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纳秀

作品数:72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核科学技术
  • 10篇理学
  • 9篇机械工程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2篇熔盐堆
  • 10篇熔盐
  • 7篇有限元
  • 6篇单色器
  • 6篇加速器
  • 6篇反应堆
  • 5篇有限元分析
  • 5篇余热排出
  • 5篇余热排出系统
  • 5篇数值模拟
  • 5篇中子
  • 5篇法兰
  • 5篇高温堆
  • 5篇值模拟
  • 4篇堆芯
  • 4篇非能动
  • 4篇非能动余热排...
  • 3篇摇摆曲线
  • 3篇射线
  • 3篇屏蔽

机构

  • 6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等...
  • 1篇中国科学院近...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上海卫星工程...

作者

  • 72篇王纳秀
  • 14篇傅远
  • 8篇陈玉爽
  • 8篇徐中民
  • 7篇邹杨
  • 6篇黄建平
  • 6篇林良程
  • 6篇蔡创雄
  • 5篇朱希恺
  • 5篇周慰囡
  • 5篇朱毅
  • 5篇陈堃
  • 5篇王晓
  • 5篇孔祥波
  • 4篇郭盘林
  • 4篇程晓伍
  • 4篇蔡翔舟
  • 4篇王劼
  • 4篇黎忠
  • 4篇朱海华

