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德
- 作品数:27 被引量:13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三峡库区望霞危岩体地质模式及变形破坏过程被引量:4
- 2015年
- 危岩体变形破坏预警判据的选择和确定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的关键性问题。结合三峡库区望霞危岩体两次发生大面积破坏过程的监测数据和观测资料,采用地质勘察、地球物理勘查对底部采空区及地质结构特征分析,并结合裂缝位移、GPS监测数据分析危岩体后缘主控裂缝T10号缝的变形特征,将其划分为3个变形区段和3个变形演化阶段。研究认为:底部采空区、后缘塌陷坑、岩体节理裂隙、风化凹槽对危岩体变形具有控制性作用,后缘主控裂缝分为性质不同的东段、中段和西段,整体上呈现直角状,在变形程度上由东向西减弱,东段变形牵引中、西段变形,以塌陷沉降为主,伴随向SSW的强烈扩张,新生多条次级裂缝形成阶梯状陷落地貌,显示台阶式渐进后靠变形演化特征。
- 乐琪浪孙秀娟蔡玲玲王洪德高幼龙孙向东史学磊
- 防治工程施工对链子崖危岩体的扰动被引量:4
- 2003年
-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的实施,使其安全度有了较大提高,经过应力调整,已使其变形趋于稳定,防治工程效果日渐显著。通过对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进行前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地表绝对位移、裂缝相对位移、钻孔深部位移、岩体应力和锚索张拉力等监测资料的分析对比,讨论防治工程施工对链子崖危岩体变形的影响,论述施工进度、施工强度与危岩体变形的对应关系。
- 王洪德姚秀菊高幼龙薛星桥
- 关键词:链子崖危岩体
- 地质灾害预警关键技术方法研究与示范
- 王洪德高幼龙张青薛星桥张俊义陈中富李晓春李刚杨秀元高新平陈实曹修定史彦新冯苍旭王爱军阮俊
- 本计划项目是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地质调查项目,针对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区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为了尽快提高我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水平,缩小乃至赶超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对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重庆市巫山县...
- 关键词:
- 关键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监测技术
- 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效果初步研究
- 链子崖危岩体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段的南岸,与江北的新滩大滑坡(1985.6.12发生)隔江对峙,下距三峡大坝27km。该危岩体被发现于1964年,随后开始了长达30年的勘察监测工作。1992年,中国政府正式批准进行工程治理...
- 刘传正王洪德张明霞
- 关键词:链子崖危岩体煤层采空区
- 文献传递
- 三峡库区水位变化与花园养鸡厂滑坡变形特征关系被引量:10
- 2011年
- 2010年10月三峡库区蓄水至175m,花园养鸡厂滑坡发生了较为强烈的变形。在对新生裂缝详细调查研究、GPS观测及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库水位变化所引起的滑坡变形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蓄水后,滑坡前缘因受到加载及库水侵蚀作用,在中前部产生9条NNW向横向张性裂缝,裂缝具有明显的分段性,表现为相似的发育模式。该滑坡属于典型的渐进后退式滑坡,由3个滑块组成,在裂缝SW段伴随拉张和剪切双重作用,反应滑块往SWW向滑动的同时伴随一定程度的右旋滑移,其失稳模式为有多重滑面的牵引破坏模式。在滑体的后缘及左侧变形较小。2007年以来滑坡经历了4次较大的变形,并与库区水位的变化周期相吻合,每次裂缝基本上都是在库区水位短时间内大幅度上升形成的。
- 乐琪浪王洪德薛星桥高幼龙王刚
- 关键词:边坡工程三峡库区水位变化滑坡变形
- 监测工作在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中的重要作用被引量:4
- 2004年
-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两大主体工程--'五万方'、'七千方'锚索工程和T8~T12缝段承重阻滑键工程于1995年5月开工,分别于1997年8月、1999年8月竣工.崩滑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风险很大的工程.工程施工对危岩体,特别是对其中局部敏感部位的影响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受扰动的危岩体适应应力调整产生相应的变形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扰动过大,可能会导致危岩体失控,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在防治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步监测危岩体的变形动态,分析判断危岩体的稳定性及其变形趋势,做出超前预报;及时捕捉重大变形信息和突发险情的征兆,供业主和施工单位决策相应防范应急措施;反馈设计,指导施工进度及强度,保证施工期间危岩体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是施工监测的基本任务.文章通过对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施工期间(尤其是1996年10~11月)的地表绝对位移、裂缝相对位移、钻孔深部位移、岩体应力、锚索张拉力等监测资料的分析,论述监测工作在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 王洪德王洪德韩子夜
- 关键词:链子崖危岩体
- 基于指数平滑法的危岩体变形破坏预测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根据三峡库区望霞危岩体的实际情况,采用指数平滑法对部分监测点位移进行了试验性建模,并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在裂缝相对位移监测点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望霞危岩体破坏特点,提出了一个利用平滑系数来判断危岩体不同监测点的稳定性的概念模型,该模型可对预测危岩临滑时间提供权重大小,以提高危岩失稳时间预测的精度。
- 王高峰王洪德薛星桥金枭豪乐琪浪
- 关键词:指数平滑法危岩三峡库区
- 重庆市巫山县望霞危岩体变形破坏模式研究
- 2010年8月底巫山县望霞危岩体变形加大,通过调查分析建立集地表绝对位移监测、裂缝相对位移监测于一体的空间立体、实时监测的高精度综合监测系统,实时跟踪危岩体变形动态,取得了连续、准确、动态的危岩体变形及其主要裂缝的变形数...
- 乐琪浪李强王洪德高幼龙郭宁邓兵孙向东
- 文献传递
- 分布式光纤应变测量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5年
- 文章简要总结了光纤应变传感测量技术特点、应用领域及前景。对基于布里渊散射技术的分布式光纤应变测量技术(BOTDR)的工作原理、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以地质灾害监测实践为基础,分析了光纤应变分布和灾害体变形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将BOTDR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中是可行的。文章还对BOTDR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
- 薛星桥高幼龙王洪德
- 关键词:BOTDR
- 巫山县望霞危岩体破坏及再次变形失稳预测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望霞危岩历史上多次发生山体崩滑变形破坏,最近两次大的危岩变形破坏都发生在雨季过后的10月份,为此从危岩体区域地质背景、降雨、岩体结构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其产生崩塌灾害的原因,同时根据危岩体各段的变形特征及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望霞危岩体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受控于特殊的地质构造环境和临空的高陡边坡条件,在持续性降雨的诱发下使危岩体多次失稳。结合自2010年10月21日灾变后的监测数据,认为该危岩体总体变形趋势持续增大,还可能再次发生破坏,为此采用指数平滑法预测模型,以危岩的变形值和变形速率为判据,对危岩再次失稳时间进行了动态跟踪预报,根据危岩的实际情况,对部分监测点位移进行了试验性及验证性的建模和预测,取得了较高的预测精度。
- 王高峰王洪德薛星桥金枭豪乐琪浪
- 关键词:指数平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