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波

作品数:12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动物医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病毒
  • 10篇猪瘟
  • 9篇猪瘟病
  • 9篇猪瘟病毒
  • 9篇瘟病毒
  • 5篇E2基因
  • 4篇噬菌体
  • 4篇噬菌体肽库
  • 4篇噬菌体肽库筛...
  • 4篇肽库
  • 4篇菌体
  • 4篇抗原
  • 4篇抗原表位
  • 4篇CSFV
  • 4篇表位
  • 2篇疫苗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荧光定量PC...
  • 2篇噬菌体随机肽...

机构

  • 9篇中国兽医药品...
  • 7篇西南大学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大北农科...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北京大北农科...

作者

  • 12篇汤波
  • 7篇徐璐
  • 7篇王琴
  • 6篇范学政
  • 6篇刘俊
  • 5篇周远成
  • 5篇陈蕾
  • 4篇黄伟
  • 3篇沙莎
  • 2篇徐志文
  • 2篇郭万柱
  • 1篇熊丁杰
  • 1篇赵启祖
  • 1篇李建臻
  • 1篇钱永华
  • 1篇满坤
  • 1篇王贵华
  • 1篇董岚
  • 1篇邹兴启
  • 1篇于萍萍

传媒

  • 3篇中国兽医杂志
  • 2篇中关村全球农...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病毒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1
  • 5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CSFV-E2基因噬菌体肽库筛选猪瘟病毒抗原表位
引言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猪的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其严重。其囊膜糖蛋白E2是诱...
徐璐汤波范学政黄伟陈蕾刘俊王琴
人工接种猪瘟病毒对猪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为研究CSFV强毒感染对猪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本研究用猪瘟病毒石门株(CSFV SM)感染60日龄仔猪后,分析外周血中CSFV核酸载量动态变化、白细胞亚群变化和白细胞SLAⅠ和SLAⅡDR分子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实验仔猪经CSFV感染后48小时体温升高并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CSFV核酸,核酸载量持续升高,在感染后6日(DPI)达到最大值,为2 DPI时核酸载量的104.84±0.98倍;WBC、LYM、PLT数量持续降低,WBC在1DPI和2DPI分别降至65.87%和50.00%,LYM在1~3DPI分别降至70.68%、47.88%和23.29%,PLT数量持续降低,6DPI时仅为初始值的34.59%;NK、γδT、Tc、Th、CD3+CD4+CD8+和CD3-CD4-CD8-淋巴细胞在感染后均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NK细胞在1DPI时减少78.49%,而后变化与1DPI比较差异不显著,γδT、Tc、CD3-CD4-CD8-、CD3+CD4+CD8+在3DPI时分别降至41.74%、43.83%、15.87%和32.96%,Th细胞在感染后持续下降,在6DPI时减少至42.95%;感染后淋巴细胞中表达SLAⅠ分子的细胞数量显著下降,其中CD3-SLAⅠ+细胞含量在1DPI和2DPI分别降至23.07%和15.38%,CD3+SLAⅠ+细胞在2DPI时降至39.19%,表达SLAⅠ分子的粒细胞数量持续升高,在3DPI时由1DPI的92.20%升高至98.30%;粒细胞中SLAⅡ+细胞数量在3DPI时达到最大值,52.76%的粒细胞表达SALⅡ分子,在4DPI时下降至12.54%,在5DPI时仅存4.06%。本研究结果揭示CSFVSM株感染能够通过抑制宿主的早期非特异抗病毒免疫而逃避宿主免疫监视,从而导致免疫抑制发生。
周远成王琴范学政徐璐徐志文郭万柱刘俊陈蕾汤波
关键词:猪瘟病毒外周血白细胞
应用CSFV-E2基因噬菌体肽库筛选猪瘟病毒抗原表位
采用猪瘟单抗对猪瘟病毒石门株E2基因噬菌体随机肽库(SM—E2库)进行淘洗以研究猪瘟病毒E2抗原表位。运用猪瘟单克隆抗体WH303、WH211和M56对SM—E2库进行4轮生物淘洗,对阳性克隆再经噬菌体原位杂交、特异PC...
汤波王琴王贵华赵亚荣
关键词:猪瘟病毒抗原表位噬菌体随机肽库
文献传递
猪瘟病毒野毒株TaqMan-MGB荧光定量PCR鉴别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23
2009年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特异地检测猪瘟病毒野毒的一步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方法,为临床鉴别猪瘟野毒和HCLV疫苗毒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工具。【方法】在猪瘟病毒基因组5′端非编码保守区设计一对猪瘟病毒通用引物和一条特异性MGB探针,通过优化,得到最佳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临床样本符合检验。【结果】该方法在100~10-7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检测极限达5.3×10-2pg病毒核酸;对24个质控样本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检测除猪瘟兔化弱毒疫苗(HCLV)以外的猪瘟流野毒株,其它猪相关致病病原检测阴性;对122份疑似猪瘟样本检测的结果与本实验室建立的RT-nPCR方法的符合率为94.3%(115/122),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86.4%(38/44)和98.7%(77/78),Kappa值为0.87>0.75【。结论】建立的一步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方法能鉴别猪瘟野毒和HCLV疫苗毒,且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与笔者先前建立的RT-nPCR方法对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刘俊王琴范学政徐璐赵启祖黄伟汤波沙莎周远成陈蕾邹兴启
