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楠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乡村
  • 1篇英汉
  • 1篇英汉语
  • 1篇英汉语篇
  • 1篇英译
  • 1篇英译汉
  • 1篇语法
  • 1篇语法衔接
  • 1篇语篇
  • 1篇语篇语法
  • 1篇人居
  • 1篇人居环境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保护
  • 1篇体检
  • 1篇图斑
  • 1篇土地利用
  • 1篇下乡
  • 1篇衔接手段
  • 1篇乡村空间

机构

  • 6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6篇王楠
  • 5篇朱佩娟
  • 2篇张勇
  • 2篇周国华
  • 1篇邢旭东

传媒

  • 1篇规划师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国土资源导刊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种国土空间规划分区方法、系统及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国土空间规划分区方法、系统及介质,方法包括:收集国土空间规划初步成果数据,提取其中的输入要素、第一标识要素、第二标识要素进行标识,得到初步一级分区面要素;根据各第一标识要素的面要素属性的优先关系,依次将初...
朱佩娟张勇王楠秦书茜周国华文宁张伟娜
文献传递
基于CiteSpace的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利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和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分析1979—2020年CNKI期刊数据库中国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研究的662篇相关文献,系统梳理其研究动态和发展脉络。结果发现:1)国土空间用途分区成果不断涌现,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总体可划分为土地用途分区(1992—2006年)、自然生态空间用途分区(2007—2017年)和国土空间用途分区(2018年至今)3个阶段,发文作者之间合作密切,形成具有规模的科研集群,“土地利用”这一关键词具有0.28的高中心性。2)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研究政策导向性强,内容不断深化。分区理论、分区体系不断优化;研究方法从定性或定量转变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分区管制研究大多集中于现存问题发现、国外经验启示和分区实践研究3个方面。针对已有研究内容较为传统,科学验证研究不深,理论总结升华不够,以及对多学科融合和大数据的运用不足等问题,提出未来研究重点应包括:开展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相关理论研究,深化生态空间、海洋空间与乡村建设空间用途分区研究,结合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构建需求拓宽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研究视角,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展方法与技术的创新应用等4个方面。
朱佩娟谢雨欣周国华张勇王楠
关键词:土地利用CITESPACE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规划管控途径——以4个典型村为例被引量:23
2021年
在厘清乡村空间内涵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管控需求逻辑基础上,结合城郊融合型、集聚提升型、特色保护型和搬迁撤并型4个案例村的调研分析,探索乡村空间管控的实践途径。研究发现:(1)乡村空间具有复杂多元性、地域差异性和动态开放性特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管控需要面对全要素国土空间管控和乡村发展空间利用双重需求。(2)基于双重需求构建乡村空间"基本用途区+特殊叠加区"管控体系,可依据区域主导因素,划定基本用途区实现对乡村空间规划管控的弹性引导以及乡村空间生态底线保护、发展战略留白、粮食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刚性管控内容的落实。划定特殊叠加区对区内建设活动与国土资源进行用途弹性指引。(3)城郊融合型、集聚提升型、特色保护型和搬迁撤并型4个案例村乡村空间规划管控需求存在差异,可依据其空间分化机理差异化划定各类用途区,构建针对性空间准入许可与开发利用许可制度。乡村空间规划管控应基于乡村资源禀赋和发展转型的特点,以及基于双重需求"基本使用区+特殊的叠加区"管控乡村空间营建,从而提出差异化并符合乡村自身特色的空间规划管控区域和对策。
朱佩娟王楠张勇邢旭东李宇薇
关键词:乡村空间
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语篇的衔接是语篇研究的核心。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把衔接手段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其中语法衔接包括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有相似性,同时也存在差异性:英语语篇多用照应和替代等衔接手段,而汉语语...
王楠
关键词:英译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翻译策略
人居环境视角下多级协同的城市体检模式研究被引量:9
2022年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各城市的“城市病”日益突出,严重威胁了人居环境安全与人民生活品质。在此背景下,城市体检应运而生。文章在总结已有的城市体检研究的基础上,对人居环境视角下的城市体检的内涵进行探究,梳理出多级空间尺度城市体检的重点内容,提出多级协同的城市体检关键技术方法,既包括指标构建、综合诊断、治理策略的全面系统的评估方法,也包括“动态化+常态化、政府主导+公众参与、信息化+智能化”的体检模式框架。最后,以长沙市城市体检为例,介绍了长沙市城市体检工作的关键技术方法与市—区—街道三级协同的城市体检的具体工作流程,以期为其他城市的城市体检工作提供借鉴。
王学栋朱佩娟王楠邓凌云邓方荣
关键词:人居环境
长株潭绿心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策略
2024年
长株潭绿心地区是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地区,其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性整体,发展模式具有复杂的多元属性,需要因地制宜差异化选择绿心转型发展途径。长株潭绿心依托系列上位规划有序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初步形成了绿色产业发展基础。针对现存的区域协调联动不足、产业发展机制薄弱、产业项目落地难等问题,研究探索多主体、多空间、多内容的整体性转型路径:以保值增值为根本遵循,推进实现绿心生态增值、服务增值、资产增值及生活品质增值,打造可持续的绿心地区“4+N”的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建立更具包容度和功能适应弹性的弹性空间管控机制,优化形成绿心地区绿色产业发展名录,确保产业清单的协同性;通过统筹横向和纵向两大产业融合维度,发挥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推动空间生态产业绿色化;构建嵌入式链接发展和飞地式链接发展的创新网络,提升绿心创新竞争力,支撑区域产业经济生态化。总体通过建立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机制,保障绿心地区产业升级转型,推动长株潭绿心地区绿色转型发展。
朱佩娟黄梦倩张勇王楠黄秋菊
关键词:绿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