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玉莲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圆二色
  • 2篇圆二色光谱
  • 2篇光谱
  • 1篇蛋白相互作用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人血清白
  • 1篇人血清白蛋白
  • 1篇水凝胶
  • 1篇牛血清白蛋白
  • 1篇谱学
  • 1篇谱学研究
  • 1篇秋水仙碱
  • 1篇自组装
  • 1篇相互作用
  • 1篇晶体
  • 1篇胶体
  • 1篇胶体晶体
  • 1篇光子

机构

  • 3篇大连大学

作者

  • 3篇郑学仿
  • 3篇唐乾
  • 3篇王玉莲
  • 2篇郭明
  • 2篇马君燕
  • 2篇陈克海
  • 2篇高大彬
  • 1篇马静
  • 1篇胡皆汉

传媒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化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长春新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利用紫外、荧光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长春新碱(VC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荧光猝灭数据算得在296,303和310 K时,VCR与BSA的猝灭常数KSV分别为2.0×104,1.7×104和1.5×104L.mol-1,结合常数Ka分别为1.5×104,9.5×103和4.9×103L.mol-1,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978 6,0.949 0和0.891 1,表明VCR与BSA间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但结合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是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圆二色光谱(CD)数据表明相互作用后BSA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BSA的α-螺旋的含量从33.5%下降到29.7%,β-折叠的含量从13.6%升高到18.4%。通过Van′t Hoff方程,计算出热力学常数焓变(ΔH)和熵变(ΔS)分别为:-62.7 kJ.mol-1和-129.38 J.(mol-1.K)-1,表明氢键和范德华力在VCR与BSA结合中处于主导作用。
陈克海王玉莲郭明郑学仿唐乾马君燕高大彬
关键词:长春新碱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
凝胶光子晶体被引量:6
2007年
光子晶体是一种介电常数(或折射率)可以周期性调制的结构,其自激辐射抑制和光子局域化性质使其可以简便而有效地限制、控制和调控光子。近年来,利用胶体晶体自组装性质与水凝胶的传统应用相结合制成的凝胶光子晶体在药物释放、光学开关、金属探针、生物传感器等新应用方面的研究蓬勃发展,在新材料开发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取得巨大进展。本文概述了胶体晶体自组装并对该类凝胶光子晶体进行了分类介绍,对其发展趋势也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王玉莲郭明郑学仿唐乾高大彬
关键词:胶体晶体光子晶体自组装水凝胶传感器
秋水仙碱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谱学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采用紫外、荧光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秋水仙碱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秋水仙碱使人血清白蛋白的紫外吸收增强,特征荧光峰猝灭,并且随温度升高猝灭常数KSV降低。求算了不同温度下秋水仙碱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平衡常数与结合位点数。根据Van’t Hoff方程计算出ΔH=-11.66kJ.mol-1,ΔS=51.507 J.(mol.K)-1,得出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力。圆二色光谱测得加入秋水仙碱后人血清白蛋白的α-螺旋降低,二级结构改变,表明秋水仙碱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机制属于形成配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
马君燕陈克海郑学仿郭明马静唐乾王玉莲胡皆汉
关键词:秋水仙碱人血清白蛋白圆二色光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