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组织化学
  • 2篇文献复习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复习
  • 2篇病理
  • 1篇第三脑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血管瘤样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假瘤
  • 1篇液基薄层
  • 1篇液基薄层细胞
  • 1篇液基薄层细胞...
  • 1篇硬化性
  • 1篇硬化性血管瘤
  • 1篇硬化性血管瘤...

机构

  • 4篇同济大学

作者

  • 4篇张莉萍
  • 4篇李倩玉
  • 4篇奚豪
  • 4篇桂贤
  • 3篇韩冬艳
  • 3篇朱延波
  • 1篇蒋虹伟
  • 1篇楼美清
  • 1篇许青

传媒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5例SANT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 5例中只有1例有临床症状。眼观脾脏SANT多为孤立性病灶,与周围脾组织界清,中心为白色瘢痕样外观。镜下呈多结节表现,结节中心为多个裂隙样或不规则型富含红细胞的血管腔隙,内衬肥胖的上皮细胞。结节周围靶环状紧密排列梭型、卵圆形细胞,间质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血管样腔隙呈现3种不同的免疫表型:CD34-/CD31+/CD8+、CD34+/CD31+/CD8-和CD34-/CD31+/CD8-。结节周围梭型、卵圆形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SMA、CD31、CD68均(+)。结论 SANT是源自脾脏红髓的具有独特形态学特点的血管瘤样病变,易与炎性假瘤、血管瘤等相混淆,临床呈良性表现。
李倩玉朱延波奚豪桂贤张莉萍蒋虹伟
关键词:脾脏肿瘤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炎性假瘤免疫组织化学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test,TCT)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 922例妇女(年龄范围为17~84岁)宫颈TCT检查结果 ,与宫颈活检和术后组织学比较分析。结果检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及以上病变共312例(2.62%),其中ASCUS173例,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上皮内高度病变(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HSIL,ASC-H)1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76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lesion,HSIL)48例,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3例。157例进行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59例ASCUS经组织病理学分别诊断为阴性17例(28.8%),HPV感染15例(25.4%),CINⅠ13例(22.0%),CINⅡ11例(18.6%),CINⅢ3例(5%)。LSIL、HSIL及SCC病例中与组织病理学一致率分别为35.2%(19/54)、67.7%(21/31)及100%(3/3)。HSIL组的组织学符合率高于LSIL组(x^2=8.38,P<0.01)。宫颈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率为75%(27/36)。结论 HSIL诊断与组织学有较高的符合率。ASCUS的诊断是TCT检查中的难点,其准确性对提高TCT诊断报告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张莉萍桂贤奚豪李倩玉韩冬艳许青
关键词:液基薄层细胞学宫颈上皮内瘤变非典型鳞状细胞鳞状上皮内病变
肾脏神经内分泌癌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肾脏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kidney,NE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和预后。方法分析1例肾脏NEC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并文献复习。结果肿瘤主要由分化差的小圆形或梭形细胞构成,呈片状、巢状或小梁状排列。其间可见广泛坏死,肿瘤细胞质稀少,细胞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标记显示肿瘤细胞均弥漫表达CK(AE1/AE3)、Syn、CgA、CD56和NSE。结论发生于肾脏NEC较为罕见,其生物学行为的评估需要长期随访,确诊依赖于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标记等手段。
韩冬艳奚豪朱延波李倩玉张莉萍桂贤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肾脏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其相关鉴别诊断,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其鉴别诊断进行探讨,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53岁。主要症状为视物模糊,双侧鼻侧视野部分缺损伴头痛、头晕。CT及MRI检查提示肿瘤位于鞍上。光学显微镜下见簇状、条索状上皮样细胞埋在空泡状黏液样基质中,肿瘤周边间质内特征性地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肿瘤细胞弥漫性表达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波形蛋白(Vimentin),灶性表达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增殖细胞标记抗原(Ki67)表达<1%。结论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组织学发生尚未完全明确。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桂贤楼美清朱延波张莉萍奚豪李倩玉韩冬艳
关键词:胶质瘤第三脑室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