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威
- 作品数:37 被引量:183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1644~1911年影响华东沿海的台风发生频率重建被引量:10
- 2012年
- 基于清代、民国期间多种历史文献中的风、雨、潮现象和"颶、颱"记载重建了1644~1911年影响今华东浙、沪、苏的台风频率序列F。清代史料中记载了该区受263次台风影响,年均0.98次。功率谱和小波分析显示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4a周期表现最为明显。F与Nino3指数基本对应,反映出入境华东的台风对极端ENSO事件并不敏感,强LaNina年和强ElNino年入境本区的台风频率基本相同。研究时段内,在多年代际尺度上,北半球及中国东部地区的增暖会增加影响华东沿海的台风发生频率。
- 潘威王美苏满志敏崔建新
- 关键词:台风清代
- 1766~1911年黄河中游汛期水情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根据1766~1911年万锦滩汛期涨水情况的历史文献记录,重建研究时段内黄河三门峡断面逐年汛期流量R(109m3/a)和汛期开始时间T(侯尺度),其平均水平分别为径流量R=51.06×109m3/a,汛期开始时间T平均情况为7月上旬(7月第2个侯),对应于梅雨结束平均日期。研究时段内,1840 s前流量平,汛期开始时间总体较稳定;1840~1850 s流量普遍偏丰,汛期到来偏晚;1860 s开始流量减少,汛期提前,此阶段持续约40 a左右,是近300 a中黄河中游产流微弱持续最长的1个时期。
- 潘威庄宏忠李卓仑叶盛
- 关键词:黄河中游汛期夏季风径流量
- 治沙首在安民:对唐代以来陕北聚落遗址数据的分析
- 2016年
- 通过对陕北唐代以来聚落型遗址的数量、分布等信息的提取,结合历史时期气候冷暖波动情况,对近1300年来的聚落遗址数量和空间发生变化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近1300年来研究区域内聚落遗址数量在不断减少,分布范围在空间上呈现出向毛乌素沙地东南缘靠近的趋势。通过重建大批古聚落遗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其控制性因素可能并非为沙漠化或气候变化,统治者所采取的相关政策可能更为重要。在研究时段内,唐朝对生存于该区域的党项族采取羁縻府州制度进行管理,宋夏对峙时期党项族重视发展农业,宋政府也注意在当地的农业开拓;元明清时期为聚落址减少时期,统治者对研究区多采取封禁管理。管理政策更多成为近1300多年来聚落遗址数量变化的控制因素。
- 张丽洁潘威
- 关键词:聚落遗址沙漠化
- 清代黄河中游、沁河和永定河入汛时间与夏季风强度被引量:3
- 2012年
- 利用清政府布设在黄河中游三门峡万锦滩、沁河下游木栾店以及永定河下游石景山、卢沟桥的志桩水位记录,以首次涨水超过0.64m作为汛期建立的标志,在候尺度下恢复了其汛期建立时间距平序列。黄河中游、沁河下游和永定河下游序列分别开始于1766年、1736年和1761年。研究时段内,黄河中游和沁河下游平均在7月6~10日入汛、永定河则在7月16~20日。永定河相对较为稳定,显示出其上游雨季开始时间基本维持在7月初,而黄河中游和沁河却波动较大,早晚相差达3个月;黄河中游与沁河入汛距平波动的同相位现象在19世纪中期之后比较明显。1870~1900年代黄河中游、沁河和永定河入汛普遍延迟1个候左右,对应于黄土高原夏温偏低的时期;1820~1860年代黄河中游、沁河入汛偏早,则对应了黄土高原夏温偏高。
- 潘威满志敏庄宏忠叶盛
- 关键词:夏季风强度黄河气候变化
- 1766年以来永定河汛期径流量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被引量:5
- 2013年
- 以清代永定河芦沟桥志桩尺寸记录为骨干资料,结合近现代器测水文资料,使用分段建模的方法恢复了1766-2004年永定河芦沟桥断面的汛期径流量序列,序列表明永定河径流量在逐年尺度上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但其洪峰规模自19世纪以来不断减小,19世纪中期与20世纪初期是最为明显的丰水时段,而1920年代后径流量便明显萎缩,枯水期一直延续至现代。进入1920年代后,流量变化在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存在的30年准周期消失,水量变化呈现无周期特征。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标PDO的比对发现,两者在30-40年尺度上具有明显的反相关关系,天然状态下,太平洋温度升高对应于永定河流域较为干旱的时段。海温异常造成的季风强度变化会导致华北地区降雨格局出现变化,进而影响到永定河芦沟桥以上河段的汛期水量,表明处于季风区北部边缘的永定河水系对于太平洋海温变动具有更大的敏感性。
- 潘威萧凌波闫芳芳
- 关键词: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 1823年(清道光三年)太湖以东地区大涝的环境因素被引量:14
- 2010年
