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玉明

作品数:47 被引量:123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哲学宗教
  • 14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1篇佛教
  • 5篇寺院
  • 5篇禅宗
  • 5篇文化
  • 4篇宗教
  • 4篇相国
  • 3篇社会
  • 3篇唐宋
  • 2篇信众
  • 2篇僧人
  • 2篇宋代
  • 2篇禅法
  • 2篇伦理
  • 2篇考说
  • 2篇佛教寺院
  • 2篇《太上感应篇...
  • 1篇大姓
  • 1篇大中祥符
  • 1篇道德
  • 1篇道一

机构

  • 43篇四川大学
  • 3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45篇段玉明
  • 1篇吴华
  • 1篇姚乐野
  • 1篇吴开婉

传媒

  • 14篇宗教学研究
  • 5篇西南民族大学...
  • 4篇中华文化论坛
  • 4篇四川大学学报...
  • 4篇云南社会科学
  • 2篇中国宗教
  • 2篇四川文物
  • 2篇贵州民族研究
  • 2篇学术探索
  • 1篇兰州学刊
  • 1篇美术研究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外文化与文...
  • 1篇宋史研究论丛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6篇2004
  • 1篇1987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理国段氏为云南土著说质疑被引量:3
2005年
相关资料考证,大理国段氏为云南土著说存在诸多质疑,其段氏祖籍当在西北,为天水地区氐族南迁的段氏之后裔。
段玉明
佛教寺院收藏述论
2012年
佛教寺院收藏活动起于汉晋,绵延于今。其藏品数量既大,类型亦丰,档次且高,不同于一般的收藏。寺院收藏常常是与膜拜、礼敬等等宗教行为连在一起,焦点与散点两种陈列方式是其主要陈列方式,具有现代博物馆的种种功能。佛教寺院之能成为古代的文化娱乐中心,收藏习俗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段玉明
关键词:佛教藏品
从相争到合流——中国古代儒释道对话的当代启示被引量:7
2011年
伴随儒学独尊、佛教传入、道教兴起,"三教"在伦理本位、形神因果、夷夏之变、仪礼教法几个方面展开了长期的论辩。经过约五六百年的对话,儒释道终于从相争走向合流,逐步形成了"三教"鼎立的新文化格局。此一过程启示我们:在多元宗教的背景下,回避冲突、引入暴力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化解宗教冲突还是应走对话的道路。以中国古代儒释道对话的情形论,功能似合流与本位似合流或是宗教合流的两种途径,可以有效地化解宗教冲突。
段玉明
关键词:儒释道合流
从出土文物看巴蜀早期佛教被引量:5
2008年
以其独具的地理优势,巴蜀当是佛教最早传入的地区之一,时间则至迟不应晚于东汉中期。其初传入,挟带一整套的地狱观念,佛陀是作为地狱救赎者的形象被组合在昆仑信仰系统中。之后,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渐加深,佛教作为一种独特的信仰体系方才逐渐从昆仑信仰体系中独立出来[1]。
段玉明
关键词:佛教摇钱树西王母
《指空和尚禅要录》研究
2007年
《指空和尚禅要录》亦称《指空直指》,简称《禅要录》,是指空弟子汇编的一部指空著述,包括《佛祖传心西天宗派旨要》、《顿入无生大解脱法门指要》两大部分。本文对其研究证实,指空禅学应该还是中国禅学的翻版,无论是就其思想还是形式而言。由此看出,指空虽是一位来自印度的僧人,当其以“禅师”面目出现时,他即已经是一位很中国化的僧人了。
段玉明
关键词:禅宗佛学
《太上感应篇》:宗教文本与社会互动的典范被引量:10
2004年
以道教理念为核心,《太上感应篇》融汇了佛教和儒学的若干内容,大约成于北宋仁、徽二宗之际。其形成当与中国宗教思想的运动和平民的社会化密切相关。《太上感应篇》既是一套伦理系统,也是一套解释系统,还是一套仪式系统,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过程中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从一个纯粹的道教修仙文本转写成为一部化俗济世的善书,再演变成为一本全面的道德和社会手册,《太上感应篇》为我们揭示了宗教文本与社会的复杂的纠结关系──宗教文本的转写来自于社会的吁求,而一经转写,它又反而成为了社会再造的依据。
段玉明
关键词:《太上感应篇》伦理道德文本
凝聚与发散:成都佛教在民国汉藏交流中的中转效应
2015年
民国时期汉藏关系错综复杂,涉及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在不同时期又有着不同的特征。民国成都是军阀割据对抗的中心地带之一,也是汉藏交流的枢纽之一,汉藏佛教交流内容之丰富,僧俗来往之频繁,当时全国其它各省难出其右。本文从历史事件与社会活动中探索民国成都地区的汉藏佛教文化交流情况,发掘这座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在汉藏交流中展现出的历史作用。
吴华段玉明
中国宗教学应加强宗教实践技术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宗教研究从起步到繁荣虽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一些长期困惑学人的根本性问题仍未获得令人信服的解释。回答类似问题,需要加强宗教实践技术的研究。宗教实践技术包括仪式技术、营造技术、时间技术、叙事技术、记忆技术、关爱技术、组织技术种种。加强宗教实践技术的研究既是宗教本身给定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中国建立和谐多元社会的现实要求。
段玉明
关键词:中国宗教信众社会
《开宝藏》的刊刻及其意义新论
2022年
《开宝藏》的刊刻是汉传佛教史上划时代的事件。而其所成却是相当复杂的历史过程,就中既有历代经录编算的经验积累,也有历代石刻佛经的具体实践,《开宝藏》的刊印不过是此一经录藏经化的结晶而已。《开宝藏》的刊印终结了中土盛行已久的传统经录的编塞,也式微了中土佛教史上声势浩大的石刻佛经运动,并带动了宋元以降佛教弘化重心的整体下移,汉传佛教由是呈现出了截然不同于前期的信仰样态。
段玉明
宋代成都佛教义学及其与巴蜀禅僧的关系被引量:3
2016年
晚唐至北宋中期,以大慈寺为中心的成都佛教义学仍在巴蜀佛教中占有相当突出的位置。这种强势的义学影响,一方面是分灯以后的禅宗各支在巴蜀地区很长一段时期不能有效展开,另一方面则是自巴蜀外出求法的学僧大多具有较好的义学功底,一旦转入禅宗以后,能够迅速成为一代龙象。延及南宋中后期,我们还能看到以大慈寺为中心的成都佛教义学对巴蜀禅僧的深刻影响。是亦宋代巴蜀佛教的特色之一,治中国佛教史者断断不可不加留意。
段玉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