的8.0%,其它类5种,占总种数的5.7%.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年平均密度为1015.01 ind./m2,年平均生物量为9.83 g/m2.各季度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表现为冬季(1234.96 ind./m2)>春季(1044.47 ind./m2)>秋季(931.16 ind./m2)>夏季(849.44 ind./m2),生物量同样表现为冬季(13.54 g/m2)>春季(12.01 g/m2)>秋季(8.37 g/m2)>夏季(5.02 g/m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年均值为2.19,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年均值为1.34.相关分析表明,水深是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布的关键因子.
- 赵永晶李鸿王腾刘宇刘其根刘军郝志才朱湘强沈建忠
- 关键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