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
- 作品数:32 被引量:194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尿路结石二次经皮肾镜取石术操作的原因探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总结上尿路结石行二次(或二次以上)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操作的原因,提高PCNL技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PCNL治疗的1 041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资料,对其中进行二次(或二次以上)PCNL操作的病例,根据其行二次PCNL操作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 041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共1 203侧上尿路)中进行二次(或二次以上)PCNL操作的病例共252侧(20.9%),行二次PCNL操作的理由包括:结石负荷大、分布广182侧(72.2%);通道或肾集合系统黏膜出血29侧(11.5%);脓肾(感染)22侧(8.7%);孤立肾或肾功能不全7例(2.8%);集合系统穿孔3侧(1.2%);未发现或未能进入残留结石所在肾盏的盏颈口4侧(1.6%);通道建立失败以及不合理3侧(1.2%);麻醉意外等2例(0.79%)。二次PCNL操作时行局部麻醉204侧(81.0%),全麻48侧(19.0%);俯卧位221侧(87.7%),侧卧位31侧(12.3%)。1 203侧上尿路行一次PCNL操作的清石率为74.1%;行二次PCNL操作后的清石率为91.0%;252侧行二次PCNL操作的患者清石率为80.9%。1 203侧上尿路仅行一次PCNL操作的951侧上尿路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10.8d,行二次PCNL操作的252侧上尿路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13.4d。结论:结石负荷大、分布广,脓肾(感染)以及出血是上尿路结石行二次PCNL操作的主要原因。二次PCNL操作对于减轻第一次PCNL出血和感染的风险,提高清石率有很好的作用。但其增加患者的痛苦和住院时间。
- 黎承杨周立权邓耀良汪小明杨占斌关晓峰王翔陶芝伟虞军黄海鹏莫林键孙春严一杰
- 关键词:上尿路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
- 自噬在乙二醇诱导的大鼠肾内晶体形成中的调控作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自噬在乙二醇诱导的大鼠肾内晶体形成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结石模型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处理组(0.75%乙二醇+NAC)、雷帕霉素处理组(0.75%乙二醇+雷帕霉素)和氯喹处理组(0.75%乙二醇+氯喹),每组8只。干预4周后,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肾脏组织中自噬关键蛋白LC3-II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肾组织中自噬泡的数量;应用试剂盒检测各组24 h尿液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血清肌酐及尿素氮的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24 h尿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肾损伤分子1(Kim-1)的水平。钙盐染色法观测各组肾脏晶体的沉积情况,评价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结石模型组相比,雷帕霉素处理组和氯喹处理组中LC3-II的表达水平和自噬泡数量均增加,而在NAC处理组中LC3-II的表达水平和自噬泡数量均减少(P<0.05)。与结石组相比,雷帕霉素处理组中T-SOD和GSH-Px水平降低,而氯喹处理组和NAC处理组中T-SOD和GSH-Px的活性增加(P<0.05)。与正常组相比,结石组中血清肌酐、尿素氮、NGAL和Kim-1的水平及肾脏内晶体沉积增加(P<0.05);在雷帕霉素处理组中肾脏损伤进一步加重,晶体沉积进一步增加,而在氯喹处理组和NAC处理组中肾脏损伤明显减轻,晶体的沉积明显减少。结论:乙二醇激活自噬后可以促进大鼠肾内晶体的形成。应用抗氧化剂和自噬抑制剂不仅可以降低肾脏内的自噬水平,还可以减轻肾脏损伤,减少晶体沉积,降低肾结石的形成率。
- 李德荣刘云龙王翔孙焱康珏宁刘权何子奇陶芝伟关晓峰邓耀良
- 关键词:自噬乙二醇草酸钙肾结石活性氧
- 两种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比较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比较两种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1年4月分别采用输尿管镜下碎石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及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210例及1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输尿管镜下碎石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组一次碎石成功率90.95%(191/210),术后1周结石清除率80.95%(170/210),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88.10%(185/21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微创经皮肾镜碎石组一次碎石成功率98.48%(130/132(P<0.05),术后1周结石清除率98.48%(130/132)(P<0.05),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98.48%(130/132)(P<0.05),1例术后发生肾通道大出血。结论:输尿管镜下碎石术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较好;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较有优势,但风险相对较大。对于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应结合医疗技术及设备条件、患者的治疗期望以及治疗风险选择治疗方法。
