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玥

作品数:84 被引量:49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失眠
  • 11篇针灸
  • 11篇微透析
  • 9篇多巴
  • 9篇针刺
  • 9篇迷走
  • 9篇迷走神经
  • 8篇头痛
  • 8篇偏头痛
  • 8篇细胞
  • 7篇左旋多巴
  • 6篇神经刺激
  • 6篇首乌
  • 6篇迷走神经刺激
  • 6篇耳穴
  • 5篇递质
  • 5篇神经递质
  • 5篇帕金森
  • 5篇青藤碱
  • 5篇小鼠

机构

  • 84篇中国中医科学...
  • 6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河南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北京市昌平区...
  • 2篇北京市门头沟...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卡罗林斯卡医...
  • 1篇武汉分公司

作者

  • 84篇焦玥
  • 27篇王丹巧
  • 22篇吴中朝
  • 21篇刘洋
  • 20篇胡静
  • 19篇李涛
  • 19篇赵小亮
  • 19篇王志国
  • 14篇王京京
  • 13篇荣培晶
  • 11篇李少源
  • 11篇孙丹丹
  • 11篇陈仲杰
  • 10篇周劲草
  • 8篇李玉娟
  • 6篇张美玉
  • 5篇杜茂波
  • 5篇杨金洪
  • 5篇刘兵
  • 5篇王彤

