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强
- 作品数:35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B类科技/社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中山北路的时空考古——台湾当代散文中的台北形象研究
- 2013年
- 街道,是城市至关重要的意象,是认知城市的基本通道。作为台北乃至台湾百年空间形象的缩影,中山北路的空间形象史及其象征精神具有典型意义。论文从散文文本出发,以中山北路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作为殖民空间、威权空间、情色空间和现代化空间的诸种形象特点及其精神意涵,从中发掘诸种空间背后所形塑的世代居民的感觉结构,进而分析作为象征空间的中山北路所表征的时代精神。
- 林强
- 关键词:散文
- 知识者的困境及其超越
- 2020年
- 丁帆在《知识分子的幽灵》一书的序言里如是说:“我们的百年之中,只有罕见的几个思想的‘呐喊者’在‘荷戟独彷徨’,而很多人在昏睡着,有的是被阉割了,更有的是自宫了,连能够思想的个体知识分子都消隐了,何来的知识分子阶层呢?”[7]这既是沉重的历史总结,也是尖锐的社会批判。
- 林强
- 关键词:知识分子阶层知识者呐喊
- 巷弄与高楼的空间诗学——当代台湾现代主义散文空间意象研究之一
- 2012年
- 巷弄与高楼,原本分别是乡土与都市两种典型的空间形式,亦体现出乡土与都市感觉结构的两种类型。但在当代台湾现代主义散文中,巷弄的畸零化、边缘化与荒漠化,表征出都市台湾的现代性感觉结构。高楼,则在追求极致化的都市空间形式中、在语词的两极化与单一化的意义结构中,呈现出都市空间的荒漠化形态。巷弄与高楼的空间形态和语义结构,使之成为当代台湾现代主义散文城市空间意象的基本单位。
- 林强吴丽仙
- 关键词:高楼
- 坡地土壤侵蚀机理及调控技术研究
- 丁光敏查轩黄少燕林强吴振福
- 该课题针对该省山地农业开发中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研究,采用野外定位观测,室内综合分析等方法,历时四年时间,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山地农业开发中水土流失的特征和机理及水土保持的生态调...
- 关键词:
- 台湾后现代散文差异空间美学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台湾后现代散文在思想与文体上的新变令人瞩目。以林燿德为首的台湾后现代散文作家形成四度的时空观念,其散文作品呈现出差异空间的多重象征系统,散文的时空形态也表现为差异的、多元的、解构的与未完成的多种特征。台湾后现代散文的差异空间美学是后现代散文空间诗学的重要理论创生点。
- 林强
- 关键词:后现代散文
- 论台湾作家林燿德散文的空间美学被引量:1
- 2010年
- 20世纪80年代引领台湾后现代文学思潮的林燿德高举"都市散文"的创作旗帜,其创作的都市散文形成了独特的后现代散文空间美学,具体特征为:一、以巷弄、废墟和地下都市为典型的"差异空间",与现代都市文明空间多重并置,营构出文明和荒原并置的差异美学;二、多重的都市空间与都市心灵空间互相形构,形成既压迫、封闭、稳固,又开放、多元、流动的多元空间格局,而隐藏其后的是意识形态的建构与解构;三、由于精神原乡的缺失,都市散文家无法破解流动不居的都市迷宫,因此每一次的空间想象都试图在抵抗和拆解现实与历史的迷宫情境。林燿德开拓的后现代散文空间美学是1980年代台湾后现代散文美学的重要组成,其典范性和历史意义仍需深入探讨。
- 林强
- 关键词:都市散文台湾文学
- 个人主义视域下的儒家思想阐释——以30年代周作人对《论语》的阐释为个案
- 论文以30年代周作人对《论语》的个人主义阐释为切入点,探究周作人在原典阐释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现代思想命题,即个人主义的思想自由、个性独立与儒家思想的“中庸”观、“人情物理'观之间的纠结、冲突、改造与互训的复杂关系。同时运...
- 林强
- 关键词:个人主义儒家思想中庸《论语》
- 文献传递
- 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评议员之学术资历与声望研究(下)
- 2021年
- 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代表了全国最高学术研究机关,其下设的评议会发挥着指导、联络、奖励学术研究的功能。这是现代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制度较为完善的官方学术评议机构。中研院评议会是现代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各学科联合而成的学术共同体。借此,现代中国学人第一次以较为完整的形象亮相于历史舞台。他们不仅代表了各自学科在全国的顶尖水平,也在学科的建立与范式的建构诸方面树立典范。评议会人选在学科中大多具有开风气与立学科范式的象征意义,其学术声望也得到学科史的证明。
- 林婉清林强
- 台北的焦虑:简媜散文的都市书写
- 2012年
- 从《胭脂盆地》重在抒情到《好一座浮岛》重在批判,简媜主导性书写方式的更替,正可揭示世纪末台湾社会风气的变迁和知识分子的心态变化。《胭脂盆地》反映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市民阶层形成的一种闲适和焦虑并存的心态《;好一座浮岛》表现了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和市民群体的共同心声和文化实践,表征出世纪之交台湾市民社会的心声和当代台湾市民散文书写方式的内在理路。
- 林强
- 关键词:都市书写抒情方式文化意识
- 坐在想象与现实的交界——读钟怡雯散文精选集《惊情》被引量:3
- 2008年
- 本文探讨钟怡雯散文中童年书写与"神州"情结的内在情思脉络,并力图分析穿越时空的童年书写对于作者建构情感空间的艺术价值。通过分析钟怡雯栖居都市与丛林返回的情感状态,展示作者情思寄寓与创作的内在困境。最后,对钟怡雯想象力的丰沛提出质疑,指出思想的匮乏限制了作者想象力世界的开掘。
- 林强
- 关键词:都市文明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