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新林

作品数:93 被引量:531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22篇生物学
  • 12篇理学
  • 10篇化学工程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篇细胞
  • 20篇灵芝
  • 19篇富勒烯
  • 16篇活性
  • 14篇衍生物
  • 10篇肿瘤
  • 10篇抗肿瘤
  • 8篇三萜
  • 8篇三萜类
  • 8篇萜类
  • 7篇生物材料
  • 7篇富勒烯衍生物
  • 6篇毒性
  • 6篇灵芝孢子
  • 6篇抗肿瘤成分
  • 6篇活性氧
  • 5篇生物学
  • 5篇丝素
  • 5篇固相
  • 5篇改性

机构

  • 92篇北京理工大学
  • 9篇无锡市三联高...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化...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华中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过...

作者

  • 92篇杨新林
  • 29篇朱鹤孙
  • 17篇赵东旭
  • 8篇姚国伟
  • 7篇朱鹤荪
  • 7篇李茂林
  • 6篇解馨
  • 6篇范翠红
  • 6篇黄成
  • 6篇王帮武
  • 6篇徐建兰
  • 5篇梁建华
  • 5篇黄书铭
  • 5篇乔新歌
  • 4篇陈霖
  • 4篇顾晋伟
  • 4篇康峰
  • 4篇程福永
  • 4篇姚璐
  • 4篇谭信