传媒

  • 33篇核技术
  • 4篇核动力工程
  • 3篇高能物理与核...
  • 3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物理
  • 1篇光学技术
  • 1篇光学学报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原子核物理评...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中国光学
  • 1篇第四届全国高...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第九届全国核...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变形晶体X射线分光性能的数值模拟
2012年
通过有限元软件计算同步辐射晶体单色器分光晶体的变形,确定晶体倒格矢的改变量,按变形晶体光学理论预测变形晶体的Darwin宽度,建立一套预测直接水冷却晶体单色器分光性能的方法。算得直接水冷晶体子午方向Darwin宽度展宽为4.12μrad,与采用晶体表面变形倾斜误差计算值(3.89μrad)相比更接近实验值(5.0μrad)。
王丽徐中民王纳秀
关键词:双晶单色器数值模拟
TMSR白光中子源本底屏蔽设计
2020年
为了满足钍基熔盐堆对核数据的需求,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自行设计并建造了紧凑型的15MeV电子加速器驱动的白光中子源。电子直线加速器、中子产生靶以及探测器系统处于同一个实验大厅,中子/伽马射线本底较高,原有屏蔽并不能满足在低能区进行热中子物理实验测量的低中子本底需求。为了降低热中子本底,提高在热区的测量能力,需要对中子源进行局部屏蔽。根据调试运行经验以及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了中子伽马射线本底的来源,利用MCNP5模拟计算了混凝土、铅、含硼聚乙烯对中子/伽马射线的屏蔽效果,优化设计了局部屏蔽方案。模拟计算结果显示,该屏蔽方案可将热中子本底降低三个量级,伽马本底降低两个量级。屏蔽后的实验测量结果表明,探测器处的有效热中子与本底热中子的比值达到约100:1,屏蔽效果显著,为后续在热中子能区顺利开展中子物理测量实验奠定了基础。
王小鹤胡继峰胡继峰王宏伟蔡翔舟陈金根蔡翔舟姜炳陈金根韩建龙
关键词:本底
电子直线加速器驱动的光中子源装置的研制被引量:15
2014年
核反应堆的安全运行、新一代反应堆设计以及核废料处理等需要精确的中子核数据。光中子源联用飞行时间谱(Time of Flight,TOF)测量是最精确的中子能量测量技术,在热中子和共振中子能区的截面测量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钍基熔盐堆(Thorium Molten Salt Reactor,TMSR)项目中15 MeV电子加速器驱动的光中子源装置(TMSR Photo-Neutron Source Phase 1,TPNS1)是专为钍-铀循环核数据测量设计和建造的,它位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嘉定园区内。第一阶段采用15 MeV电子直线加速器(LINAC)驱动,第二阶段拟建造电子能量约100 MeV(TPNS2)驱动的光中子源。前者建成后可提供飞行路径5 m、通量约104 n·s-1·cm-2的连续能量中子束(白光中子)及约1 MeV低能伽马射线,它们分别用于测量中子反应截面和伽马辐照研究,这是国内首台用于核数据测量的白光中子源。
王宏伟陈金根蔡翔舟林作康马余刚张桂林李琛方德清张松张国强曹喜光钟晨卢飞曹云胡瑞荣金江胡建辉陈伟良黄建平王纳秀韩建龙康国国杜龙王玉廷朱亮常乐周晨升
关键词:核数据飞行时间中子探测器
单色仪晶体的应力形变和热缓释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报道了一种同步辐射光束线单色仪晶体的真空安装应力形变、热缓释方法及其实验结果 ,在总功率为 2 1 0W ,最大功率密度为 1 .2 8W/mm2 时 ,晶体形变的等效曲率半径大于 2 0 0 0m ,最大隆起高度小于 0 .1 μm .
王纳秀魏永钦张莉张映箕
基于RELAP5/MOD4.0的氟盐冷却高温堆反应性温度系数敏感性分析
作为四代堆的备选堆型之一,氟盐冷却高温堆具有固有安全,经济性等特点。反应性温度系数是关系到反应堆固有安全的重要参数。针对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设计的新型球床式氟盐冷却高温堆(TMSR-SF1),以RELAP5/MO...
孙强傅瑶王纳秀徐博邹杨
关键词:反应性温度系数
上海电子束离子阱低温超导磁体系统的研制被引量:3
2006年
介绍了上海电子束离子阱(Electronbeamiontrap,EBIT)装置低温超导磁体系统的研制过程和测试结果。超导磁体由一对上下布置的Helmholtz线圈组成,中心最大磁场强度可达5.3T,两线圈的峰值磁场偏差小于3×10-4T,在中心轴线上±10mm内磁场均匀度好于2×10-4,磁场衰减率在8h内小于1×10-4。低温系统采用双冷屏结构,通过二级G-M制冷机冷却冷屏来降低液氦的蒸发量。系统液氦灌注达到平衡后,液氦的平均蒸发量为1.1L/h,基本满足了用户的要求。
王纳秀陈永林阎和平蒋迪奎朱希恺郭盘林王福堂丁立人施锦李炜路迪邹亚明
关键词:超导磁体冷屏G-M制冷机
一种环缝流道型熔盐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缝流道型熔盐加热器,其包括由内至外同轴设置的一加热部、一内套管和一外套管,所述加热部密封设于所述内套管内,所述内套管和所述外套管围合形成一供熔盐流通的环缝流道,所述内套管的外壁上均匀环设有换热肋片。...
李明海邹杨杨洋孙慎德王纳秀严睿阮见
文献传递
反应堆辐照样品输送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2022年
为实现反应堆辐照样品在堆内空间狭小、堆外远距离条件下快速输送,设计了钢丝绳卷筒加气动输送相结合的辐照样品输送系统。本文对辐照样品输送系统中的关键部件接样装置进行了结构设计描述,并对气动部分进行了理论计算。同时,为进一步验证设计方案,对该输送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输送系统在堆内空间狭小及堆外远距离的工况下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胡瑞荣朱世峰王纳秀王纳秀徐博徐博曹云
关键词:气动输送
TMSR堆芯CFX多孔介质传热建模分析
2015年
钍基熔盐堆(TMSR)是一种使用石墨包覆颗粒作为燃料,熔盐作为冷却剂的第4代反应堆。TMSR堆芯区域的球形燃料增加了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的复杂程度,为了分析反应堆在发生丧失强迫循环后堆芯的温度分布情况,需对整个堆芯进行CFD建模模拟。本文对TMSR堆芯进行几何建模和网格划分,并使用ANSYS CFX进行了多孔介质模型的建模模拟。在主要考虑导热换热和浮力影响以及两种不同的保温层厚度情况下,对堆芯稳态运行时的温度分布和发生事故后60s的瞬态温度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证明了利用CFX及其多孔介质模型对TMSR堆芯进行模拟的可行性,并与REALP5-3D结果进行比较,初步验证了在该简化模型的边界条件下,堆芯熔盐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沸腾。
谢凯李林森沈峰费立凯王纳秀
关键词:多孔介质瞬态
基于双向流固耦合的换热管流致振动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为研究管壳式熔盐空气换热器U型管弯管段受空气冲击诱导振动响应特性,依托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horium Molten Salt Reactor,TMSR)综合仿真实验平台,采用单管双向流固耦合方法进行仿真。计算加速度值与实验值较为吻合,误差范围为-12%~15%,证明了单管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分析换热管流致振动问题的可行性。数值模拟还表明:流致振动具有在初始0.06 s时间内空气流动和传热管位移趋于稳定和外扩-回弹的周期性变化等特征,最终将在一微小区间内做"8"字往复运动。
缪洪康陈玉爽吕刘帅王晓许光第王纳秀
关键词:管壳式换热器U型管流致振动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