关键词:猪瘟荧光定量PCR兔化弱毒疫苗
猪瘟病毒急性感染体内分布研究
CSFV RT-PCR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对人工肌肉接种猪瘟强毒感染实验猪的34种组织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猪瘟急性感染后在宿主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RT-PCR方法在感染后不同时期检出34种组织样品中的CSFV核酸。与免疫...
汤波王琴范学政徐露刘俊王建华王贵华赵亚荣
关键词:猪瘟病毒急性感染
文献传递
重庆市及其周边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采用RT-PCR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08年1月采自重庆及其周边7个地区9个猪场的68份疑似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料进行PRRSV检测。结果表明,6个猪场为HP-PRRSV阳性,3个为HP-PRRSV和经典型PRRSV阳性。HP-PRRSV平均阳性率为42.65%(29/68),3个猪场中经典型PRRSV平均阳性率为54.55%(12/22)。同时,从6个猪场采集血清131头份,HP-PRRSV阳性率为4.58%(6/131),经典PRRSV阳性率为12.21%(16/131)。HP-PRRSV RT-PCR阳性产物经序列测定后,进化树分析表明,BQ2、LK、LC、DA3样品中的HP-PRRSV分为4个支系,与JXA1株同源性为96.2%~98.9%。检测结果表明,在灭活疫苗广泛推广应用后,该病流行虽然得到遏制,但时有发生,流行毒株亦存在较大的变异。
董岚钱永华李建臻刘俊汤波王欣黄伟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RT-PCR流行病学
猪瘟病毒E2基因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猪瘟又称经典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virus,CSFV)引起猪的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研究建立了CSFV E2 RT—P...
汤波
关键词:猪瘟病毒E2基因家畜流行病学
文献传递
不同剂量的猪瘟活疫苗单次免疫效果评价及疫苗存留试验被引量:10
2011年
用1 200 RID、6 000 RID和24 000 RID 3种不同剂量的猪瘟活疫苗单次免疫9头30日龄的断奶仔猪,检测试验猪的抗体消长和疫苗毒核酸在猪体内的存留时间,并用6头猪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免疫剂量的试验猪其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没有显著差异,免疫后21 d试验猪的猪瘟抗体均成阳性,63 d后至578 d猪瘟抗体阻断率仍然高于85%,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猪瘟疫苗毒核酸在猪血液和扁桃体中的检出时间分别达28 d和42 d;免疫后370 d进行猪瘟强毒攻击后,免疫猪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存活且不带毒。本研究证实,没有其他疫病和母源抗体的仔猪单次接种合理剂量的猪瘟活疫苗就能产生坚强的保护力,提出加强种猪场各种病原监测,淘汰病原阳性种猪,净化种猪群对提高猪瘟疫苗免疫效果,最终控制猪瘟具有重要意义。
熊丁杰范学政徐璐王琴徐志文郭万柱周远成刘俊陈蕾汤波
关键词:猪瘟疫苗
病鸽肠道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及鉴定被引量:5
2017年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virus,TGE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是引起仔猪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呕吐、严重水样腹泻、脱水和对2周龄以内仔猪的高度致死率为特征。不同年龄及品种的猪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均易感,
满坤于萍萍汤波刘明明王贵华
关键词:蜡样芽孢杆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肠道病鸽接触性传染病冠状病毒属
应用CSFV-E2基因噬菌体肽库筛选猪瘟病毒抗原表位
2009年
采用猪瘟单抗对猪瘟病毒石门株E2基因噬菌体随机肽库(SM-E2库)进行淘洗以研究猪瘟病毒E2抗原表位。运用猪瘟单克隆抗体WH303、WH211和M56对SM-E2库进行4轮生物淘洗,对阳性克隆再经噬菌体原位杂交、特异PCR测序分析,然后人工合成阳性多肽进行ELISA反应。经鉴定分析发现单抗WH303从SM-E2库中筛选得到一段CSFV特异的抗原多肽IECTAVSPTTLRTEVVKT,并且该段多肽与已知CSFV表位TAVSPTTLR极为相似;单抗WH211和M56未能筛选到包含CSFV序列的克隆。结果表明,利用靶基因噬菌体随机多肽库筛选抗原表位能够得到更接近于真实表位的抗原表位。
汤波范学政徐璐王琴黄伟刘俊沙莎陈蕾周远成
关键词:猪瘟病毒抗原表位噬菌体随机肽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