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栗树伟

作品数:38 被引量:254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骨折
  • 12篇细胞
  • 9篇成骨
  • 7篇骨细胞
  • 7篇成骨细胞
  • 4篇愈合
  • 4篇远端
  • 4篇远端骨折
  • 4篇细胞相容性
  • 3篇锁骨
  • 3篇锁骨远端
  • 3篇锁骨远端骨折
  • 3篇体外
  • 3篇缺损
  • 3篇疗效
  • 3篇骨科
  • 3篇骨髓
  • 3篇骨折固定
  • 3篇骨折固定术
  • 3篇股骨

机构

  • 27篇山西医科大学...
  • 9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5篇栗树伟
  • 27篇王东
  • 16篇孙海钰
  • 12篇刘亮
  • 3篇范伟
  • 3篇刘亮
  • 3篇李岩
  • 3篇吴志明
  • 3篇王志强
  • 2篇张志波
  • 2篇刘舒佳
  • 2篇刘来有
  • 2篇张登峰
  • 2篇武展雄
  • 2篇苏海鹏
  • 2篇杨朝晖
  • 2篇贺晋栋
  • 2篇牛勃
  • 2篇宁思敏
  • 1篇梁兴宇

传媒

  • 6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国际骨科学杂...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求医问药(下...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肩肘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08
  • 6篇2007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型及治疗进展
2017年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的损伤之一,由于其发病率高,骨折后对治疗的要求也颇为严格,日益受到患者和临床医师的重视。如何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严格依据桡骨远端临床分型来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拟通过针对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分型与治疗方式优缺点的综述比较,来帮助临床医师制定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高俊峰栗树伟王东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分型
髓内与髓外系统骨钉置入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综合效果评价被引量:13
2013年
背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材料总体来说分两种:髓内系统和髓外系统,对其治疗效果尚缺乏宏观的比较。目的:比较髓内系统与髓外系统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17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Evans分型:Ⅲ型-Ⅴ型与R型),分别采用髓外系统和髓内系统进行治疗,其中18例动力髁螺钉,67例动力髋螺钉,43例重建钉,72例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17例新一代双钉加压交锁髓内钉,对手术时间、切口范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和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临床分析比较。结果与结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的发生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髓内系统均优于髓外系统,但切口范围和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可见髓内系统较髓外系统治疗不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固定稳固可靠,且患者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明显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李岩王东孙海钰刘亮栗树伟
关键词:骨科植入物股骨转子间骨折不稳定骨折
Ⅰ型胶原表面修饰生物活性多孔支架的细胞相容性
2008年
背景:前期研究已经成功制备了硫酸钙/冻干骨复合型生物多孔支架,但其表面的疏水性不利于细胞黏附、增殖。目的:观察Ⅰ型胶原表面修饰对硫酸钙/冻干骨复合型生物多孔支架亲水性和细胞相容性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细胞学对比观察,于2007-10/2008-06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实验室及山西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应用Ⅰ型胶原进行表面修饰制备复合Ⅰ型胶原的硫酸钙/冻干骨复合型生物多孔支架。方法: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原支架(对照组)和表面修饰后的支架(实验组)复合培养。主要观察指标:测定表面修饰后支架的亲水性;扫描电镜观察表面改性后的材料及细胞与材料复合的形态学特征;分别使用MTT法、细胞蛋白质及碱性磷酸酶定量方法对细胞与材料复合培养后增殖与分化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面修饰后的新型多孔硫酸钙支架的亲水率高于原支架(P<0.05)。实验组细胞的黏附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培养的不同时期实验组的细胞数量、细胞的蛋白质含量及细胞碱性磷酸酶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多(P<0.05)。结论:Ⅰ型胶原表面修饰后的硫酸钙/冻干骨复合型生物多孔支架的亲水性和细胞相容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张志波王东孙海钰栗树伟任军
关键词:表面修饰生物材料
煤矿事故所致多发性骨折312例的综合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山西省煤矿事故所致多发性骨折的致伤机制、病例特点及治疗情况等因素。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近10年来收治煤矿事故所致多发性骨折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创伤患者455例,其中致多发性骨折共312例,占创伤总数的68.6%。结论应进一步完善煤矿事故的医疗抢救预案,同时医疗工作者要全面的掌握煤矿事故致多发性骨折的致伤机制及病例特点。
栗树伟孙海钰王东
关键词:多发性骨折煤矿事故抢救致伤机制病例特点
青少年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青少年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中较少发生,而股骨头坏死是其最坏的结果。目前的治疗方法很多,效果均较满意。本文就青少年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及股骨头坏死后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进行阐述。
王鹏栗树伟王东
关键词:青少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
