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静

作品数:16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0篇翻译
  • 4篇英译
  • 2篇对等
  • 2篇对等理论
  • 2篇功能对等
  • 2篇功能对等理论
  • 2篇翻译理论
  • 2篇翻译研究
  • 1篇典故
  • 1篇信条
  • 1篇叙事
  • 1篇译学
  • 1篇越剧
  • 1篇中国传统美学
  • 1篇中国日报
  • 1篇日报
  • 1篇生态翻译
  • 1篇生态翻译学
  • 1篇视域
  • 1篇斯坦纳

机构

  • 10篇昆明理工大学

作者

  • 10篇林静

传媒

  • 7篇英语广场(学...
  • 2篇现代英语
  • 1篇汉字文化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字幕翻译研究——以《信条》为例
2021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电影的影响力也日益显著。对于大多数国内观众来说,外语片字幕的质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观众对影片故事情节与内核的理解,因此字幕翻译对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结合功能对等理论,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对电影《信条》的繁体版和简体版中文字幕进行对照分析,指出两种版本各自的优缺点,并针对简体版字幕存在的翻译错误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
李祎凡林静
关键词:字幕翻译功能对等理论
浅析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医学文献翻译
2022年
随着国内外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医学交流与学习也日益增多。医学文献作为医学工作者获取专业知识及学习最新技术的重要方式,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译者开始关注并从事医学文献的翻译。文章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从医学文献的特征和难点着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而总结出在医学文献翻译中的一些翻译策略及方法,以提高医学英语的翻译实践能力。
施琬婧林静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翻译
儿童中心论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以《吹小号的天鹅》为例
2023年
儿童文学是指专门针对儿童所著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需立足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关注儿童的精神世界,满足儿童对世界的求知需求。杜威认为儿童是教育的起点、中心和目的,这一观点同样也适用于儿童文学翻译。译者需要站在目标读者的角度,根据读者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去翻译,这样读者才能够看得懂译文,通过译文感受原文内涵。本文以杜威所提出的“儿童中心论”为基础,分析任溶溶翻译的《吹小号的天鹅》中“儿童中心”的体现,探讨儿童文学翻译中所要注意的问题。
黄俊雯林静
关键词:儿童文学翻译儿童中心论
从生态翻译学看外国地名汉译的美
2021年
地名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命名与演变始终与社会发展亦步亦趋。地名的命名依据还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风俗习惯和文化特征。地名也是中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所以地名翻译凝结了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优秀成分,甚至有些地名在译入语文化中更具美意。文章旨在从生态翻译学的生态环境、生态理性、译有所为、适应与选择以及三维转换五个角度分析外国地名汉译所包含的美感,显现出翻译之美与语言之美。
李欣畅林静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美感
从美学理论视角看汪榕培英译《牡丹亭》“集唐诗”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中国文化传统哲学和美学对中国翻译美学的思想影响极大,此二者影响,中国译论衍生出了诸如"信达雅论""化境论""三美论"等一系列研究课题。汪榕培英译《牡丹亭》是目前学术界最为认可的版本之一,汪榕培对书中出现的"集唐诗"、下场诗及唱词的翻译更为独到。本文从中国传统美学的内涵出发,通过分析汪榕培对《牡丹亭》中"集唐诗"翻译,来分析如何在中国典籍翻译之中实现美感传递。
黄小涵林静
关键词:中国传统美学翻译美学
中国特色数字缩略语的翻译方法探究——以《中国日报》双语新闻为例
2022年
中国的新闻文本中包含大量富有中国特色的数字缩略语,诸如“一带一路”“四个自信”等。数字缩略语具有简洁性与时代性等显著的言语特征。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特色数字缩略语的翻译将影响着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因此,中国特色数字缩略语的翻译方法值得探究。《中国日报》双语新闻中的英文新闻可接受度较高、传播广泛,其英译经验对于如何选择数字缩略语的翻译方法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文以《中国日报》双语新闻为例,探究其中数字缩略语的翻译方法。
刘丛林静
关键词:《中国日报》翻译方法英译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汉英翻译研究——以越剧《梁祝》剧本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由于不同的语言系统,加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英汉互译中的词语或句子可能出现无法完全对等的情况,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译者不仅要熟练掌握两种语言和文化等背景,更要懂得语言结构和层级之间的相互转换。本文以英国著名语言学家与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为视角,从其理论中的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出发,分析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英译剧本中翻译转换的实现情况,达到将其理论应用到翻译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李玲林静
关键词:翻译转换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外国文学作品英译对比研究——以《小妇人》为例
2022年
20世纪末,“文化转向”的浪潮席卷了翻译研究领域,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开始发展。该理论力图消除翻译研究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促进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女性摆脱附属地位。《小妇人》是19世纪著名作家奥尔科特的作品之一,反映了当时女性的独立意识。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对男女不同译者的中文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的积极影响。
杨李慜淑林静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小妇人》
基于斯坦纳翻译理论的叙事医学文本翻译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叙事医学作为一门已经发展了近20年的学科,从Rita Charon在21世纪之初提出此概念以来,逐渐演化成了成熟完善且具有充分学理性和操作性的学科体系。国外叙事医学发展较早,有更成熟的文献及书籍资料,而且对叙事医学优秀文本进行翻译可以丰富该学科在国内的文本资料。本研究选择的翻译理论框架为斯坦纳翻译四步骤理论,通过分析叙事医学文本翻译,检验该阐释学理论的应用价值,以期对国内叙事医学文本翻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孟翰超林静
关键词:阐释学
文化顺应理论下《列子》中常见典故的翻译分析
2019年
典故是中国古代文献中非常重要的辅助阐释手段,语言简洁而又蕴味深厚,在翻译领域中属于较难传递和传播的类别。《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古人智慧的启迪之源,虽然其地位可与《庄子》齐肩,却因其真伪性阻碍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尤其缺少相关翻译。本文以比利时语言学家Verschueren(维索尔伦)与其著作《语用学新解》中完善而成的语言学理论——顺应论为指导,基于“语言使用的过程是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借用多种翻译方法对《列子》中的常见典故进行顺应分析。
郭杨伞林静
关键词:《列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