- 周立权黎承杨杨占斌汪小明王翔黄海鹏关晓峰邓耀良
-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输尿管镜碎石经皮肾镜碎石
- 后肾腺瘤的病理特征(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诊断标准。方法报告2例MA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总结MA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预后。结果 MA具有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结论 MA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良性肿瘤,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其免疫组化尚无统一定论,需与Wilms瘤及乳头状肾细胞癌相鉴别。手术切除术后患者需长期随访。
- 王翔赵彬李黎承杨周立权邓耀良
- 关键词:肾肿瘤病理学后肾腺瘤
- 左肾上皮样平滑肌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1年
- 肾脏上皮样平滑肌瘤临床罕见,我院2009年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王翔邓耀良周立权
- 关键词:上皮样平滑肌瘤文献复习左肾
- 肾上腺静脉采血在嗜铬细胞瘤定性和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 2022年
- 目的:探讨肾上腺静脉采血(AVS)在嗜铬细胞瘤定性和定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并行AVS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总结AVS对嗜铬细胞瘤定性和定位诊断的意义。结果:肾上腺CT平扫+增强+三维重建提示左侧肾上腺肿瘤3例,双侧1例。血儿茶酚胺六项有3例轻度升高,1例明显升高且合并皮质醇相关激素升高。AVS结果提示4例均为嗜铬细胞瘤,其中1例合并皮质醇增多症;3例肾上腺肿瘤优势侧在左侧,1例在右侧。4例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经腹腔3例,经后腹腔1例),术后病理均为嗜铬细胞瘤,其中1例肿瘤累及肾上腺皮质全层。结论:AVS可以作为嗜铬细胞瘤定性和定位诊断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 关晓峰李健玲刘权王翔刘德云
- 关键词: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上腺静脉采血
- 牛磺酸对草酸和草酸钙晶体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牛磺酸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草酸和草酸钙晶体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随机分为5组:第1组,单纯HK-2细胞;第2组,HK-2细胞中加入草酸和-水草酸钙(COM);第3组,HK-2细胞中加入草酸、COM和牛磺酸;第4组,HK-2细胞中加入草酸、COM和夹竹桃麻素;第5组,HK-2细胞中加入草酸、COM和过氧化氢酶。培养6h后收集各组细胞上清液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氢(H2O2)、8-异前列腺素(8-IP)含量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质-1(MCP-1)蛋白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内MCP-1mRNA、P47phoxmRNA表达水平;MTT法测定培养24h后的细胞存活率。结果培养24h后MTT法检测第1组细胞的吸光度A值为0.996±0.044,第2组为0.626±0.0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6h后第1组细胞上清液H2O2、8-IP、LDH含量分别为(18.68±0.70)mmol/L、(12.72±1.69)ng/ml、(194.05±7.91)U/L,第2组分别为(53.27±1.88)mmol/L、(57.53±3.11)ng/ml、(484.34±29.44)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MCP-1蛋白水平为(17.32±2.32)pg/ml,第2组为(69.21±3.39)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与第2组细胞的MCP.1mRNA、P47phoxmRNA表达水平倍增比值分别为1/3.51和1/1.3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检测第3、4、5组细胞的吸光度A值分别为0.748±0.033、0.825±0.078、0.815±0.037,与第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4、5组细胞上清液H2O2、8-IP、LDH含量均明显少于第2组。第3、4、5组细胞上清液MCP-1蛋白水平分别为(60.13±1.83)、(28.53±1.41)、(56.44±1.13)pg/ml,与第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黎承杨戚剑烽王翔陶芝伟邓耀良
