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斑

作品数:13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斯坦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文学
  • 3篇艺术
  • 3篇政治
  • 2篇主义
  • 2篇美学
  • 1篇大学英语
  • 1篇代文
  • 1篇帝国
  • 1篇电影
  • 1篇东方主义
  • 1篇叙事
  • 1篇艺术作品
  • 1篇英语
  • 1篇再生砖
  • 1篇折叠
  • 1篇中国电影
  • 1篇中国古典
  • 1篇中国古典美学
  • 1篇中国文学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机构

  • 13篇斯坦福大学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大连外国语大...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匹兹堡大学

作者

  • 13篇王斑
  • 2篇华媛媛
  • 1篇何翔
  • 1篇张宇
  • 1篇由元
  • 1篇虞又铭
  • 1篇余夏云
  • 1篇黄华
  • 1篇钱坤
  • 1篇曹晓华

传媒

  • 3篇南方文坛
  • 3篇小说评论
  • 2篇现代中文学刊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东吴学术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艺术、政治、国际主义:中国电影里的抗美援朝被引量:4
2012年
德国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有句名言:“战争只是以其他手段延续政策。”战争片是非军事的政治,通过影音效果、意境、意识形态等形式表现。中国战争片最能反映中国的政治文化。纵观中国电影从一九四九至一九六六年的发展,十七年问讲述战斗场面的战争题材电影大量涌现。
王斑由元
关键词:中国电影抗美援朝国际主义军事理论家艺术克劳塞维茨
海外中国研究的冷战与东方主义余绪——在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堂”上的讲演被引量:1
2012年
丁晓原(常熟理工学院教授):各位同学、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们举行第二十次东吴讲堂。东吴讲堂是一个高端的、开放的、国际化的讲堂。此前,我们邀请到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哈佛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康奈尔大学等海外高校的著名学者来校讲学。今天到讲堂担任"堂主"、"版主"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系和比较文学系王斑教授。
王斑
关键词:讲堂东方主义
艺术、劳动与生态:韩松的《再生砖》被引量:1
2024年
在郝景芳的中篇小说《北京折叠》中,北京城被划分为三个空间。第一空间是中心,它拥有宜人的环境和现代化的各种便利设施,政治和金融精英均居住于此。此处的生活舒适惬意,并因得到高科技机器人的辅助而变得十分便捷。第二空间似乎是社会流动的中间地带。
王斑虞又铭
关键词:北京城机器人
作为文化与生态批评的科幻文学
2023年
科幻不仅是一种文类,更是文化批评实践。科幻的乌托邦想象重构当下的时间体验,回溯过去、遥想未来。科幻批评与生态思想联手,揭示人与自然的对立、互动、共进与和谐。“人类世”话语将古今人类生产方式笼统定罪为环境恶化元凶,唯物史观则揭示其非历史局限。传统“道器合一”的思想,批评工具理性统治自然、排斥人文价值。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的生态观,阐发了资本科技发展剥夺劳动者生命、破坏自然环境、导致异化劳动。法兰克福学派的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借古讽今,重述神话思维和乌托邦以超越技术理性和资本,重启前现代人与自然相依为命的灵韵体验。这些理论可以阐发科幻中的自然、技术、劳动与生态议题,为科幻文学批评助力。
王斑
关键词:科幻文学文化批评生态批评新陈代谢乌托邦神话
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生态”思考——与斯坦福大学王斑教授“生态”一席谈被引量:3
2019年
华媛媛(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王斑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本学期末接受这次访谈邀请。2017年秋您在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第一次开设了“美学、政治与生态:艺术作品与环境”这门课程,我非常荣幸在您的带领下同其他近二十位斯坦福的小伙伴们一起进行了一场文学、电影与艺术的生态之旅,收获颇丰。通过这次课程,不但重新阅读了很多中国文学文本及电影,切入生态视角重新反思了生态、文学与社会现实问题,而且接触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如本雅明、阿多诺的生态理论,特别有收获的是在课上和同学们的讨论,虽时有观点的交锋,但大家都有很大收获。
华媛媛王斑
关键词:中国文学研究生态视角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社会现实问题艺术作品大学英语
山沟里的世界文学
2022年
1939年12月,在经历了漫长的风雪跋涉之后,周立波抵达革命圣地延安。在此之前,他是上海的一位作家、评论家和翻译家。作为“左联”的编辑,他曾经介绍过一大批世界文学作家:美国的马克·吐温(Mark Twain),爱尔兰的乔伊斯(James Joyce)和萧伯纳(Bernard Shaw),法国的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和亨利·巴比塞(Henry Barbusse),西班牙的安东尼奥·马查多(Antonio Machato),古巴的雷吉诺·佩德罗索(Regino Pedroso),以及其他。
王斑余夏云
关键词:乔伊斯文学作家萧伯纳
无用之用被引量:2
2018年
概览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作品,便会发现,“美学”(或审美)一词被大量使用。这似乎说明美学话语在塑造现代中国批评家对文学的思考方式上,起了关键作用。美学既为文学作品提供评判标准,又为文学作品的写作方式和写作目的提供指导。
王斑华媛媛
关键词:无用之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美学话语文学作品写作目的写作方式
革命热情与政治:丁玲作品精神分析解读被引量:2
2015年
精神分析话语随着历史进程不断演进,蕴含着彻底社会变革的可能性。通过与精神分析理论中以"性"为中心的模式进行对话,同时回溯丁玲小说中某些歧义丛生的时刻,本文认为私人爱恋也可以成为集体凝聚力的一部分,无意识可以推动社会变革,里比多能量亦可转化为政治热情和集体行为。借助厘清"升华"概念、分析里比多能量如何"正向升华"(positive sublimation)为政治热情,本文试图打破欲望心理活动与社会责任、恋爱与政治以及个体与集体之间的隔阂。
王斑曹晓华
关键词:升华政治
“后真实时代”的悲剧观——重读刘再复《鲁迅美学思想论稿》被引量:1
2021年
十多年前研究历史与记忆的课题时,我曾拜读刘再复先生的《鲁迅美学思想论稿》。最近重读此作,有新的发现和理解。这部博大精深的论著,把鲁迅的美学思想放在西方的美学传统脉络中考察对比,嵌入中国古典美学遗产,与同时代的思想家互相佐证、对话。这部六百多页的皇皇巨著,1981年出版,不仅限于鲁迅研究,可称为第一个研究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的里程碑。
王斑
关键词:悲剧观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现代美学
全球化时代的“天下”观、“大国叙事”与“ 命运共同体”——王斑、钱坤教授访谈被引量:3
2020年
本文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黄华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访学期间与王斑、钱坤的访谈。文章主要探讨了北美汉学界所关注的“天下”观与西方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与重构。他们认为“天下”观是基于儒家思想的“天下大同”“民心天下”提出的一种政治理想,是一套有别于西方民族国家叙事的价值体系和理论资源。西方民族国家声称建立在平等、自由等“普适”价值上,但在国际关系上却经常表现为竞争、剥削和互相倾轧。“天下”观则强调和谐、共赢,摒弃武力称霸。他们区分了“天下”与“帝国”“民族国家”等概念;分析了《战狼2》《流浪地球》等电影中蕴含的大国叙事模式;论述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文化交流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王斑钱坤黄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