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翔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鸟类
  • 4篇系统发育
  • 3篇进化
  • 2篇系统进化
  • 2篇线粒体
  • 2篇基因序列
  • 1篇调控区
  • 1篇体细胞
  • 1篇禽类
  • 1篇雀科
  • 1篇鸻形目
  • 1篇系统发育关系
  • 1篇系统进化关系
  • 1篇线粒体基因
  • 1篇线粒体细胞色...
  • 1篇线粒体细胞色...
  • 1篇猛禽
  • 1篇猛禽类
  • 1篇进化研究
  • 1篇分子进化

机构

  • 6篇辽宁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王翔
  • 5篇李庆伟
  • 2篇陈晓芳
  • 2篇孙毅
  • 1篇汤敏谦
  • 1篇孙婴宁
  • 1篇肖容
  • 1篇尚德静
  • 1篇王娇
  • 1篇高琪
  • 1篇邹伟

传媒

  • 2篇Journa...
  • 1篇Curren...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 4篇2004
  • 2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形目12种鸟类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差异及其系统发育关系被引量:12
2003年
采用PCR直接测序方法首次对形目 (Charadriiformes) 12种鸟类 :蒙古沙 (Charadriusmongolus)、环颈(Charadriusalexandrinus)、大杓鹬 (Numeniusmadagascariensis)、白腰杓鹬 (Numeniusarquata)、中杓鹬 (Numeniusphaeo pus)、红脚鹬 (Tringatotanus)、林鹬 (Tringaglareola)、翘嘴鹬 (Xenuscineres)、翻石鹬 (Arenariainterpres)、大滨鹬 (Calidristenuirostris)、反嘴鹬 (Recurvirostraavosetts)和砺鹬 (Haematopusostralensis)线粒体cytb基因全序列进行测定 ,并以白鹳(Ciconiaciconia)的同源序列作为外群构建系统发生树。经比对 ,形目 12种鸟类线粒体cytb基因全序列均包括1143bp ,序列间未见有插入和缺失 ,共有 381个变异位点 ,种间序列差异值为 5 16 %~ 16 0 1%。重建的系统树将形目 12种鸟类分为 2个支系 :第 1支系包括红脚鹬、林鹬、翻石鹬、大滨鹬、翘嘴鹬、中杓鹬、大杓鹬和白腰杓鹬 ,其中红脚鹬、林鹬、翻石鹬、大滨鹬、翘嘴鹬聚为一支 ,中杓鹬、大杓鹬和白腰杓鹬聚为另一支 ;第 2支系包括蒙古沙、环颈、反嘴鹬和砺鹬 ,其中反嘴鹬与砺鹬互为姐妹群 ,然后再与属的两个种蒙古沙和环颈组成的姐妹群构成并系群。分子证据提示 :第 1支系中各属间及种间的系统关系与形态学研?
陈晓芳王翔袁晓东汤敏谦李玉祥郭玉梅李庆伟
关键词:CYTB基因DNA序列系统进化
鸟类线粒体tRNA基因及调控区序列比较研究
线粒体DNA是研究鸟类分子进化的理想的分子标记,鸟类线粒体DNA的研究在种群遗传学和进化遗传学方面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利用PCR方法扩增雀科15种鸟类以及猛禽类13种鸟类线粒体基因组中3个主要的tRNA基因簇:IQM...
王翔
关键词:系统发育调控区
文献传递
鸟类线粒体分子进化研究
李庆伟尚德静汤敏谦邹伟王娇王翔肖容孙婴宁高琪
该项目所属领域是生物学中的细胞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RFLP)和DNA测序技术对鸟类线粒体分子进化问题进行研究。该方法优点是快速、经济,结果也比较可靠,尤其适用于大群体的遗传、进化研究。针对...
关键词:
关键词:鸟类线粒体分子进化