-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草酸氧化应激牛磺酸
- 阿托伐他汀对草酸钙晶体诱导的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V)对草酸钙晶体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HK-2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基培养)、ATV组(40μmol/LATV预处理3h后换成正常培养基)、草酸钙晶体刺激组(含4mmol/L草酸钙晶体的培养基)和ATV干预组(40μmol/LATV预处理3h后,换成含4mmol/L草酸钙晶体的培养基)。培养12h后收集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和Cleavedcaspase-1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F-κB的表达水平;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的浓度。结果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ATV组较对照组NLRP3(0.125±0.013与0.135±0.007)和Cleaved caspase-1(0.090±0.014与0.095±0.006)的相对表达量有所减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草酸钙晶体刺激组较对照组NLRP3(0.315±0.021与0.135±0.007,P<0.001)和Cleavedcaspase-1(0.235±0.008与0.095±0.006,P<0.00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多;ATV干预组较草酸钙晶体刺激组NLRP3(0.245±0.007与0.315±0.021,P<0.05)和Cleavedcaspase-1(0.170±0.017与0.235±0.008,P<0.05)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显示各组的NLRP3和Cleavedcaspase-1表达趋势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一致。ELISA结果显示,ATV组较对照组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IL-1β[(162.00±21.21)pg/ml与(183.50±7.78)pg/ml,P>0.05]和IL-18[(176.50±24.12)pg/ml与(182.50±20.51)pg/ml,P>0.05]浓度有所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草酸钙晶体刺激组较对照组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IL-1β[(850.50±48.79)pg/ml与(183.50±7.78)pg/ml,P<0.001]和IL-18[(526.00±39.61)pg/ml与(182.50±20.51)pg/ml,P<0.001]浓度显著增高;ATV干预组较草酸钙晶体刺激组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IL-1β[(452.50±36.06)pg/ml与(850.50±48.79)pg/ml,P<0.01]和IL-18[(403.50±23.33)pg/ml与(526.00±39.61)pg/ml,P<0.05]
- 孙焱陶芝伟康珏宁刘权王翔龙诗彬李德荣邓耀良
- 关键词:炎症细胞因子阿托伐他汀草酸钙晶体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 输尿管软镜联合末端可弯曲负压鞘治疗长径≥1.5 cm的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联合末端可弯曲负压鞘治疗长径≥1.5 cm的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于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输尿管软镜联合末端可弯曲负压鞘治疗长径≥1.5 cm的输尿管嵌顿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共27例,男23例,女4例;年龄(48.4±15.4)岁;体质指数(23.7±3.2)kg/m^(2);输尿管结石位于左侧19例,右侧8例;结石CT值(1097.6±268.7)HU;结石长度为(1.8±0.3)cm,宽度为(0.9±0.2)cm;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24例,中段2例,下段1例;合并同侧肾结石5例,无肾结石22例;肾积水(4.7±1.8)cm;术前尿白细胞(-)2例,(+)13例,(++)7例,(+++)5例;25例完成软镜手术,2例术中改变手术方式;手术时间(86.7±46.4)min;住院时间(3.1±1.7)d;术前血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分别为(8.0±2.4)×10^(9)/L和(135.1±21.4)g/L,术后第1天血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分别为(8.9±2.5)×10^(9)/L和(135.9±17.8)g/L;术后第1天复查无结石残留22例,有结石残留5例;术后当天体温为(36.2±0.2)℃,无尿源性脓毒血症相关临床表现。结论:输尿管软镜联合末端可弯曲负压鞘治疗长径≥1.5 cm输尿管嵌顿性结石安全、有效,结石清除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关晓峰周风驰王翔邓耀良
- 关键词:输尿管软镜
- 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120例
- 周立权陶芝伟黎承杨邓耀良王翔虞军杨占斌汪小明莫林键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