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昌松
- 作品数:295 被引量:1,279H指数:17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抗ENA抗体异常患者的中西医临床特征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异常患者的中西医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住院的RA合并抗ENA抗体异常患者的病历资料,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抗ENA抗体与RA相关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并观察RA合并抗ENA抗体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证型间血清学表现的差异。【结果】(1)共收集RA合并抗ENA抗体异常患者100例,干燥综合征(SS)为患者合并最多的免疫疾病。(2)中医证型方面,100例患者中,肝肾不足证36例(36.0%),风寒湿痹证31例(占31.0%),湿热痹阻证15例(占15.0%),痰瘀痹阻证10例(占10.0%),气血两虚证8例(占8.0%),其中以肝肾不足证为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3)抗ENA抗体异常计数与补体3(C3)、补体4(C4)、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呈负相关,与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中性粒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血小板总数、尿酸、病程、年龄等无关。(4)5种证型间的血小板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风寒湿痹证与湿热痹阻证及痰瘀痹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RA患者中多种抗ENA抗体异常与补体、淋巴细胞总数的下降及贫血严重程度相关,RA疾病活动以及炎症、病程、年龄并非导致抗ENA抗体异常的主要原因;患者以肝肾不足证为主要证型,且5种证型的血小板总数差异反映了中医与西医在病理机制上存在共通性。
- 陈淑琳林昌松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血小板总数
- 中医病证结合方案联合西药治疗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中医病证结合方案联合西药治疗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入组时患者的治疗意愿,将60例轻型SLE患者分为西医治疗组(对照组)27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试验组)33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辨证治疗(风湿热痹型采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阴虚内热型采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气血亏虚型采用归脾汤加减),12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合计2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红斑狼疮病人生活质量量表(LupusQoL)评分、激素日用量和血清补体C3、补体C4、抗dsDNA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疾病复发情况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24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30/33)、81.5%(22/27),组间比较,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SLEDAI评分、SLE病情活动度和Lupu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试验组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治疗后,2组的糖皮质激素用量及抗dsDN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补体C3、C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观察到疾病复发,治疗前后血常规、尿组合、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有2例、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病证结合方案联合西药治疗轻型SLE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减少激素用量及疾病复发,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重视和推广。
- 张利钰郑雪霞许舒迪林昌松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虎加桂枝汤青蒿鳖甲汤归脾汤疾病复发
- 金匮要略教学方法的改革被引量:2
- 2006年
- 仲景学说是中医理论之精华,而《金匮要略》又是仲景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发展的源流中居于根基地位其理论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被证明是治疗杂病的典范,辨证施治的源泉,临床各科的纲领。
- 林昌松陈非凡
- 关键词:《金匮要略》教学方法中医理论仲景学说辨证施治
- 饮食起居话类风湿性关节炎
- 2009年
- 徐志锐林昌松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饮食起居慢性疾病关节炎病人多关节肿痛临床治愈率
- “痹证”病证讨论
- 1.病例摘要李某,女,54岁,因"反复四肢关节疼痛肿胀5年,加重2周"于2005年9月21日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侧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肿胀疼痛以及晨僵,当地医院诊断为"风湿病",予大剂祛风除湿,温经通络中药...
- 刘清平林昌松关彤刘丽娟陈光星陈纪藩
- 文献传递
- 强柱方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评价强柱方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AS患者48例,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强柱方辅助柳氮磺砒啶、塞来昔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柳氮磺砒啶、塞来昔布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主要临床指标,包括巴氏AS功能指数(BASFI),巴氏AS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总体VAS评分,脊柱活动度(指地距、枕墙距、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脊柱侧弯)和实验室炎性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4、8、12周后,观察组ASAS20比例分别为16.67%、33.34%、70.83%,对照组分别为8.33%、29.17%、58.33%;观察组ASAS40比例分别为4.17%、20.83%、37.50%,对照组分别为0.00%、12.50%、25.00%。观察组的ASAS20、ASAS40疗效有优于对照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均能显著缓解症状,提高脊柱活动度,降低ESR、CRP等炎性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改善BASDAI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其余指标观察组亦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柱方辅助治疗AS疗效确切。
- 卢军陈燕芬林昌松李楠
-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46
- 2017年
- 类风湿关节炎作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但控制现状却不理想。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研究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中西医对其治疗逐步达到协同统一。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了解临床资料,对近30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给予总结与评述。结果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突破中西药各自用药治疗的局限性,既可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是目前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最佳方案。
- 林昌松李楠姜玉宝潘东梅刘清平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痹症中西医结合治疗
- 留学生《金匮要略》全英语教学点滴体会被引量:3
- 2011年
-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在高校推广使用英语等外语讲授公共课和专业课的要求,为适应中医专业对外交流扩大的需要,结合我校留学生《金匮要略》英语教学的实践,对现有教材、我校师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教学内容编排、课件制作、教学方法等环节作了大胆尝试。认为语言障碍和薄弱的中医基础是阻碍留学生领会《金匮要略》的主要因素,授课教师应提高自身中医英语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执业需要,对教学内容、课件、教学方法进行细致的个性化编排,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 林昌松梁江
- 关键词:金匮要略英语教学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断藤益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5
- 2019年
- 目的:断藤益母汤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疗效显著,但其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明。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断藤益母汤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寻找断藤益母汤的有效成分、治疗靶标和信号通路具有一定价值。方法: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和中医综合数据库(TCMID)筛选药物成分。在Drugbank数据库和TTD数据库挖掘药物和疾病靶标,使用可视化网络药理学Cytoscap工具构建药物-靶点-通路网络,探讨断藤益母汤中成分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断藤益母汤的11个有效成分可能靶向42个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靶点,如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环氧化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OS2)等。参与了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通路,辅助性T细胞17(Th17)分化通路,风湿关节炎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破骨细胞分化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通路等多条通路。结论:断藤益母汤可能主要通过多条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对炎性细胞因子进行调控,从而对类风湿关节炎起到抗炎和免疫调控作用。
- 王强刘敏莹韩隆胤郭文杰刘小宝潘东梅李楠林昌松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网络药理学炎症反应
- 陈纪藩从“肺脾相关”理论辨治系统性硬化症
- 2023年
-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罕见的结缔组织病,以皮肤增厚硬化、组织纤维化为主要临床表现,可累及到多个脏器系统。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治疗无法阻断病情发展,治疗手段有限。该病属于中医学“皮痹病”范畴,陈纪藩教授提出该病的核心病机为肺脾两虚,从营卫失调、土不生金等多个维度进行解析,提出“培土生金”法治疗SSc。陈纪藩教授临床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SSc,具“培土生金,兼顾调和营卫”“以皮治皮”“用药精专”等特色,常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据此总结陈教授辨治方法和特色,以资借鉴。
- 郑雪霞刘连杰刘敏莹刘小宝钟晓琴吴琪林昌松
- 关键词:系统性硬化症培土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