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惠静
- 作品数:35 被引量:56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庆龙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外伤性复杂性白内障五联手术1例报道
- 2008年
- 段惠静苏晓华张林凤刘英豪徐瑶黎国英田虹张庆凤
- 关键词:复杂性白内障降眼压治疗手术20%甘露醇瞳孔直径
- 一剪法治疗泪小点息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一剪法治疗泪小点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表面麻醉,在裂隙灯下助手或患者本人用棉签压在内眦部下睑缘,暴露出下泪小点,用显微镊子夹注息肉根部,另一支手持显微剪子使剪子尖部与镊子根部呈90度角,一剪法剪除息肉。结果:本组585眼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2年,349眼溢泪消失,191眼溢泪明显减轻,8眼复发,37眼溢泪症状无缓解,总有效率达92.3%。结论:一剪法是多年来我们总结的其中最简单最快捷的手术方法,该种术式安全、组织损伤轻微、疗效显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适用的手术方法。
- 段惠静苏晓华张林凤刘英豪徐瑶马玉杰田虹袁士仿
- 关键词:泪小点息肉
- 可调节缝线及丝裂霉素C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 2008年
-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及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28例(4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可调节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MMC)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前房深度、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结果:42眼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无1例持续性浅前房,术后随诊6个月~12个月,眼压小于21mmHg有39眼,成功率92.85%。多囊滤泡37眼,占88.09%,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1行~2行者23眼,占54.76%。无变化者19眼。结论: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术操作简便,易掌握,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 苏晓华徐瑶段惠静田虹刘英豪黎国英张晶旭付宏
- 关键词:可调节缝线丝裂霉素C小梁切除术青光眼
- 美容切除颜面部皮肤色素痣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颜面部皮肤色素痣进行手术切除、行美容缝合后的效果分析。方法对颜面部皮肤色素痣进行手术切除,行美容缝合。结果对169名颜面部皮肤色素痣患者进行手术切除,行美容缝合后,一次治愈,无复发,均达到美容效果。结论美容切除颜面部皮肤色素痣具有治愈率高、美容效果显著、费用低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伤口无针眼瘢痕,表面平整,瘢痕窄细,呈线状,自然美观,患者满意。
- 段惠静胡艳波苏晓华刘英豪张林凤马玉杰黎国英徐瑶田虹李冬云
- 关键词:手术切除美容缝合
- 一个半综合征——附5例报告
- 2004年
- 本文报告5例一个半综合征,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62.4岁。5例均有患侧眼内收、外展不能,对侧眼内收受限,其中4例外展有眼震。另外,有2例出现对侧肢体瘫,其中例1同时有对侧中枢性面合瘫。本组5例均做头CT扫描,2例为桥脑出血,1例为桥脑梗塞,其余2例尽管脑干无异常,但根据病人年龄大,起病急,基底节区有腔隙性梗塞,提示为桥脑梗塞。由于CT扫描对脑干病变分辨力差,可能将小的梗塞灶遗漏。以往认为,桥脑侧视中枢被破坏,侧视麻痹会持久存在。本组5例根据病因不同,及时采取正确治疗,均收到满意效果,侧视麻痹很快恢复正常。一个半综合征临床特点,为患侧眼不能向左右运动,对侧眼不能内收、外展时出现眼震。病变位于同向运动不能侧副外展神经核,同时波及副外展核腹内侧的内侧纵束。一个半综合征病变位于桥脑实质,因此完全可能出现对侧肢体瘫,本组有2例出现对侧肢体瘫,其中1例同时对侧中枢性面合瘫,引起上述改变的原因,有两种可能,即桥脑梗塞灶部位较高,波及到尚未交叉到对侧的锥体束,或在桥脑及以上部位有两个梗塞灶并存。一个半综合征,尽管病变在桥脑实质,但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仅有眼侧视麻痹,常首先就诊于眼科,提高对本征的认识,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对预后十分重要。
- 李策刘英豪李冬梅马玉杰侯卫洪张巍徐瑶段惠静刘文波袁士仿田虹
- 关键词:一个半综合征病例报告桥脑神经核脑实质
