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光华

作品数:8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瑞安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温州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严重创伤
  • 3篇诊治
  • 3篇诊治分析
  • 3篇凝血
  • 3篇凝血病
  • 3篇创伤
  • 3篇创伤性
  • 3篇创伤性凝血病
  • 2篇多发伤
  • 2篇预后
  • 1篇低钠
  • 1篇低钠血症
  • 1篇多发伤救治
  • 1篇血必净
  • 1篇血必净注射液
  • 1篇血功能
  • 1篇血症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预后影响

机构

  • 8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8篇郑旭东
  • 8篇潘光华
  • 3篇陈纯白
  • 3篇胡永启
  • 3篇吴海斌
  • 3篇武卫
  • 2篇葛体池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阑尾黏液囊肿20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提高阑尾黏液囊肿的术前诊断及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方法20例患者中,12例行常规阑尾切除术,5例行盲肠部分切除术,3例行升结肠、回盲部、部分回肠切除,结肠回肠吻合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手术并发症。经随访,均无复发。结论本病是一种少见病,但以右下腹疼痛及包块为主诉的患者应警惕本病。B 型超声检查是较为简便经济的有效的诊断方法。避免外渗出足手术成功的关键。
陈纯白郑旭东葛体池潘光华
关键词:阑尾黏液囊肿阑尾B型超声
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临床诊治分析
2011年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47例颅脑损伤后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其中治愈18例,死亡2例;27例符合脑性盐耗综合征,治愈20例,死亡7例。结论正确区分脑性盐耗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是保证有效治疗的关键。
徐庆余潘光华郑旭东武卫胡永启
早期补充凝血底物对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早期补充凝血底物治疗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在浓缩红细胞复苏或手术后输注血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凝血底物,治疗组在输注首剂红细胞或术前给予凝血底物。分别分析两组在术后12h和5d的凝血、纤溶指标和15d病死率及致残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凝血、纤溶指标明显改善;治疗组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早期实施凝血底物治疗对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潘光华徐庆余郑旭东陈纯白吴海斌
关键词:凝血功能
重组活化Ⅶ因子对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对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外源性凝血功能、病死率和输血量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分为二组,观察组共27例,在损害控制理念下均予静滴活化重组Ⅶ因子,对照组共23例,应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患者15 d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81%vs 43.48%),观察组48 h内浓缩红细胞输注量(18.72±3.76 vs 23.52±6.70)、冰冻血浆输注量(19.32±4.30 vs 23.06±4.36)和评分(2.08±0.24 vs 4.41±1.1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能改善患者的外源性凝血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输血量。
徐庆余潘光华郑旭东武卫胡永启
关键词:创伤性凝血病严重创伤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疗效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腹痛、恶心呕吐及发热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其副作用小。
吴海斌徐庆余郑旭东王益群潘光华席向朝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血必净注射液中西医结合
早期补充凝血底物对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预后影响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 探讨在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早期,积极补充凝血底物在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将60例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干预组在输注首剂红细胞或术前就给予血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凝血底物.常规治疗组依据传统观念用浓缩红细胞复苏或手术后才输注凝血底物.两组同样积极处理原发创伤,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控制出血,实施恰当的休克复苏,防治低体温和联合使用各种止血药物,并在ICU积极救治"致死性三联征".在术后1h和术后5d,再次检测凝血、纤溶等指标,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恢复及预后.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干预组凝血、纤溶指标及预后均有一定程度改善,28d病死率较常规治疗组有所降低(40.6% vs 69.8%,P =0.046).结论 对于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早期积极补充凝血底物有利于凝血功能恢复并改善预后.
徐庆余潘光华郑旭东武卫胡永启
关键词:创伤性凝血病严重创伤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抢救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多发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出病情严重程度一致、以传统方式抢救的多发伤患者46例,比较两组患者乳酸和体温恢复时间、PT和ATT及BE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DIC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乳酸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和ATT及BE恢复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DIC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多发伤中运用损伤控制能明显提高严重创伤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潘光华徐庆余郑旭东陈纯白吴海斌
关键词: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多发伤死亡率
腹部闭合性损伤178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治疗及如何降低病死率。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闭合性腹部外伤1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166例,非手术治疗12例,痊愈170例,死亡8例。结论及时确诊、早期抗休克、合理处理多发伤是腹部闭合伤治疗的关键。
潘光华葛体池郑旭东
关键词:腹部闭合性损伤多发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