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 作品数:11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 手征对称性自发破缺对中子星的影响
- 2005年
- 采用SU(2)手征对称性自发破缺的非线性实现模型,研究中子星物质的组成及中子星的宏观性质.发现手征对称性自发破缺对于中子星的成分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种效应使重子数密度较高时的单核子能量降低约10MeV,有效质量下降约20MeV.研究结果表明,该效应对中子星物质有“软化”作用,使中子星质量有一定降低.
- 王楠孙秀泉
- 关键词:中子星相对论平均场
- 双核系统核子交换势能面被引量:1
- 2003年
- 实验证实,用重离子碰撞合成超重原子核时,准裂变对熔合的抑制是非常重要的.碰撞中双核系统间核子转移所形成的势能面称之为驱动势,它制约核子转移,因而决定熔合与准裂变的竞争.双核系统势能面还提供重离子碰撞合成超重原子核的最佳激发能和最佳弹靶组合的信息.
- 李剑峰徐瑚珊李文飞左维李君清王楠赵恩广
- 关键词:双核系统超重核重离子碰撞
- Ba同位素链偶-偶核基态形状研究
- 2010年
- 采用反射不对称的相对论平均场模型,研究Ba同位素链的偶-偶核的结合能、四极形变、八极形变和电荷半径等性质.理论计算结果较好地符合了已有的实验数据.结果显示,原子核的四极形变随着质量数(A=126~174)的增长呈现从长椭球到近球形再到长椭球的转变.原子核的八极形变主要出现于A=144~154的范围.对原子核的电荷半径与质量数的依赖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A=138附近,由于中子满壳(中子数N=82)的存在,电荷半径的增长曲线斜率出现明显变化.
- 王楠
- 关键词:原子核物理相对论平均场模型原子核形变电荷半径
- 超重核性质与合成机制的理论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探索原子核的电荷与质量极限,合成长寿命超重核是当前原子核物理研究的重要前沿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我们近几年在超重原子核结构性质与合成机制方面取得的理论研究进展。在结构性质方面,利用处理对关联的粒子数守恒方法,基于推转壳模型,系统研究了锕系核与超镄核低激发谱,发展了多维形状约束的协变密度泛函理论并用于研究锕系核势能面和裂变位垒以及N=150同中子素中的非轴对称八极关联等。在超重核合成机制方面,系统研究了利用重离子熔合反应合成超重核的三步过程,包括俘获过程——提出了一个位垒穿透概率新公式、熔合过程——提出了一个基于动力学形变势能面的双核模型、存活过程——系统研究了激发态超重复合核存活概率等。系统研究了合成超重核的热熔合反应,得到的熔合蒸发截面与实验符合,并预言了合成119和120号超重元素的生成截面。
- 李璐璐吕炳楠王楠温凯夏铖君张振华赵杰赵恩广周善贵
- 关键词:超重核粒子数守恒方法推转壳模型重离子熔合反应双核模型
- 重离子熔合反应形成超重核的截面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在双核系统框架下,通过数值法解主方程计算了双核间的核子跃迁全熔合几率.两碰撞核内部激发能由相对运动能损提供,因此能够将核子转移过程与相对运动耦合起来.对一些以Pb为靶的形成超重核的冷熔合反应,计算了最佳激发能、形成双核系统的俘获截面、复合核形成几率及存活几率等,所得到的形成超重核蒸发剩余截面与已知实验值符合较好.
- 李文飞李剑峰徐瑚珊左维李君清王楠赵恩广
- 关键词:超重核合成重离子核物理俘获截面重离子熔合反应
- 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对Rn同位素链原子核基态性质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的框架下,对Rn同位素链原子核的结合能、形变、同位素位移等若干基态性质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数据符合较好.原子核的四极形变主要出现在远离幻数的区域(N=110—124和N=129—142).而在中子数大于幻数的区域(N=127—142),十六级形变也非常明显.对电荷半径的研究显示,Rn同位素链的同位素位移曲线的斜率在中子幻数处出现明显的变化.
- 陈兴鹏王楠
- 关键词: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电荷半径同位素位移单粒子能级
- 用双核模型对超重核生成截面的研究和相对论平均场的一些应用
- 超重元素的合成是当前原子核物理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最近几年,实验和理论物理学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都非常的活跃.该文中的前一部分将就超重核的生成截面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我们在双核模型的框架内,研究了重离子核反应中能越过入射道...
- 王楠
- 关键词:超重核双核模型相对论平均场中子星
- 文献传递
- 生成超重核的熔合反应中的动力学形变效应
- 2013年
- 利用包含动力学势能面的双核模型对超重核的生成机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双核系统的粒子交换势能面进行的计算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原子核动力学形变对于粒子交换势能面的结构有显著的影响。进一步计算了生成超重核的熔合几率,结果显示,原子核的动力学形变导致内熔合位垒升高,进而明显降低了生成超重核的熔合几率。
- 王楠彭金松赵恩广周善贵
- 关键词:超重核双核模型
- 熔合反应双核系统核子交换驱动势
- 实验证实,用两个重离子碰撞的熔合反应合成超重原子核时,准裂变对熔合的抑制是非常重要的。碰撞中双核系统间核子转移所形成的势能面称之为驱动势,它制约核子转移,因而决定熔合与准裂变的竞争。双核系统势能面还提供重离子碰撞合成超重...
- 李剑峰徐瑚珊李文飞左维李君清王楠赵恩广
- 文献传递
- 基于双核模型的粒子交换势能面与熔合几率的研究(英文)
- 2003年
- 研究了基于双核模型的粒子交换势能面.原子核的形变效应对于势能面的形状有较大的影响.在反应过程中,作为反应时间函数的动态形变的变化是显著的.通过求解主方程,对一些基于冷熔合机制的反应道的全熔合几率也进行了讨论.
- 王楠赵恩广李剑峰李文飞徐瑚珊左维李君清
- 关键词:双核模型原子核超重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