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博文 作品数:33 被引量:197 H指数:8 供职机构: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硫酸钙人工骨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硫酸钙人工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硫酸钙人工骨植骨及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12例.手术前后采用Maryland分评价患足功能.... 王华 张晓明 林博文 谢伟平 黎伟凡关键词:跟骨骨折 骨移植 硫酸钙 骨缺损 bFGF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培养及修复软骨缺损的动物试验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bFGF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在PLGA培养生长的生物相容性,以及采用组织工程方法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PLGA复合物修复软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bFGF基因转染成功后的骨髓基质细胞在PLGA培养生长,制备软骨缺损动物模型,将复合物植入软骨缺损,通过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观察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对软骨缺损模型的修复效果。结果bFGF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可以在PLGA上正常生长,并有Ⅱ型胶原的高表达,将复合物植入动物后,可以修复软骨缺损动物模型。结论PLGA与转染后的骨髓基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转染后的骨髓基质细胞与PLGA复合物可以修复兔软骨缺损动物模型,可以作为自体软骨移植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法。 徐忠世 肖德明 林博文 卢小虎 李冉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 软骨缺损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骨桥蛋白对人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对人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 oproteinase 13,MMP-13)表达的影响,并确定OPN干预的最佳时间和浓度。方法采用原发膝骨关节炎患者自愿捐赠的膝关节软骨,Ⅱ型胶原酶一步消化法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并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取第1代软骨细胞,分别以1μg/mL浓度的OPN干预培养0、24、48、72 h,以及0、0.5、1、2、4μg/mL浓度的OPN干预培养48 h;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MP-1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示Ⅱ型胶原染色呈阳性。经1μg/mL OPN干预培养后,软骨细胞MMP-1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呈升高趋势,48 h时达峰值,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OPN干预培养48 h后,1μg/mL组MMP-13 mRNA表达水平较其余组显著上升(P<0.05),蛋白表达水平亦显著升高,但仅与0μ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2、4μg/mL组仅MMP-13蛋白较0μg/mL组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可明显上调人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MMP-13表达,且具备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干预最佳时间及浓度分别为48 h及1μg/mL。 姜未 雷光华 林博文 王华 吕猛 高曙光 张方杰 曾超关键词:骨桥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通过钢板螺钉固定人尸体胫骨标本的生物力学测试分析,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成人尸体胫骨湿标本40根,随机分成8组,测试载荷-应变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垂直压缩时垂直方向压力-应变第4组(14孔钢板,固定1、4、7、8、11、14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垂直压缩时侧方压力-应变第6组(14孔钢板,固定1、2、7、8、13、14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点弯曲压缩时垂直方向应变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长钢板垂直方向稳定性及抗扭转稳定性较好;②过多增加螺钉数量并不能增加垂直方向稳定性;③14孔钢板螺钉分布在1、2、7、8、13、14孔时抗扭转稳定性较好;④14孔钢板当螺钉分布为1、3、6、9、12、14孔时三点弯曲压缩稳定性较好。 胡新佳 林博文 王华 赵卫东关键词:钢板 胫骨骨折 生物力学 内固定 5氟脲嘧啶关节腔注射治疗兔膝骨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评价5氟脲嘧啶(5-F luorourac il,5Fu)关节腔注射治疗兔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疗效。[方法]24只兔子制成骨关节炎模型随机分成OA组、5Fu组和对照组,OA组立即处死,5Fu组按5Fu 2mg/kg关节腔注射,每周1次连续4次,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最后1次治疗后1周处死。观察3组滑膜组织的光镜、电镜改变及软骨的光镜、MMP-1免疫组化改变,比较软骨M ank in s评分及关节液中IL-1的浓度。[结果]5Fu组可见软骨破坏减轻,滑膜炎症明显抑制,M ank in s评分明显改善(P<0.01);关节液IL-1浓度降低(P<0.05),关节软骨中MMP-1表达减弱。[结论]5Fu关节腔内注射能抑制滑膜炎症,缓解软骨的破坏。 王巨 肖德明 李伟 林博文 徐忠世 陈蓟 吕猛关键词:骨性关节炎 滑膜炎 5氟脲嘧啶 白介素-1 金属蛋白酶-1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35 2017年 目的:探讨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术期管理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行TKA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FTS指导下的围术期管理,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围术期管理。