传媒

  • 12篇北京理工大学...
  • 5篇高技术通讯
  • 4篇高等学校化学...
  • 4篇科学通报
  • 4篇有机化学
  • 4篇中草药
  • 4篇材料导报
  • 3篇中国生物医学...
  • 2篇现代化工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精细化工
  • 1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氨基酸和生物...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9篇2007
  • 11篇2006
  • 6篇2005
  • 9篇2004
  • 10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4篇2000
  • 8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素对CaCO_3晶体形貌和结构的控制
2009年
有机物对CaCO3晶体生长的调控作用是其矿化机制与仿生制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吸收光谱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了低分子量肝素(heparin,HEP)对CaCl2/Na2CO3体系中CaCO3晶体形貌与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纯水溶液中CaCO3为菱形方解石;HEP的加入促使CaCO3形貌与结构发生变化.当HEP浓度达到2.5mg/mL时,可成功诱导CaCO3晶体取向生长并形成直径为1.5μm左右的球霰石型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HEP浓度为5和20mg/mL时,球霰石晶体含量分别为57.4%和64.9%.这种HEP/CaCO3微球对HEP的包封率达到80%以上.实验研究结果可以为探讨生物矿化机制和制备肝素功能化材料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刘新荣朱保庆邵颖娅杨新林
关键词:肝素
一种单加成富勒烯氨基酸衍生物的固相合成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加成富勒烯氨基酸衍生物的固相合成方法,属于化学固相合成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负载氨基酸的树脂与C<Sub>60</Sub>甲苯溶液反应,过滤C<Sub>60</Sub>甲苯,在树脂中加入裂解液反应,...
杨新林解馨
文献传递
沙奎那韦中间体合成工艺改进被引量:2
2006年
治疗艾滋病的沙奎那韦的中间体———(3S,4 aS,8 aS)-2〔-(2R,3S)-3氨-基-2羟-基-4苯-基丁基〕-N-叔丁基-十氢异喹啉-3-羧酰胺(Ⅱ)是通过(2S,3S)-4氯--3羟-基-1苯-基丁烷-2氨-基甲酸苄酯(Ⅲ)和(3S,4 aS,8 aS)-N-叔丁基-十氢异喹啉-3-羧酰胺(Ⅴ)反应得到的。该文对工艺进行了如下改进:Ⅲ的环化和与Ⅴ的反应合并为“一锅煮”工艺,去除原有文献报道的柱层析过程,只需洗去氢氧化钾的分液操作,直接加入w(Pd)=10%的Pd/C催化剂,室温反应12 h即脱去保护基。反应完毕后,以乙腈重结晶即得到目标产物Ⅱ。改进后的工艺总产率达到87%,w(Ⅱ)=98.5%。该法原则上适用于多种H IV蛋白酶抑制剂的合成。
闫建辉姚国伟杨丽娜杨新林
关键词:沙奎那韦中间体
氦—氖激光照射对孔雀鱼乳酸脱氢酶等的作用效应被引量:3
1997年
本实验使用氦氖激光采用不同的处理时间照射孔雀鱼的仔鱼,分析其LDH,IDH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
张欣朱鹤孙杨新林
关键词:孔雀鱼氦氖激光乳酸脱氢酶
一种诱发细胞粘附生长因子RGD抗体免疫原的化学合成方法
一种诱发细胞粘附生长因子RGD抗体免疫原的化学合成方法是应用双功能偶联剂小分子间苯二甲基二异氰酸盐(m-xylylen-diisocyanate,简称XDI)作桥梁,将短肽RGD(GLY-ARG-GLY-ASP-SER-...
李茂林朱鹤孙杨新林曹传宝王松
文献传递
一种特定设计的富勒烯寡聚核苷酸对PCR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以 HeLa 细胞β-actin cDNA 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为实验模型,比较研究了针对β-actin cDNA 序列设计合成的一种富勒烯寡核苷酸(FONC)和4种其他不同侧链结构的富勒烯衍生物——三丙二酸富勒烯(TMA C_(60))、富勒醇(fullerol)、二加成亚甲基富勒烯二膦酸酯(BMPF)及单加成亚甲基富勒烯二膦酸(MMPAF)对 PCR 的作用,发现在实验条件下,这5种化合物均能抑制 PCR,且存在浓度依赖性,但以 FONC 的活性最强,它们的活性比较结果是 FONC>TMA C_(60)>fullerol>MMPAF>BMPF。加入活性氧清除剂甘露醇、叠氮化钠和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不能逆转 fullerol 却能逆转 FONC 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提示,这种特定设计的 FONC 对 PCR 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作用机理不同于其他富勒烯衍生物。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 FONC 的潜在应用提供了依据。
孟宪梅李博陈哲杨新林
关键词:聚合酶链式反应活性氧
富勒醇的羟基活化及其产物对蛋白修饰被引量:1
2007年
考察了2-氟-1-甲基吡啶对甲苯磺酸盐(FMP)对富勒醇羟基的活化方法,以便将富勒醇通过共价交联的方法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连接,进而研究富勒醇修饰对BSA所造成的影响。富勒醇的合成以富勒烯为原料,以四丁基氢氧化铵(TBAH)为相转移催化剂,在NaOH为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FMP对富勒醇羟基的活化以三乙胺为催化剂;富勒醇的表征用紫外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的方法;富勒醇对BSA修饰后的产物的纯化和检测分别用凝胶过滤柱和SDS-PAGE电泳检测进行。富勒醇的红外光谱在3000cm^(-1)处有宽的羟基吸收峰以及碳碳双键、碳环、碳碳单键、碳氢单键等富勒醇的特征吸收峰。富勒醇对BSA修饰后,引起BSA在280nm处吸光度升高。结果表明,FMP可以对富勒醇上的羟基进行活化进而是富勒醇进行修饰。
张羽飞赵东旭杨新林
关键词:富勒醇牛血清白蛋白
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和激活的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为探索富勒烯及其水溶性衍生物对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作用,使用富勒烯膦酸衍生物(2P)、富勒烯-PVP和富勒醇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鼠GV期卵母细胞和超排卵母细胞,通过观察第一极体排出率和原核形成率以判断卵母细胞的成熟和激活,并探讨光照对这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照和非光照下,富勒烯的PVP水溶液、富勒醇对卵母细胞的成熟没有明显影响,而2P在光照下对卵母细胞的成熟和孤雌激活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有浓度依赖性.
谭信郭秀敏杨新林乔新歌
关键词:富勒烯卵母细胞减数分裂
一步法合成3-羟基-6-O-甲基红霉素
2006年
利用克拉霉素生产过程中的前体2′,4″-O-二(三甲基硅基)-6-O-甲基红霉素A 9-O-(1-乙氧基环己基)肟为原料,一步反应实现脱除2′-三甲基硅基、4″-三甲基硅基、9-O-(1-乙氧基环己基)、9-肟基四个保护基及脱克拉定糖5个反应,得到3-羟基-6-O-甲基红霉素,总得率88%。
孟涛姚国伟马敏梁建华杨新林
关键词:克拉霉素
RGD抗体的研制和其在丝素膜中的应用
2003年
本研究应用双功能偶联剂小分子间苯二甲基二异氰酸盐 (m xylylen diisocyanate ,简称XDI)作桥梁 ,将短肽RGD(GLY ARG GLY ASP SER PRO LYS)粘附生长因子偶联到卵清白蛋白 (Ovalbumin ,简称OVA)载体上 ,对偶联物RGD OVA经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纯化和紫外光谱测定 ,确定RGD与OVA偶联比为 11∶1,用偶联物对兔子进行背部小剂量多点免疫注射 ,诱发出抗RGD抗体 ,利用得到的兔抗RGD抗体IgG包埋于丝素材料内 ,并借助抗原抗体的结合力 ,结合RGD在该丝素膜表面 ,对这种结合有RGD抗体的丝素膜进行培养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cell,简称EC)的试验 ,结果表明 ,结合有RGD的丝素膜与其对照组相比 ,细胞数量有显著提高。
李茂林杨新林朱鹤孙王松范翠红赵军孙立忠
关键词:RGD抗体半抗原丝素膜血管内皮细胞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