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庆法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儿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2篇心肌
  • 2篇心脏
  • 2篇妊娠
  • 1篇动脉
  • 1篇新生儿败血症
  • 1篇心肌病
  • 1篇心肌功能
  • 1篇心脏病
  • 1篇心脏发育
  • 1篇心脏血流
  • 1篇心脏血流动力...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维生素
  • 1篇血清维生素D
  • 1篇炎症

机构

  • 6篇潍坊市益都中...
  • 2篇青岛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王庆法
  • 4篇李正浩
  • 3篇冯燕
  • 2篇孙春蕾
  • 2篇邢玉萍
  • 2篇郑杰
  • 2篇王颜刚
  • 1篇窦金兰
  • 1篇郭洁
  • 1篇赵婷
  • 1篇马长永
  • 1篇赵世华
  • 1篇刘国志
  • 1篇王娈
  • 1篇刘杰

传媒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妇儿健康导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妊娠糖尿病对新生儿心肌功能及其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对新生儿心肌功能及其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于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娩出的90例新生儿,将健康产妇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45例),GDM产妇的新生儿作为GDM组(45例)。比较两组出生体重、生命体征、血糖水平及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出生体重、呼吸频率、心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及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动脉峰值流速、右心室输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主动脉峰值流速、左心室输出量及心脏收缩力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GDM可能引起新生儿主动脉峰值流速、左心室输出量及心脏收缩力的变化,故应加强对GDM产妇的监测及干预,以保障母婴安全。
冯燕孙春蕾邢玉萍王庆法李正浩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新生儿心肌功能血流动力学
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心脏发育和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母亲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新生儿心脏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无高危分娩疾病的足月新生儿中,选取GDM孕母的足月新生儿95例为GDM组,非GDM孕母的新生儿9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出生血糖、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以及对新生儿心脏的测量数据,包括升主动脉径、左心房前后径、右心室前后径、左室前后径、肺动脉径、室间隔厚度、射血分数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并对GDM组新生儿室间隔肥厚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GDM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27、-8.378、15.561,P<0.01)。GDM组新生儿的CK、CK-MB、hs-cTn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28、-10.510、-8.804,P<0.01)。GDM组新生儿的升主动脉径、左心房前后径、右心室前后径、肺动脉径、左室前后径和室间隔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29、-5.612、-2.703、-3.516、-7.647、-6.028,P<0.01),而两组的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6,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室间隔厚度与新生儿出生血糖水平呈负相关(r=-0.305,P<0.01),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血清hs-cTn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6、0.566,P<0.01),与孕母血清C肽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2、0.634,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出生体重、血清hs-cTnT水平、孕母糖化血红蛋白均是室间隔厚度的影响因素(t值分别为3.628、5.777、2.538,P<0.05)。结论母亲GDM对出生新生儿的心脏功能有不
冯燕孙春蕾宫锦蕾邢玉萍王庆法李正浩王颜刚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心脏心肌病肥厚性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
硝酸甘油雾化吸入联合硫酸镁静滴治疗PPHN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雾化吸入联合硫酸镁静滴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PPHN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予常规治疗及硫酸镁静滴,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雾化吸入硝酸甘油20μg/(kg·次)+生理盐水3 mL,1次/12 h;对照组予酚妥拉明静滴。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为有效,否则为无效);监测治疗前后HR、呼吸(R)、BP、PaO2、PaCO2、肺动脉收缩压(PASP);记录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钙、镁、钾有无异常)。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血钙、镁、钾均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两组PASP、PaO2及PaCO2、治疗组HR、R均显著改善,其中治疗组HR、R及PASP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硝酸甘油雾化吸入联合硫酸镁静滴对于PPHN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
郑杰李正浩王庆法
关键词:雾化吸入硝酸甘油硫酸镁持续肺动脉高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微小RNA-206表达水平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微小RNA-206(miR-206)表达水平与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7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并根据其病情轻重程度分为轻度组(27例)、中度组(25例)、重度组(21例);另回顾性分析同期48例进行健康体检的新生儿的体检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研究对象及不同病情程度观察组患儿血浆miR-206表达量及血清PCT、CRP、IL-6、IL-17水平;并分析血浆miR-206表达水平与血清PCT、CRP、IL-6、IL-17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血浆miR-206表达量低于对照组,血清PCT、CRP、IL-6、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度组患儿血浆miR-206水平低于中度组、轻度组,且中度组均低于轻度组;重度组患儿血清PCT、CRP、IL-6、IL-17水平均高于中度组、轻度组,且中度组均高于轻度组;血浆miR-206表达量与血清PCT、CRP、IL-6、IL-17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r值=-0.415、-0.413、-0.478、-0.473,均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miR-206表达量异常降低,血清PCT、CRP、IL-6、IL-17水平异常升高,且随病情进展变化显著,miR-206表达量与血清PCT、CRP、IL-6、IL-17水平存在一定关系。
张宁王庆法丁宝栋窦金兰刘国志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炎症因子
初诊2型糖尿病血清维生素D和AGEs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体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含量变化,分析其变化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早相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6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参加门诊体检的4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血清25-OH-D、AGEs、白细胞介素-1β(IL-1β)、空腹血糖、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并同期进行精氨酸试验。两因素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个变量间的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5-OH-D含量明显降低,而AGEs、IL-1β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76~4.430,P<0.01)。相关分析显示,25-OH-D与胰岛素第一时相峰值倍数呈正相关(r=0.453,P<0.01),而与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AGEs和IL-1β呈负相关(r=-0.425^-0.31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年龄、血脂、血压、HbA1c和IL-1β后,胰岛素第一时相峰值倍数与25-OH-D呈显著正相关(t=5.028,P<0.01),与AGEs呈显著负相关(t=-2.933,P<0.01);HOMA-IR与25-OH-D呈显著负相关(t=-2.234,P<0.05),与AGEs呈显著正相关(t=11.513,P<0.01)。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体内维生素D水平降低,而AGEs水平升高,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早相分泌功能下降相关。
冯燕王庆法赵世华赵婷王娈王颜刚
关键词:胰岛素抗药性胰岛素分泌细胞
降钙素原、内毒素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2
2014年
为了探讨降钙素原(PCT)及内毒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择在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6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新生儿血清PCT和内毒素含量,比较两个指标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研究组败血症新生儿PCT和内毒素的含量均比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78%、92.82%;内毒素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6.73%、62.6%。提示PCT和内毒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
李正浩刘杰郭洁王庆法郑杰马长永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降钙素原内毒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