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鹏
- 作品数:14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名老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临证经验
- 2024年
-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名老中医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临证经验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89至2020年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收载的中医药治疗PD的相关文献,经整理、筛选后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运用Excel及VOS viewer软件对文献中描述的证型、舌象、脉象及中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本研究通过证型名称规范后得到44种证型,最常见的前三种证型分别为肝肾阴虚证28.45%(33/116)、肝风内动证6.90%(8/116)、筋脉失养证5.17%(5/116);舌象分布:舌色以红22.86%(16/70)、暗/黯17.14%(12/70)、暗/黯红17.14%(12/70)常见,舌形以齿痕40.00%(6/15)、胖大33.33%(5/15)舌常见,苔质以薄44.00%(33/75)、腻24.00%(18/75)苔常见,苔色以黄70.21%(33/47)、白29.79%(14/47)色常见,舌下络脉以络脉青紫75.00%(3/4)、络脉色淡25.00%(1/4)常见;脉象分布:脉象以细27.63%(42/152)、弦27.63%(42/152)脉常见;中药分布:涉及中药128味,总频次为933次,高频中药主要有白芍4.61%(43/933)、天麻3.32%(31/933)、茯苓3.11%(29/933)、当归3.11%(29/933)、熟地黄3.00%(28/933)、牡蛎2.68%(25/933)、山萸肉2.57%(24/933)、全蝎2.47%(23/933)、牛膝2.25%(21/933)、龙骨2.14%(20/933)、黄芪2.14%(20/933)等。结论:PD病因病机复杂,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为肝肾亏损,标实为风、瘀、痰、热、毒互结,蕴塞脑窍;临床用药以补虚药为主,以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祛湿化痰药为辅。
- 孙雪梁鹏梁建庆何建成
- 关键词:帕金森病中医专家临证经验数据挖掘
- 李娟教授辨治肺癌经验
- 2024年
- 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我国高居第一。中西医结合诊治肺癌具有独特的优势。李娟教授认为,肺癌的核心病机是痰火相搏,结成窠囊;治疗以攻逐泻下,直捣其穴为主,且须根据不同时期辨证施治。初期邪盛正实,当先攻之,以遏其邪毒;中期邪气愈炽,正气受伤,当予攻补兼施;晚期正气大伤,不耐攻伐,当以补为主,扶正培本以消积。
- 梁鹏梁建庆
- 关键词:肺癌名医经验临证经验
- 谷氨酸转运体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1年
- 谷氨酸(Glu)介导的兴奋性毒性是帕金森病(PD)的主要发病机制,其中谷氨酸转运体是调控Glu兴奋性毒性过程的关键因子,故而谷氨酸转运体可能参与PD的发病并在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了解谷氨酸转运体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助于后期为以谷氨酸转运体为靶点的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 马利芳梁建庆何建成孙雪梁鹏
- 关键词:帕金森病谷氨酸谷氨酸转运体
- 22例滑膜肉瘤临床分析
- 目的 探讨滑膜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合理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22例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资料22例中,男性13例,女性9例,男女之比为1.44∶1.年龄10 岁~67 岁,中位年龄36.2岁,50...
- 王建澍宋建民夏亚一梁鹏李晶潘东升付来华
- 颅底肿瘤术后血浆内皮素-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内皮素-1(endothelin-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在颅底肿瘤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时的动态变化水平,探讨其在CVS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是否合并CVS,将34例颅底肿瘤术后患者分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组、无症状脑血管痉挛组和非痉挛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4例颅底肿瘤患者术后不同时点血浆ET-1及CGRP的含量,同时行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判定患者CVS情况。同期选择10例健康成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颅底肿瘤术后1 d内血浆ET-1开始升高,5-7 d达高峰,随后又逐步降低,14 d时接近正常水平;血浆CGRP术后3 d开始降低,7 d降到最低,随后又逐步升高,14 d时接近正常水平。②术后3组患者血浆ET-1水平均高于正常组,CGRP水平均低于正常组。③术后痉挛组血浆ET-1含量较非痉挛组明显增高(P<0.01),症状性痉挛组高于无症状痉挛组(P<0.01)。而CGRP含量痉挛组较非痉挛组明显降低(P<0.05),症状性痉挛组低于无症状痉挛组(P<0.05)。④术后5-7 d时CVS患者达最高峰,14 d又明显减少。⑤CVS与血浆ET-1水平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0.521,P=0.002),与CGRP呈明显负相关(r=-0.491,P=0.02)。结论颅底肿瘤术后血浆ET-1升高及CGRP降低可能是引起CVS的重要因素,可作为术后CVS的一种预测指标。
- 梁鹏潘亚文徐高峰董志强
- 关键词:颅底肿瘤脑血管痉挛内皮素-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帕金森病的中医辨证治疗被引量:19
- 2021年
- 通过总结王永炎、何建成、李如奎三位教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证经验,认为帕金森病在疾病发生和演化的过程中主要与肝、肾、脾关系密切,肝风内动是其最基本的病机,本虚标实是其病理性质。在临证时,应以中医病机为切入点,运用整体观念,通过辨证论治、对证用药、心理调护,以提高疗效。
- 孙雪梁建庆何建成梁鹏
- 关键词:帕金森病颤证病因病机辨证治疗中医治疗