- 1823年(清道光三年)中国南岭以北普遍发生水灾,其中太湖以东地区受灾尤其严重。通过清代至民国的方志、档案等资料,对该年太湖以东地区大涝形成的环境因素进行重建和分析,认为此次大涝是雨带异常和吴淞江淤积共同作用下的产物。1823年2月中旬至11月中旬有3个降雨集中期,降雨总量较常年显著增加,春雨和秋雨持续时间较常年明显延长。2月份开始该区受雨带影响,3月中旬至6月上旬雨带长期滞留,与梅雨带重叠造成连续强降雨;8月上旬至中旬台风活动导致"伏旱"缺失;8月下旬至10月下旬南退雨带长期在本区滞留。同时,河流系统排涝功能严重萎缩,吴淞江感潮河段的井亭渡—曹家渡河段容积仅有正常情况的1/5左右。此次大涝是降雨带异常与河流排涝功能萎缩共同作用的结果。
- 潘威王美苏杨煜达
- 关键词:水灾
- 三维技术在历史地貌研究中的应用试验——1935年以来新疆博斯腾湖变化被引量:9
- 2017年
- 干旱区湖泊的演变深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博斯腾湖是典型的干旱区湖泊,是新疆地区重要的地表淡水来源,是当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环境基础。由于博斯腾湖水体体积与其矿化程度息息相关,因此,本文利用大比例尺的民国地形图资料,通过ArcGIS中的三维建模功能,重建了博斯腾湖两个时间断面的三维模型,并进行了湖泊面积、容积的估算,发现20世纪30年代的博斯腾湖水量确实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1935年博斯腾湖面积大约620 km^2,水体容积为4.8×109 m3。到了2000年,博斯腾湖的面积达到了1185 km^2,容积达到8.5×109 m^3。从本文研究结果来看,博斯腾湖水量和面积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总体上呈现面积扩大,水量上升的趋势,这与新疆当地的树轮古气候重建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研究区的气候可能在20世纪初期"大湖期"结束时经历了一个相对干旱的过程,受此影响博斯腾湖水量减小,而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文献中也有干旱事件的记录,那一时期,博斯腾湖平均矿化度在0.9 g.L^(-1)到1.2 g.^(-1),这一数值范围已经超过了现代观测数据所得到的矿化度数值。在20世纪早期,博斯腾湖很可能出现过一个短暂的咸水化阶段。20世纪30年代后,博斯腾湖流域出现了相对暖湿化的气候变化方向,湖面重新扩大。在一定的区域内,如果处于气候系统中的湖泊发生变化,尤其是对地处干旱区的广大内陆湖泊来说,一旦气候发生变化,湖区或萎缩或扩大之后,对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 王芳潘威
- 关键词:三维模型气候变化矿化度
- GIS进入历史地理学研究10年回顾被引量:29
- 2012年
- 地理信息系统进入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已经有10年历史,本文回顾了这10年间以CHGIS为主要代表的历史地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果,显示出这一手段已经成为历史地理某些方向的常规方法,特别在历史河流地貌研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使历史时期河流的相对精细形态得以呈现。以黄河"京东故道"重建为代表的空间矢量数据获得方法为学界相关研究树立了典范,在矢量数据重建的基础上,"度-簇"结构和"分形"在分析所获得的历史空间矢量数据方面具有很大前景。
- 潘威孙涛满志敏
- 关键词:历史地理地理信息科学
- 清代志桩及黄河“水报”制度运作初探——以陕州万锦滩为例被引量:11
- 2012年
- 清代以来,黄河河患频仍,政府出于保护漕粮运道和维护政治秩序的考虑,以合法继承者的姿态积极应对洪水风险造成的影响,希求掌控辖境内水文环境信息,以便实现有效的管理。清政府在沿黄河等堤岸滩坝工程之上普遍设立了志桩,用来观测洪水水位涨落尺寸等水势情况。上游部分志桩所测水情信息通过国家驿传体系传递至下游,并最终以奏报的形式递至中央。本文考察了清代志桩的设立情况,并通过万锦滩志桩的设立过程、制度规定,以及相关河印官员在"水报"中的配置和作用,对清代志桩"水报"制度的运作过程进行初步研究。
- 庄宏忠潘威
- 关键词:清政府
- 1919-1949年海河流域冰封反映华北冬季气温波动
- 2014年
- 运用海河水系水文站的观测资料,建立1919-1949年"日"分辨率下的海河流域冰封持续时间和开始、结束时间的序列。该序列显示,研究时段内海河河流冰封期的波动情况。冰封资料序列和温度序列在一定条件下有较好的对应性。冰封期持续时间的长短序列可以反映冬季冷、暖程度。从冰封持续时间序列来看,所呈现出的暖冬和冷冬年份同王绍武的研究的全国冷暖冬序列存在地区差异。就研究时间段内,30年代上半期,海河流域增温最为显著。海河流域区域内部而言,北部、中部持续时间和始冰封日期的五年滑动平均趋势较为统一。而南部在三十年代显示出相反的趋势。而融封序列又有自己的特殊性,从融封日期的五年滑动平均来看,南部和中部的曲线波动较为一致。北部同其它两条趋势线相比,波动明显剧烈,而且呈现的趋势也有所不同。这组序列可以反映出,海河流域冬季开始进入寒冷期和春季开始回暖期在河流冰封方面的响应情况。
- 邵双龙潘威
- 关键词:气温海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