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辉
-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NF-α诱导人肝癌细胞分泌IL-8及其调节机制
- 研究背景及目的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世界上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6位;病死率居第3位。每年新增病例达62.6万,其中超过半数来自中国,中...
- 王耀辉
- 关键词:白介素8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 文献传递
- 血清microRNA作为乳腺癌诊断标志物的研究
-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是导致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乳腺癌治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确诊时疾病的分期情况,早期诊断乳腺癌是改善预后的有效措施。但目前乳腺癌的诊治中缺乏敏感性特异性较好的非侵入性标...
- 王耀辉
- 关键词:乳腺癌诊断标志物血清检测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B与细胞蛋白CINP相互作用影响细胞周期及其机制的研究
-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后通常在体内保持低水平复制,但却极易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具体机制至今尚不是很清楚。已知细胞周期的紊乱是肿瘤细胞发生的关键环节,一些与肿瘤发生相关的病毒感...
- 王耀辉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相互作用细胞周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患者HBV DNA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化疗可抑制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导致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肿瘤患者出现HBV激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了解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 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前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含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8年7月期间,162例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HBV DNA的变化,并分析HBV DNA变化与AFP的关系。结果:治疗后HBV DNA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55.6%vs.71.6%,P<0.01]。治疗前HBV DNA≥1×108/L者更易出现HBV DNA水平的下降(OR=2.7,P<0.01);治疗后AFP的下降与HBV DNA下降有关联(OR=2.6,P<0.05)。结论:TACE能降低HBV相关的肝癌患者体内的HBV DNA水平,特别是治疗前HBV DNA≥1×108/L者及治疗后AFP降低者。
- 徐晶王耀辉夏景林葛宁灵陈漪叶胜龙
- 关键词:肝肿瘤肝动脉化疗栓塞HBV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