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粉花
- 作品数:32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日照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 2009年
- 目的研究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ALCL的临床、病理形态学资料和免疫组织化学,CD30,ALK、CD43、CD45RO、EMA和TIA-1检测结果。结果19例均为原发系统型ALCL,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2-71岁,平均26岁。16例(84.2%)出现B症状,14例(73.7%)结外侵犯。肿瘤细胞沿淋巴窦生长或散在分布,均可见标志性肿瘤细胞,CD30^+19例(100%),ALK(+)15例(78.9%),EMA(+)10例(52.6%),TIA-1(+)14例(73.7%),ALK、EMA和TIA-1同时阴性2例(10.5%)。重新诊断17例(89.5%)正确。结论ALCL表现多样,大部分患者经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标记特征综合判断可作出相应诊断,CD30、ALK、EMA、TIA-1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 王刚平田胜花梁粉花
- 关键词:淋巴瘤病理学
- 浅表性骨肉瘤临床病理分析及其微血管密度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浅表性骨肉瘤(OS)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以CD105标记微血管密度(MVD)探讨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提高对浅表性OS诊断、鉴别诊断水平和生物学行为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浅表性OS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例浅表性OS中CD105的表达及MVD,并与18例正常骨组织、29例普通OS对照,分析CD105在浅表性OS中的表达及CD105-MVD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1)11例浅表性OS中,骨旁OS 7例(1例双肺胸膜下转移),骨膜OS 3例,高级别表面OS 1例;年龄16∽68岁,平均26岁;7例股骨远端后面,胫骨近端3例,肱骨远端1例。(2)影像学显示7例呈均一致密的骨性肿块,4例围绕骨表面生长,肿瘤与骨皮质间形成1∽2 mm透亮间隙;CT扫描7例示肿瘤呈高密度肿块,3例骨皮质不完整,肿块内可见低密度间隔,邻近骨皮质增厚,无骨质破坏,1例见骨膜反应,11例均无Codman三角,未侵犯骨髓腔;诊断准确率DR为81.8%(9/11),CT为54.5%(6/11),MRI为63.6%(7/11),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准确率为90.9%(10/11)。(3)CD105、CD105标记的MVD在浅表性OS中的阳性表达(81.8%、32.51±11.0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8.9%、22.51±9.53)(P〈0.05),与普通OS阳性表达率(82.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105标记的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105、CD105标记的MVD在浅表性OS及普通OS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性别、年龄无关(P〉0.05),在普通OS中与转移有关(P〈0.05)。(4)浅表性OS随访2∽7年,10例患者无瘤健在,1例存活74个月(高级别表面OS,49个月后复发为去分化OS)。结论浅表性OS诊断依靠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多学科结合,采用传统X线、DR和CT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浅表性OS中CD105-MVD明显增高,肿瘤性血管生成,参与浅表性OS的发
- 张军喜梁粉花王刚平田胜花
- 关键词:骨肉瘤微血管密度
- 肝胆管黏液性囊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 2008年
- 目的 探讨肝胆管黏液性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选取1993年5月至2007年5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胆管黏液性囊性肿瘤9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胆管黏液性囊腺瘤6例,呈多房性,囊壁光整,厚薄一致,分隔均匀;囊腺癌3例.单囊性2例,多囊性1例,壁结节2例,乳头状突起及囊壁局部不均匀增厚1例,钙化2例,CT增强描动脉期囊壁及壁结节开始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明显,呈'慢进慢出'特点,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结论 肝胆管黏液性囊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单囊、囊壁不均匀增厚、壁上结节或乳头状突起及斑块状钙化者考虑为囊腺癌,但确诊需依靠病理.
- 王刚平梁粉花张作峰周志厚李明延宏
- 关键词:胆管肿瘤囊腺瘤黏液囊腺癌黏液
- 3例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 2002年
- 梁粉花王冈平王洪远
- 关键词:甲状腺未分化癌病理
- 胃肠道间质肿瘤50例免疫组化分析
- 2002年
- 梁粉花李江涛付青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免疫组织化学GISTS
-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免疫表型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对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UES)患者分别进行CD10、重型钙调蛋白结合蛋白(h-caldesmon)、CD44v3、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免疫组化检测,并与其病理组织形态、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ST)中CD10阳性率89.7%;UES与ESN、ESS比较,CD10、Ki-67及PR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aldesmon、CD44v3、ER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0、PR在ESN、ESS、UES中表达逐渐减弱,而Ki-67则逐渐增强;9例伴平滑肌分化。认为ESN、ESS、UES均可伴平滑肌分化;CD10是诊断子宫间质肿瘤比较特异的抗体,结合组织形态及h-caldesmon、CD44v3可增加其特异性;EST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可能与CD10、PR、Ki-67阳性表达的数量和强度有关;ER、PR常规检测主要用于指导孕激素辅助治疗。
- 王刚平张红梁粉花戴翠华王洪远徐玲付青
- 关键词: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免疫组织化学KI-67核抗原
- PCNA和nm2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
- 2000年
- 目的 探讨PCNA和nm2 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组织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CNA和nm2 3的表达。结果 Ⅱ、Ⅲ级PCNA阳性表达率高于Ⅰ级 (P<0 0 1) ,Ⅱ、Ⅲ级nm2 3阳性表达率低于Ⅰ级 (P <0 0 5 ) ;腋窝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表达率高于非转移组 (P <0 0 1) ,但nm2 3阳性表达率低于非转移组 (P <0 0 5 )。结论 PCNA和nm2 3的表达水平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分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重要参数。
- 梁粉花张霞宋芳
- 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NM23基因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 丙型肝炎病毒NS3蛋白对QSG7701细胞survivin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病毒NS3蛋白对QSG7701细胞survivin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探讨HCVNS3蛋白是否通过调节survivin的表达来参与对细胞凋亡的调控,进而参与HC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血清饥饿前后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血清饥饿前后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HCVNS3蛋白促进QSG7701细胞survivin的表达,血清饥饿诱导凋亡后,survivin表达降低,HCV NS3蛋白亦表现出促进survivin表达的作用,效果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经血清饥饿诱导凋亡后,HCV NS3蛋白抑制凋亡。结论HCV NS3蛋白可能通过促进QSG7701细胞survivin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对HCV相关性肝癌的形成有一定作用。
- 孙树艳梁粉花胡宗江戴翠华沈培花王玉冯德云刘涵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NS3蛋白SURVIVIN细胞凋亡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以提高对DLBCL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22例DLBC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复习组织形态和临床表现,补充完善所有患者CD20、CD3、CD10、bcl-6、MUM-1、Ki-67免疫表型测定,为与其他肿瘤相鉴别,对精原细胞瘤、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母细胞型套细胞淋巴瘤部分病例检测AE1/3、PLAP、CD30、ALK、CD5和CyclinD1.结果 22例患者均为原发DLBCL,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21~71岁,平均48岁;13例结内,9例结外.生发中心细胞(CGB)型13例(结内7例,结外6例),非CGB(non-CGB)型9例(结内6例,结外3例),结合临床和组织形态学17例可诊断,再结合免疫组织化学22例均可诊断.结论 DLBCL形态学、免疫表型及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三者相结合能较准确诊断.
- 梁粉花王刚平许京中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 358例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分析
- 2002年
- 为提高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水平 ,对 35 8例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复检和结果分析。复检前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之比为 2 8∶1,复检后为 2 1∶1,原 2 1例甲状腺肿误诊为腺瘤。
- 梁粉花付青戴翠华
- 关键词: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