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中学生
  • 2篇物质滥用
  • 1篇毒品
  • 1篇养育方式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滥用
  • 1篇医学统计
  • 1篇医学统计学教...
  • 1篇镇静催眠
  • 1篇镇静催眠药
  • 1篇少年
  • 1篇同伴教育
  • 1篇统计学教学
  • 1篇评价量表
  • 1篇青少年
  • 1篇缺陷综合征
  • 1篇综合征
  • 1篇卫生教育
  • 1篇量表
  • 1篇免疫缺陷

机构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教育委...

作者

  • 4篇易静
  • 4篇王昌龄
  • 3篇周燕荣
  • 3篇李桂蓉
  • 2篇黄鹏
  • 1篇张立成
  • 1篇汤国才
  • 1篇蒋迎春
  • 1篇胡青

传媒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医学教育探索

年份

  • 2篇2004
  • 2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同伴教育在中学生物质滥用干预中的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评价同伴教育在中学生物质滥用及预防HIV/AIDS的健康教育中的效果 ,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由重庆医科大学一年级大学生以同龄人的身份 ,对重庆市 2所中学高一年级 8个班共 370名中学生进行 8个学时的物质滥用及预防HIV/AIDS的健康教育 ,并及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中学生对“偶尔尝试滥用物质可能上瘾”的认识由教育前的 77.92 %提高到了受教育后的 85 .91 %。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 ,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认为“使用病人或病毒感染者用过的抽水马桶会感染HIV” ,接受教育后 ,中学生对该选项的正答率提高到了 60 .54 %。健康教育前中学生中抽烟与饮酒的学生分别有 1 4 1人和 2 86人 ,经教育后抽烟与饮酒的中学生分别降至 50人与 1 34人。结论 通过健康宣传教育 ,中学生对物质滥用的认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正确认知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抽烟与饮酒的学生人数均有明显下降。
易静李桂蓉黄鹏蒋运春王昌龄周燕荣
关键词:卫生教育物质滥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中学生物质滥用及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分析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为了解重庆市中学生对物质滥用、艾滋病的认知和对成瘾物质 (毒品、镇静催眠药、烟草、酒精 )的滥用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对重庆市 931名在校高一年级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90 %以上的中学生对物质滥用及其危害的知识了解全面 ,但对吸烟、饮酒所致疾病不太清楚 ;大多数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有错误、模糊认识。有 2 6 6名中学生曾尝试过成瘾物质 ,其原因主要是好奇模仿和为缓解学习压力。结论 :重视和加强学校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物质滥用、艾滋病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 ,从而在中学生中杜绝物质滥用 ,预防艾滋病以确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易静李桂蓉蒋迎春汤国才王昌龄周燕荣
关键词:中学生物质滥用艾滋病毒品镇静催眠药
通过医学统计学教学 提高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被引量:3
2004年
通过对医科院校医学统计教学现状的分析 。
易静黄鹏王昌龄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
青少年药物滥用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滥用药物者的危险因素 ,为制定预防青少年药物滥用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药物滥用情况调查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 ,以重庆市 2 81例药物滥用者作为病例 ,15 7例学生、公司及企业人员作为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2 1.6 %的被调查者首次药物滥用年龄低于或等于 16岁 ;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养育方式有差异 ;药物滥用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及婚姻状况、其朋友、亲戚是否吸毒、其母亲的拒绝否认 ,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为 0 .0 0 4~ 0 .0 4 19)。结论 :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正确的教育方式及健康的学校、社会环境是促使青少年健康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
易静李桂蓉胡青张立成王昌龄周燕荣
关键词:青少年药物滥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