骨搬运技术与骨诱导膜技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骨搬运技术与骨诱导膜技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骨搬运技术与骨诱导膜技术治疗的46例感染性骨不连患者资料。男33例,女13例;年龄12—68岁,平均45.3岁;骨不连部位:胫骨40例,股骨6例。37例患者采用骨搬运技术,9例患者采用骨诱导膜技术。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末次随访时按Johner-Wruh。评价标准评定患肢功能。结果46例患者术后获9~1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骨搬运技术治疗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6.5个月(4—11个月);无伤口感染、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骨诱导膜技术治疗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5.8个月(4~11个月);有1例患者再次感染。末次随访时按Johner-Wruhs评价标准评定患肢功能:优34例,良9例,中3例,优良率为93.5%。骨搬运技术治疗结果:胫骨骨不连优28例,良4例,中1例;股骨骨不连优1例,良2例,中1例。骨诱导膜技术治疗结果:胫骨骨不连优3例,良3例,中1例;股骨骨不连优2例。结论骨搬运技术和骨诱导膜技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均满意。根据骨缺损的部位及大小的不同,对于胫骨的,我们建议使用骨搬运技术;而对于股骨的,建议使用骨诱导膜技术。
刘亮栗树伟李岩王东
关键词:胫骨不愈合骨延长
他汀类药物对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对骨折愈合质量的影响及影响骨代谢的可能机制。方法制备同种异体松质骨。将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在两侧桡骨干中段处造成长10mm的骨缺损,以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A组为同种异体骨移植复合他汀类药物局部应用(12只),术后第1天于骨折局部皮下注射5%辛伐他汀液(5mg/kg)1次,后连续注射5天,1日2次;B组为同种异体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移植(12只);C组为单纯同种异体骨移植(12只)。术后2、4、8、12周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检查、骨密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检查。术后12周用生物力学试验机作三点弯曲试验,并与正常桡骨比较。结果术后各组均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X线摄片检查、骨密度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同种异体骨移植复合他汀类药物局部应用组(A组)无论在新骨成骨量、成骨速度和时间上均优于单纯同种异体骨移植组(C组)。术后12周的X线片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A、B两组差别不大,基本达到骨愈合。生物力学检查结果示A组的三点弯曲试验最大应力明显高于C组(P<0.01),A组和B组无统计学差异,但B组的最大应力值略高于A组。结论辛伐他汀(10mg/kg/d)局部应用可促进兔桡骨缺损经同种异体骨移植后的骨愈合质量。
吴志明王东栗树伟孙海钰罗华云罗润明苏海鹏
关键词:骨缺损同种异体骨他汀类药物
老年股骨颈骨折经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0
2016年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几率。并且对各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之间与股骨头坏死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138例65岁及以上的股骨颈骨折后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随访记录完整的116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将患者的性别、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作为相关影响因素,并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116例平均年龄69.5(65-78)岁,平均随访11.5(5-24)个月。23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坏死率为19.8%。对未发生股骨头坏死患者Harris评分平均为(82.3±3.5)分,(73-93)分。股骨头坏死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对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影响显著。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率并未高于平均水平,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其中,患者的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明显相关。
张雨刘亮栗树伟王东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骨折
局部注射超声微泡促进BMP 2在大鼠体内骨骼肌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局部注射超声微泡对BMP 2在大鼠体内骨骼肌中表达的促进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平均分为1组(空白对照)、2组(直接注射质粒)、3组(注射质粒目的基因+微泡),并向三组大鼠股四头肌中注射造影剂、生理盐水和BNM 2-EGPF,每组再分为A、B组,于7 d、14 d分别处死大鼠,检测BMP 2的表达状况。结果 7 d后,3组中A组大鼠的BMP 2阳性表达率高于1组中A组大鼠和2组中A组大鼠(P<0.05),14 d后,3组中B组大鼠的BMP 2阳性表达率高于1组中B组大鼠和2组中B组大鼠(P<0.05)。结论局部注射超声微泡能够提高BMP 2在大鼠骨骼肌中的表达含量,可为临床治疗骨折疾病提供新思路。
郭琳琦刘亮栗树伟李岩王东
关键词:超声微泡BMP骨骼肌
不同时期应用肌肉生长抑制素抑制剂对小鼠骨折的愈合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近期研究发现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敲除小鼠骨骼肌量明显增加,整个骨架的强度和矿化增加,其在骨折修复早期即有表达。目的:检测小鼠腓骨骨折后不同时间应用肌肉生长抑制素对骨折处骨痂量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腓骨骨折模型。造模成功的48只小鼠随机均分为仅造模的对照组、造模后不同起始时间腹腔注射相同剂量肌肉生长抑制素抗体的0d组,1,2周组,造模后4周测量骨折处骨痂骨密度,观察细胞肌肉生长抑制素含量变化和肌肉组织变化。结果与结论:造模成功率80%。各组小鼠体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0d组腓肠肌质量和股痂骨密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其他3组比较,0d组肌肉细胞组织形态及细胞内肌肉生长抑制素含量也有直观差别。说明造模后及早应用肌肉生长抑制素抑制剂可增加小鼠骨折处骨密度促进骨折处肌肉增生。
张赵凯王东孙海钰栗树伟黄孝银
关键词:肌肉生长抑制素骨折愈合骨痂骨密度免疫荧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