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其膝关节活动度与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TS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管理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膝关节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吕猛 罗奇 周天健 王华 林博文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管理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栓塞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分析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主要危险因素及D二聚体(DDimer)对VT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实施单侧髋关节置换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共954例,其中术后发生肺栓塞(PE)或深静脉血栓(DVT)的患者47例为VTE组,其余907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例资料和术后48 h的D-Dimer。结果 VTE组患者吸烟史比例、手术时间、术后48 h的D-Dimer显著高于对照组,在VTE组使用硬膜外麻醉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吸烟史、全身麻醉、手术时间和术后48 h D-Dimer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VTE的风险因素,术后48 h D-Dimer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当D-Dimer水平为2.175 mg/L时,其灵敏度为88.8%,特异度为84.6%。结论吸烟、全身麻醉、手术时间和术后的48 h D-Dimer水平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VTE发生的高危因素的风险因素,术后的48 h D-Dimer水平对术后VTE的发生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王华 周天健 罗奇 吕猛 林博文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置换术 静脉血栓栓塞 D-二聚体 微创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微创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9年1月-2004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DHS固定治疗85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男31例,女54例;年龄65~99岁,平均75.3岁. 结果手术中平均出血量50 ml,术后平均引流量6 ml,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比较无明显变化;85例均获1~4年随访,无死亡病例.骨折愈合时间8~11周.髋内翻2例,旋转畸形2例,无伤口感染、内固定失效及延迟愈合.关节功能优75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95.3%. 1年后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到受伤前水平58例(68%), 有影响25例(29%),明显影响2例(2%). 结论手术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办法,采用创伤小、恢复好、并发症少的微创DHS内固定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林博文 肖德明 黎伟凡 张晓明 谢伟平 徐忠世关键词:动力髋螺钉 外周血循环干细胞(PBMSCs)测定与骨折不愈合动物模型相关性的初步研究及探讨 2011年 目的:通过骨折不愈合动物模型检测其外周血中PBMSCs的变化规律,深入研究骨折不愈合与PBMSCs的关系。方法:采集大鼠和人类的外周血进行PBMSCs和BMMSCs的细胞培养和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44+。结果:大鼠的单核细胞在人类BMMSCs在旋转生物反应器培养基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8d后,BMMSCs的细胞总数、CD34-CD44+和CD34+CD45+细胞分别较接种起始数量增加了9、29和8倍。结论:本文初步实验和已有研究证据证实在人、大鼠体内存在循环干细胞(PBMSCs),此类细胞可在体内或体外进行功能性成骨分化,测定循环间充质干细胞(PBMSCs)的量值变化来预测和早期诊断骨折不愈合的新方法和新标准。 衣丰 潘晓华 林博文 李刚 胡秀娟 杨晶关键词:骨折不愈合 动物模型 骨桥蛋白可促进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 被引量:4 2017年 背景:骨桥蛋白是一种细胞外多功能基质糖蛋白,已被证实参与调控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合成分解代谢,但对于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本身增殖能力的影响,报道较少。目的:观察骨桥蛋白对人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所有软骨标本均取自湘雅医院于2012年1至6月因骨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患者,分离培养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分别予以骨桥蛋白干预、骨桥蛋白sh RNA慢病毒转染、空白对照及Con-shR NA转染等处理,利用MTT及BrdU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变化。结果与结论:(1)骨桥蛋白shR NA慢病毒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转染率为80%;(2)与对照组相比,骨桥蛋白干预可明显上调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吸光度值(P<0.05),而骨桥蛋白sh RNA慢病毒干扰组吸光度值则显著下降(P<0.05);(3)骨桥蛋白shR NA转染后,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4)结果表明骨桥蛋白可促进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有望成为治疗骨关节炎的新靶点。 姜未 林博文 张轩 王华 高曙光 张方杰关键词:骨桥蛋白质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细胞增殖 骨桥蛋白 慢病毒转染 BR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