雀科9种鸟类11个线粒体tRNA基因序列及二级结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利用PCR方法对雀科9种鸟类11个线粒体基因组中3个主要的tRNA基因簇,即IQM(tRNAIle-tRNAGln-tRNAMet),WANCY(tRNATrp-tRNAAla-tRNAAsn-tRNACys-tRNATyr)和HSL(tRNAHis-tRNASer(AGY)-tRNALeu(CUN))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这些tRNA基因序列中可变核苷酸位点占15%,其中59%出现在环区,且存在插入核苷酸;茎区相对保守,其中一些变异如双链的互补性碱基突变,G-U配对等对于维系tRNA二级结构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利用11个线粒体tRNA基因全序列,以鹌鹑为外群构建了雀科9种鸟类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黄雀与其它物种关系较远;亚科中灰头与雀亚科关系最近,而小与三道眉草比较特化,这与根据二级结构特征得出的结论相吻合.利用茎区序列构建的NJ树在亚科物种的分类地位上存在分歧,可能是由于核苷酸数目较少,信息量小,在解决近缘物种间的分类地位时受到限制.结合线粒体tRNA基因二级结构特征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初步认为线粒体tRNA基因二级结构特征对于推断雀科属间的分类地位具有较高的置信度.
王翔孙毅王黎于业飞李庆伟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系统发育雀科基因序列
形目15种鸟类线粒体ND6基因序列差异及其系统进化关系被引量:24
2003年
采用PCR和质粒克隆测序方法 ,首次获得形目 15种鸟类线粒体基因组的ND6基因全长 5 2 2bp的序列。经对位排列 ,序列间未见有插入和缺失 ,共有 2 16个变异位点 ,种间序列差异为 5 17%~ 19 92 %。以白鹳为外群 ,用NJ法构建 15种鸟类的进化关系树。研究结果表明 :构建的系统树将形目 15种鸟类分为 2个支系。第 1支系包括蒙古沙、环颈、灰斑和反嘴鹬。第 2支系包括红脚鹬、林鹬、青脚鹬、翘嘴鹬、翻石鹬、大滨鹬、尖尾滨鹬、斑尾塍鹬、中杓鹬、大杓鹬和白腰杓鹬 ,其中鹬属的 3个种和杓鹬属的 3个种分别组成一个单系 ;翘嘴鹬和翻石鹬、大滨鹬和尖尾滨鹬分别聚为姊妹群 ,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 ;斑尾塍鹬独立分支出来。分子证据提示 :鹬科中的塍鹬属、科中的斑属应提升为亚科分类阶元 ;反嘴鹬与科鸟类亲缘关系较近 ,组成一个单系 ,将其归入科下属的一个类群更为合理 ,与核型研究结果及Sibley新分类体系的观点相一致 [动物学报 49(1) :6 1~ 6 7,2 0 0 3]。
陈晓芳王翔袁晓东汤敏谦李玉祥郭玉梅李庆伟
关键词:鸻形目鸟类线粒体系统进化
猛禽类15种鸟类线粒体tRNA基因序列及二级结构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利用PCR方法扩增 13个猛禽类物种线粒体基因组中 3个主要的tRNA基因簇 :IQM (tRNAIle tRNAGln tRNAMet)、WANCY (tRNATrp tRNAAla tRNAAsn tRNACys tRNATyr)和HSL (tRNAHis tRNASer(AGY) tRNALeu(CUN) ) ,测序后结合GenBank已登陆的游隼和普通相应序列探讨猛禽类共 15种鸟类的分子系统进化。 3个目的片段长度分别为2 12~ 2 14bp、35 3~ 36 2bp、2 0 5~ 2 0 8bp ,通过比较这些tRNA基因序列和二级结构差异 ,发现可变核苷酸位点占47% ,这些变异中 6 7%出现在环区 ,且存在插入和 (或 )缺失。茎区相对保守 ,其中一些变异如双链的互补性碱基突变、G U配对等对于维系tRNA二级结构的稳定性非常重要。以夜鹰为外群分别构建了 15个猛禽类物种共 11个线粒体tRNA基因全序列和茎区序列的NJ树和MP树 ,其中基于全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支具有较高的自引导值 ,因此该数据集所反映的猛禽类系统发育关系可能更接近真实水平。系统发育分析显示 ,隼形目鹰科更接近于鸱科而不是隼科 ,而草科的分类地位也与传统的形态学和DNA DNA杂交数据的结论存在分歧。比较物种间tRNA基因二级结构发现 ,部分tRNA基因中的核苷酸插入和缺失特征在科水平具有共同衍征 ,提示这些特征对于猛禽类科间系统发育关系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王翔孙毅袁晓东汤敏谦王黎于业飞李庆伟
关键词:猛禽类系统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