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勇
- 作品数:12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L-缬氨酸发酵生产的育种思路及发酵条件优化策略被引量:7
- 2003年
- L -缬氨酸在医药及饲料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根据L 缬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代谢调节机制 ,利用代谢调控理论 ,重点阐述了L 缬氨酸生产菌的育种思路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为缬氨酸发酵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 赵丽丽陈宁熊明勇张克旭
- 关键词:L-缬氨酸发酵生产育种思路生产菌种发酵条件
- L-缬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研究
- 本文以代谢控制发酵理论为指导,对L-缬氨酸产生菌的定向选育、摇瓶发酵条件、5L自控发酵罐发酵动力学分别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采用纸层析法对L-缬氨酸进行定性、定...
- 熊明勇
- 关键词:L-缬氨酸黄色短杆菌神经网络
- 文献传递
- 基于遗传算法在L-异亮氨酸分批发酵动力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3年
- 把遗传算法应用于求解L-异亮氨酸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参数,能进一步提高L-异亮氨酸分批发酵过程动力学模型状态变量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吻合程度.模拟值与实验值对比结果表明,该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反映L-异亮氨酸分批发酵过程.
- 宋文军张克旭陈宁熊明勇
- 关键词:发酵生产遗传算法发酵过程
- L-异亮氨酸发酵培养基的遗传算法优化及发酵过程的神经网络建模被引量:5
- 2003年
- 应用遗传算法对L-异亮氨酸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经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能积累L-异亮氨酸16.84g/L,比初始值提高28.7%.并且运用神经网络对L-异亮氨酸的发酵过程进行建模并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在L-异亮氨酸发酵的模拟与预测中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方法.
- 宋文军陈宁熊明勇魏春张克旭
- 关键词:遗传算法神经网络L-异亮氨酸
- L-缬氨酸高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 陈宁孙振环马雷张克旭刘淑云赵丽丽宋文军李晓华熊明勇
- 该项目以黄色短杆菌TV10为出发菌株,通过原生质体紫外诱变等方法选育出L-缬氨酸高产菌TV2564,该菌株在未优化条件下发酵72h产L-缬氨酸29.3g/L。经试验结果验证,所得菌株的遗传标记和产酸能力十分稳定。应用神经...
- 关键词:
- 关键词:缬氨酸育种
-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氨基酸发酵中的应用
- 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在系统建模中的原理与使用方法,以及即神经网络在非线性函数逼近的优点,具体介绍了BP神经网络在MATLAB中的实现方法,最后阐述了其在氨基酸发酵过程优化中的应用。
- 熊明勇陈宁张克旭
- 关键词:BP网络氨基酸发酵MATLAB发酵优化人工神经网络
- 文献传递
- L-缬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培养基的模式识别优化被引量:5
- 2003年
- 以黄色短杆菌TV10为出发菌株 ,经紫外线、硫酸二乙酯逐级诱变处理 ,在含磺胺胍 (SG)、α 氨基丁酸 (α AB)、2 噻唑丙氨酸 ( 2 TA)等氨基酸结构类似物平板上定向筛选 ,获得L 缬氨酸高产菌株TV2 30。应用模式识别方法 ,对L 缬氨酸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培养基组成构筑模式空间 ,通过主成分分析 (PCA)揭示模式空间的可视优化区域 ,选择优化点并逆推回到高维空间得到最优培养基组成 ,结果该菌株可积累L 缬氨酸 2 6 .38g·L-1,比初始值提高 7.8%。
- 熊明勇陈宁张克旭
- 关键词:模式识别L-缬氨酸诱变育种培养基
- L-缬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基于遗传算法的发酵培养基优化被引量:8
- 2002年
- 采用以黄色短杆菌TV10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硫酸二乙酯逐级诱变处理,在含磺胺胍(SG)、α-氨基丁酸(α-AB)、2-噻唑丙氨酸(2-TA)结构类似物平板上定向筛选,获得L-缬氨酸高产菌株TV230。运用遗传算法,对L-缬氨酸发酵培养基的优化进行了研究,用10组实验完成了8因素20水平的优化任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能使缬氨酸的产量提高19.4%。
- 陈宁熊明勇赵丽丽刘淑云张克旭
- 关键词:遗传算法诱变育种培养基
- 利用神经网络对L-缬氨酸发酵建模被引量:8
- 2003年
- 根据L-缬氨酸发酵过程的实验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建立实验模型,实时获取生化变量的预测值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运用BP神经网络对L-缬氨酸发酵过程进行模拟,所建立的模型能比较精确地模拟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及发酵产酸过程的变化,可以为L-缬氨酸发酵生产过程提供动态模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赵丽丽陈宁熊明勇张克旭
- 关键词:神经网络L-缬氨酸发酵
- 原生质体诱变选育L-缬氨酸生产菌的研究被引量:9
- 2002年
- 采用紫外线对黄色短杆菌TV12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 ,根据代谢控制发酵原理 ,定向筛选出具有目的遗传标记的高产缬氨酸突变株TV2 3 5 ,其L 缬氨酸的产量较出发菌株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而且突变株继代遗传稳定 ,说明利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育种是获得L
- 赵丽丽陈宁熊明勇张克旭
- 关键词:原生质体紫外诱变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