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 作品数:23 被引量:148 H指数:5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语言文字 哲学宗教 文化科学 更多>>
英美姓名文化漫谈 被引量:2 2004年 研究英美姓名文化对语言学习有巨大的辅助意义。了解英美姓名文化有助于我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 ,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 ,从而更好地领会其文化精髓。本文从分析英美国家姓氏和名字的具体含义的角度来探讨其姓名文化。 邱惠林 王安关键词:姓名 文化 西方文论关键词:语象叙事 被引量:29 2016年 语象叙事被视为艺术表现的一种方式、体裁、隐喻,或文艺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与阐释工具。该词在西方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其含义也在近两千年的发展中不断演变,至今仍未有定论。原因之一是它具有跨艺术、跨媒介和跨学科研究的特征,然其最核心的问题乃是词语与意象的关系。今天学界对该词使用值得反思的几个问题是:这一术语该如何界定?其理论边界有多大?文学研究中的语象叙事与绘画艺术等所使用的该词是否应有区别?语图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本文拟从上述几个方面对西方语象叙事的历史与现状、定义与问题做一梳理。 王安 程锡麟“玻璃小球中的彩色螺旋”——探寻纳博科夫“向彼而生”的人生与艺术主题 被引量:2 2012年 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对人生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比喻——"玻璃小球中的彩色螺旋"。这一暗喻揭示的是作家"向彼而生"的人生与艺术主题。限定语"玻璃小球"强调了作家对人生之狱的反思以及对人类意识的尊崇;"彩色螺旋"则折射了作家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神秘彼岸的向往。诗意地栖居于五彩的人生与憧憬一个艺术与精神的光明彼岸,构成纳博科夫不可分割的两位一体的人生与艺术主题。 王安关键词:纳博科夫 《洛丽塔》中的美杜莎式语象叙事 被引量:3 2021年 在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中,代表男性言说权威的亨伯特运用文字的叙述技巧,通过多棱镜的透视技法,为读者绘制了一幅美杜莎式的致命而迷人的美少女洛丽塔的肖像画,体现了美杜莎式的语象叙事中作为男性的语言对作为女性的图像的恐慌。纳博科夫这位作家中的画家,正是在语言与图像的融合之中,真正实现了语中有象、象中有语,做到了诗与画的完美一体。 王安关键词:《洛丽塔》 男性语言 从仆人到创造性叛逆者——论译者的主体地位 被引量:16 2004年 传统译论中 ,译者处于“忠实”与“背叛”的两难境地 ,得不到应有的主体地位。解构主义的翻译观视翻译为译者的操纵与摆布行为 ,译者从传统的仆人一跃成了赋予原著以“来世”的主宰。译介学中译者是“创造性叛逆者”的提法 ,既不贬低也不拔高译者的作用 ,充分体现了位于仆人与主宰两极之间的译者的主体性。 王安 邱惠林关键词:翻译理论 创造性叛逆 《微暗的火》的黑格尔辩证法解读 被引量:1 2015年 长期以来,评论界对《微暗的火》的分析聚焦于谁才是故事的虚构作者这一问题。对此问题的认知不妨借鉴纳博科夫经常提及的黑格尔辩证法,将其视为一部由正旋金波特、反旋谢德、合旋纳博科夫所构成的和谐整体。读者在正反合的解读中,以辩证发展的眼光审视整部小说,从而获得逐步深入却永无止境的新认识。 王安关键词:纳博科夫 《微暗的火》 黑格尔辩证法 视觉艺术大师纳博科夫 被引量:4 2012年 纳博科夫是一位视觉艺术大师,这是理解其小说创作的关键。纳博科夫反复声明自己天生是画家,具有特殊的听音辨色的"色彩听觉"天赋,其作品运用文字呈现出五光十色的艳丽色彩。纳博科夫对古往今来欧美列国的画家画作了然于心,其创作过程即如作画般在纸张的画布上挥毫泼墨,实践着"诗如画"的书写传统。除了斑斓的五彩世界与绘画般的文字书写,纳博科夫的小说还大量借鉴了电影叙事技巧。在文字与视觉艺术之间,纳博科夫自觉且自如地进行着空间书写。 王安 程锡麟关键词:纳博科夫 小说 绘画 电影 纳博科夫的时间哲学 被引量:2 2012年 时间是纳博科夫自始至终关注的核心概念,亦是理解其作品的前提。纳博科夫对时间复杂深刻的哲思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这些讨论中,以记忆的魔毯、玻璃小球中的彩色螺旋、无时性与彼岸世界等概念至为关键。作家从意识对时间的否定出发,考察了记忆的魔毯对时间的扭转、折叠与重组,继而用"玻璃小球中的彩色螺旋"这一比喻概括了时间与意识关系的三个层次,并借其中的无时性概念实现对时间、人生与死亡的超越,到达自由的彼岸世界。 王安关键词:纳博科夫 魔毯 《阿达》中的植物意象:纳博科夫的艺术模仿论表征 2019年 《阿达》是纳博科夫最具艺术性的小说之一,与《洛丽塔》、《微暗的火》一起构成其艺术三部曲。在这一小说中,植物构成了最重要的意象群之一,表征了纳博科夫关于艺术的模仿这一观念。拟态植物和伟大的艺术家都是高明的魔法师,施展模仿的魔法,各自实现对动植物的模拟和对现实世界的艺术再现。并且,艺术家可以通过再现之再现的手法实现艺术门类之间的模仿,从而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 杨傲霜 王安关键词:纳博科夫 植物意象 模仿 W.J.T.米切尔论语言与意象 被引量:2 2019年 意象为何?怎样认识语言与意象之间的关系?这两大问题是时下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尤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W. J. T.米切尔的论述影响最大。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米切尔在其系列著述中系统讨论了图像转向、意象与图像、意象X文本、元图像与生物图像、语象叙事的冷漠-希望-恐慌、视觉文化与意象科学等概念,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回答。图像转向强调的是在读图时代应抛弃意象研究的语言学模式,以使意象回归现象学研究的本质,是一场深刻的认识论范式变革。他强调一切媒介皆为混合媒介,因而语言与意象是紧密不可分割的一体关系。在借鉴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的基础上,米切尔提出了意象X文本的概念,它与恐龙、多利羊、世贸双塔、金牛犊类似,是关于图像如何成为图像的元图像。在米切尔看来,图像是意象的物质载体,意象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来自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将事物类比为它物的本能,具有超越自身的可被人的意识加工的富余价值。语象叙事从本质上讲是一切意象文本的共性,它其实也是一种元图像,在其混合媒介的内部产生了类似主体与他者遭遇时的冷漠-希望-恐慌的三个认知层次。米切尔先后使用过的图像理论、批判图符学、视觉研究、视觉文化和意象科学等术语,说明他理论的实质是反理论、去学科的跨界研究。 王安关键词:语言 意象 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