传媒

  • 9篇中国针灸
  • 5篇中国中药杂志
  • 5篇中医杂志
  • 4篇中国中医基础...
  • 3篇针刺研究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药学学报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第十八届中国...
  • 2篇药物分析杂志
  • 2篇中国生化药物...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9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体质、证候与MMP-9,IL-6,MTHF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1
2017年
通过研究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体质与MMP-9,IL-6,MTHFR基因多态性之间相互关系,对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从体质、证候与MMP-9,IL-6,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进行分析。采集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61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中风痰瘀阻证患者出现频率最高,共30例;痰湿质是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易发体质,共20例;体质与证候对应关系分析显示:气虚体质患者发病后倾向表现为气虚血瘀证;痰湿体质和平和体质患者发病后倾向表现为风痰瘀阻证;证候与MMP-9,IL-6关系: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患者MMP-9,IL-6分布经Z检验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气虚血瘀证患者MMP-9水平明显高于风痰瘀阻证患者;风痰瘀阻证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患者;证候、体质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61个样本中,共检测到杂合突变34例;纯和突变15例;无突变12例,该基因位点突变率是未突变患者的4.08倍;痰湿质患者发病后其MTHFR C677T基因型倾向于表现为CT基因型;风痰瘀阻证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TT基因型;阴虚动风证患者发病后易发生杂和突变,表现为CT基因型。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与体质关系分析显示,痰湿质、平和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风痰瘀阻证;气虚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气虚血瘀证。提示发病前如对于偏颇体质进行调理,或许对预防缺血性中风病有一定效果;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与MMP-9,IL-6关系分析显示,风痰瘀阻证与IL-6水平具有相关性,气虚血瘀证与MMP-9水平具有相关性。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分析显示,TT基因型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风痰瘀阻证,CT基因型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阴虚动风证;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体质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分析显示,CT基因型患者易表现为痰湿质。为更深入地认识缺血性中风病病机提供依据,为临床
孙帅玲谢雁鸣张寅王志飞杨靖王丹巧焦玥陈军陶艳会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病证候
抑郁与慢性疼痛共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9年
抑郁与疼痛是严重困扰人类的两大类疾病,临床上抑郁和慢性疼痛常常相伴随发生,两者存在复杂的相互促进关系,抑郁与慢性疼痛共病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发病机制与验证干预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就目前常用且得到广泛认同的抑郁与慢性疼痛共病的动物模型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今后的抑郁与慢性疼痛共病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国笑王瑜李少源焦玥荣培晶
关键词:抑郁慢性疼痛共病动物模型
柔性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负载大麻二酚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对负载大麻二酚(CBD)的柔性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FZP-CBD)和负载CBD的天然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NZP-CBD)在正常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比较二者生物利用度的差异。方法:采用反溶剂法制备FZP-CBD和NZP-CBD,SD大鼠灌胃给予2组纳米制剂(CBD低、中、高3个剂量分别为20、50、100 mg·kg^(-1)),在给药前及给药后0.5、1、1.5、2、3、4、6、8、10、12、24、48 h眼眶静脉丛采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法)测定大鼠体内CBD的浓度,采用Waters Atlantis T3(100 mm×2.1 mm,3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μL;检测以电喷雾电离源(ESI),正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用Winnonlin 8.1软件计算药动学相关参数。结果:FZP-CBD和NZP-CBD低、中、高3个剂量的C_(max)分别为(414.8±184.1)、(715.3±191.7)、(1798.4±854.5)和(240.6±143.8)、(542.3±235.4)、(1173.3±317.0)μg·L^(-1),AUC_(0-t)分别为(1955.2±632.9)、(7255.2±1573.8)、(26634.0±16479.7)和(1438.6±557.1)、(6316.5±2916.3)、(15674.1±4365.7)μg·h·L^(-1);与NZP-CBD相比,FZP-CBD低、中、高3个浓度C_(max)分别提高了1.7、1.3、1.5倍,AUC_(0-t)分别提高了1.4、1.1、1.7倍,生物利用度(F)分别提高了135.9%、114.9%、169.6%。结论:LC-MS测定方法专属性、灵敏度均能满足大鼠血清药动学测定。利用酸修饰制备的FZP-CBD相比NZP-CBD提高了CBD生物利用度,本研究可以提高CBD的利用价值,为CBD在医药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孔艳焦玥彭娟吴晓霞聂颖兰范斌
关键词:玉米醇溶蛋白大麻二酚药代动力学血药浓度大鼠血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一种基于3D打印耳模治疗抑郁症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耳模治疗抑郁症的系统技术领域,包括耳迷走神经刺激系统、移动设备模块、医院PC端、维护端、云端服务器;所述耳迷走神经刺激系统包括脉冲检测模块、蓝牙模块、状态显示模块、电源模块、DC‑DC可调升...
荣培晶李少源朱兵方继良李亮焦玥
文献传递
小鼠脑微透析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HPLC-ECD高灵敏检测方法
本文建立一种高灵敏检测小鼠脑微透析液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P)、多巴胺(DA)、3,4 二羟基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5-羟色胺(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等单胺类神经递质...
李涛赵小亮焦玥刘洋张美玉李玉娟王志国王丹巧
关键词:单胺神经递质
偏头痛针刺即刻镇痛效应方案优选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优选偏头痛针刺即刻镇痛的最佳方案。方法:以36例发作期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应用L9(34)正交表对体穴取穴组合、毫针及电针疗法、耳穴疗法、放血疗法4个因素及其各自不同的3个水平,对发作期偏头痛针刺即刻镇痛效应进行了分析。试验过程中同时应用了随机(分层随机、中心随机)和盲法(评价者盲)的方法。观察时点为治疗前、治疗后10min、20min。疗效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后10min、20min这两个时点,缓解头痛效果最好的针刺方案组合均为:毫针刺法(局部+远端+辨证取穴)+耳穴电针+放血(太阳紫脉或太阳+阿是穴)。结论:在偏头痛发作期,采用局部和远端取穴,再结合辨证取穴进行毫针刺,同时配合耳穴电针以及在太阳紫脉或太阳和阿是穴进行放血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即刻镇痛效果。
王巧妹王京京胡静焦玥吴中朝杨金洪刘伟哲
关键词:偏头痛针刺疗法电针耳穴贴压放血
环磷酰胺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微环境、组织及血液中氨基酸类物质的差异性影响
2024年
探讨S180小鼠肿瘤微环境、组织和血液中多种氨基酸类物质的含量以及环磷酰胺对其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环磷酰胺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环磷酰胺组腋下注射S180肿瘤腹水细胞造模。造模第二天,各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环磷酰胺,每日一次。给药13天后,麻醉状态下在小鼠肿瘤内埋置微透析探针并收集肿瘤组织细胞外液,透析过程中给予最后一次药物。待样品收集结束后,剥离肿瘤组织并取血。高效液相-荧光法(HPLC-FLD)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外液,肿瘤组织匀浆液,血液中7种氨基酸类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中模型组天门冬氨酸(Asp)显著升高,而甘氨酸(Gly)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环磷酰胺组牛磺酸(Tau)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活体肿瘤小鼠肿瘤微环境中环磷酰胺组的丝氨酸(Ser)和γ-氨基丁酸(GABA)分别有8个时间点和9个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或P<0.01)。但肿瘤组织中各种氨基酸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环磷酰胺可以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氨基酸类物质起到抗肿瘤作用。氨基酸类物质在肿瘤微环境、组织及血液中的变化并不相同。提示在实验设计中实验取材方式对于实验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影响。
李鹏陆永辉聂颖兰王志国焦玥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微透析环磷酰胺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D)的经典治疗用药左旋多巴远期疗效欠佳、副作用大。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PD 显示出一定优势:个体针对性强,早期干预 PD 并发症。中药与西药联用,显示出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效果。随着中药新药的不断开发,...
焦玥王丹巧
关键词:帕金森病中医药左旋多巴减毒增效
文献传递
从传统针灸与现代针灸角度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被引量:29
2014年
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研究对象,从传统针灸与现代针灸视角分析其取穴配伍原理、针刺手法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既从传统针灸中寻找理论依据,又强调取穴、操作规范化、量化,确定了新定义和量化操作,实现了传统理论与现代实用技术、科研手段融会贯通,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针刺方法,为传统针灸向现代针灸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示范。
焦玥吴中朝周宇王彤陈仲杰胡静
关键词:醒脑开窍传统针灸现代针灸针刺法
耳甲区电针促进褪黑素分泌及改善睡眠状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失眠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时间不足、多梦、睡眠颠倒等。睡眠质量低下和随之而来的白天功能状态低下是失眠的主要症状,也是临床治疗的目标。正常睡眠生理过程中,首先以视网膜-视交叉上核(SC...
荣培晶李少源焦玥罗曼屈萧萧
关键词:针灸褪黑素睡眠神经生物学机制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