- 复方地黄颗粒对帕金森病阴虚动风证模型大鼠脑组织右侧纹状体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复方地黄颗粒治疗帕金森病(PD)阴虚动风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75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美多芭组,复方地黄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5只。除正常组、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给予6-羟基多巴胺(6-OHDA)脑立体注射造模制备PD阴虚动风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复方地黄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复方地黄颗粒1.75、3.5、7 g/(kg·d)灌胃,美多巴组给予美多芭片150 mg/(kg·d)灌胃,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灌胃,均每日1次,共28天。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神经行为学测定,检测各组大鼠右侧纹状体组织中Wnt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RP6)、β连环蛋白(β-catenin)、抗卷曲同源物1(Fzd1)、抗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精神较差,反应迟钝,毛发污秽、枯暗,饮食、活动均减少,体重减轻。与模型组比较,美多芭组、复方地黄颗粒各剂量组大鼠精神、毛发、饮食、活动量等均有所改善,体重增加,且以美多芭组与复方地黄颗粒高剂量组改善较为明显。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旋转圈数增多,Wnt1、P-LRP6、β-catenin、Fzd1蛋白、阳性细胞数及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GSK-3β蛋白、阳性细胞数及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多芭组及复方地黄颗粒各剂量组大鼠旋转圈数均显著减少(P<0.01),右侧纹状体Wnt1、P-LRP6、β-catenin、Fzd1蛋白、阳性细胞数及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GSK-3β蛋白、阳性细胞数及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复方地黄颗粒各剂量组各指标呈剂量依赖性,以复方地黄颗粒高剂量组Wnt1、P-LRP6、β-catenin、Fzd1蛋白、阳性细胞数及mRNA水平最高,GSK-3β蛋白、阳性细胞数及mRNA水平最低(P<0.05或P<0.01)。结论复方地黄颗粒可能通过调
- 梁建庆孙雪梁鹏何建成
- 关键词:帕金森病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颅底肿瘤术后脑脊液中ET-1的动态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术后脑脊液中内皮素-1(ET-1)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脑血管痉挛(CVS)的相关性。方法颅底肿瘤病人33例,在术后第3、5、7、10和14天用放免法测定脑脊液中ET-1的含量;手术前1天和术后第1、3、5、7、10和14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双侧颈内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和中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术后发生CVS的患者第3天脑脊液中ET-1水平即升高,第7天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术后第5、7和10天,中、重度CVS组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和10天,重度CVS组ET-1水平高于轻、中度CVS组和无CVS组(P<0.05);术后脑脊液中ET-1的水平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呈正相关(r=0.635,P<0.01)。结论颅底肿瘤术后患者脑脊液中ET-1水平的升高参与了术后CVS的发生,且其变化与术后CVS呈正相关,提示其含量可预测颅底肿瘤病人术后CVS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 董志强潘亚文孟璇梁鹏
- 关键词:颅底肿瘤脑脊液ET-1TCD脑血管痉挛
- 颅底肿瘤术后血浆内皮素-1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研究
- 2008年
- 目的:研究颅底肿瘤术后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CVS)时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是否合并CVS,将34例颅底肿瘤术后患者分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组、无症状脑血管痉挛组和非痉挛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术后不同时点血浆ET-1的浓度,同时动态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判定患者CVS情况。同期选择10例健康成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颅底肿瘤术后1d内血浆ET-1水平开始升高,5~7d达高峰,随后含量又逐步降低,14d时接近正常水平。2术后3组患者血浆ET-1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痉挛组血浆ET-1水平高于非痉挛组(P<0.01),症状性痉挛组高于无症状痉挛组(P<0.01)。3术后5~7d时CVS患者达最高峰,14d又明显减少。4术后7dCVS与血浆ET-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21,P=0.002)。结论:颅底肿瘤术后血浆ET-1升高可能是引起CVS的重要因素,可作为术后CVS的一种预测指标。
- 梁鹏潘亚文孟璇董志强
- 关键词:颅底肿瘤脑血管意外内皮素-1
- 归芪益元膏联合吉非替尼及放疗治疗晚期肺腺癌气阴两虚证6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观察归芪益元膏联合吉非替尼及放疗治疗晚期肺腺癌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肺腺癌气阴两虚证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吉非替尼及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归芪益元膏口服。连续治疗7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 PFS)。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67%(31/60),治疗组为70.00%(42/60);对照组总控制率为80.00%(48/60),治疗组为86.67%(52/6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和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m PFS为24个月,对照组为20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芪益元膏联合吉非替尼及放疗治疗晚期肺腺癌气阴两虚证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杜双桂李金田李金田李娟王功臣王庆胜蔺兴遥蔺兴遥
- 关键词:晚期肺腺癌气阴两虚证吉非替尼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