- OCT_3和FFA结合对诊断钝挫伤性黄斑水肿的分析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对钝挫伤引起的黄斑水肿患者进行OCT3、FFA检查,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早期发现黄斑水肿。方法对40例50眼正常对照组以及钝挫伤患者45例67眼分别进行直、间接眼底镜,三面镜及眼底荧光造影,三代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通过黄斑中心凹的水平或垂直方向线性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的厚度,对比分析两组受检者的中心凹厚度值。结果对所有眼进行直、间接眼底镜及三面镜检查,肯定有黄斑水肿者42眼(占62.7%),怀疑有水肿者13眼(占19.4%),肯定无水肿者12眼(占17.9%);FFA确定有水肿者50眼(占74.6%),未发现水肿者17眼(占25.4%),其中黄斑局限性水肿30眼(占60.0%),弥漫性水肿20眼(占40.0%),用三代OCT3检查正常对照组黄斑中心凹6mm区域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152±10)μm,在钝挫伤患者组同样区域内OCT3检查无黄斑网膜增厚者8眼(占11.9%),有黄斑增厚者59眼(占88.1%)。经比较,OCT3检查的敏感性大大高于直、间接眼底镜;FFA检查无黄斑水肿组中有9眼经与OCT检查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钝挫伤引起的黄斑水肿,OCT3检查其敏感性大大高于直、间接眼底镜及三面镜检查,并随着病程的延长,黄斑水肿加重,视网膜厚度及形态改变明显,黄斑中心凹厚度越厚,视力越差。OCT3与FFA检查相互配合,才能较准确地评估黄斑水肿的发生及发展。
- 段惠静刘英豪张宝华张晶旭徐瑶黎国英田虹袁士仿
- 关键词:钝挫伤黄斑区水肿OCT3FFA
-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评价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诊断分期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FFA对135例(249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对DR临床分期进行修正,并根据FFA的分期指导治疗。结果:12只眼眼底检查未发现有DR的患者FFA显示有I期微血管瘤病变;11只眼Ⅲ期患者FFA显示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范围比检眼镜下检出棉絮斑范围广,l3只眼出现新生血管改变;20只眼Ⅳ期患者检出比检眼镜下更多的新生毛细血管及黄斑水肿改变。结论:FFA是作为DR分期的最佳标准,且为指导激光治疗和评定光凝疗效的指标。
- 黎国英段惠静徐瑶苏晓华刘英豪袁士仿田虹马淑凤王颖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 视网膜震荡与挫伤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视网膜震荡与挫伤的病理和诊断,分析其预后。方法:对31例视网膜震荡与挫伤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进行讨论。结果:视网膜震荡较轻,预后较好,而视网膜挫伤则预后差。结论:视网膜震荡视网膜血管没有受损,毛细血管灌注正常,预后好;视网膜挫伤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大,预后差。
- 徐瑶段惠静黎国英刘英豪苏晓华袁士仿田虹
- 关键词:视网膜震荡视网膜挫伤眼底荧光造影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诊断黄斑裂孔的临床分析
- 2011年
- 目的:评价OCT对黄斑裂孔的形态、分期及黄斑裂孔预后的影响,同时建立黄斑裂孔尺寸、持续时间、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预后之间联系。方法:对50例黄斑裂孔(IMH)患者共60眼进行的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以确定是否存在黄斑裂孔。结果:明确裂孔分期、形态及对手术适应症及手术后疗效观察提供可靠临床资料。结论:OCT在临床上对于黄斑裂孔的定性、定量诊断及对裂孔手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黎国英刘英豪田虹苏晓华黄德磊顾灵玲段惠静王梗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黄斑裂孔
- OCT3和FFA结合对钝挫伤引起的黄斑水肿的分析研究
- 段惠静
- 通过严密的实验研究、缜密的科学分析,定性、定量相结合全面准确地分析了钝挫伤引起的黄斑水肿,眼底荧光造影(FFA)联合三代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3)检查在诊断钝挫伤引起的黄斑水肿过程中起到更加快速更加精确的作用。为患者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钝挫伤黄斑水肿眼底荧光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