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
- 作品数:52 被引量:23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间质型神经梅毒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总结间质型(脑膜及血管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间质型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点。结果:6例间质型神经梅毒主要以脑卒中起病,实验室检查脑脊液示3例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阳性,5例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阳性,6例脑脊液蛋白异常;头颅MRI表现脑动脉炎或脑梗塞等改变。结论:间质型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急性发病,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可能可以在神经梅毒中的应用,神经梅毒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实验检查综合分析。
- 陈小红杨建史天威卢斌珠
- 关键词:神经梅毒
- 强效糖皮质激素乳膏封包疗法治疗儿童重型斑秃
- 目的:评估强效糖皮质激素乳膏封包疗法治疗儿童重型斑秃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采集并分析符合入选要求的使用封包疗法的实验组(50例)与不使用封包疗法的对照组(10例)的相关资料,评估强效糖皮质激素乳膏封包...
- 叶艳婷曹慧凌云霞曾子珣杨建章星琪
- 斑秃皮损的皮肤镜影像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被引量:36
- 2011年
- 目的 探讨皮肤镜下斑秃皮损的微细改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 使用皮肤镜观察62例斑秃患者和44例其他类型脱发患者的皮损,收集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对其中15例斑秃患者进行皮损部位组织病理活检,以了解皮肤镜的组织形态学基础.结果 皮肤镜下斑秃影像为黄点征、黑点征、断发、毳毛、新生短发和感叹号样毛发.黄点征发生率最高(83.9%),而诊断斑秃的特异性指标为感叹号样毛发、黑点和断发,且后三者发生率与斑秃的活动性及轻拉发试验阳性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升高发生率与轻拉发实验阳性率及断发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黄点征发生率和病理下毛囊口角栓阳性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新生短发发生率和毛囊周围肥大细胞浸润发生率以及黑点发生率则与生长期与退行期毛囊之间比例减少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 可以用黄点征作为斑秃诊断的初筛指标,而感叹号样毛发、黑点和断发对于确诊斑秃的特异性较高,且提示患者病情仍处于活动期.斑秃患者皮肤镜影像与病理有一定相关性,可用于判断病情并指导治疗.
- 赵莹蔡泽明巩毓刚西兰杨建陈闻纳章星琪
- 关键词:斑秃病理过程
- 斑秃患者的临床特征-附524例临床、皮肤镜及病理特点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总结斑秃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点、皮肤镜征象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4例斑秃的临床资料及部分患者血清学检查、皮肤镜特点、病理检查并比较其相关关系。结果:脱发面积与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龄呈明显负相关,与甲改变发生率呈正相关,即脱发面积大的重型患者,其发病年龄较小且伴有甲改变。全、普秃患者血清IgE浓度高于斑片型和弥漫型患者。拉发试验阳性率与皮肤镜下断发、黑点、感叹号发的发生率呈正相关。34.6%的患者皮损中可见毛囊周围或血管周围嗜酸粒细胞浸润,弥漫型斑秃患者嗜酸粒细胞浸润发生率高于斑片型和全、普秃患者。结论:通过皮肤镜征象和病理表现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皮损的发展阶段以及监测疾病活动性。
- 赵莹巩毓刚张斌张小婷蔡泽明西兰叶艳婷杨建陈闻纳章星琪
- 关键词:斑秃皮肤镜
- 3例头癣患者毛发和头皮的皮肤镜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我们对3例头癣患儿的毛发及头皮进行了皮肤镜观察,并与15例斑秃、15例盘状红斑狼疮以及15名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逗号发和螺旋状发在头癣患儿具有特异性。逗号发和螺旋状发在抗真菌治疗后3周消失,早于查菌结果转阴。
- 戚世玲杨雨清李水凤曹慧唐旭华杨建章星琪
- 关键词:头癣皮肤镜
- CD3-CD4+异常淋巴细胞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一例
- 病史:男,31岁.因“反复全身皮疹伴瘙痒3年,再发3天”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躯干和四肢丘疹伴瘙痒,并于手掌、足跖出现水疱、脓疱、糜烂和渗出,查嗜酸性粒细胞 1.98×109/L,予口服泼尼松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
- 詹济滂唐旭华杨建韩建德
- 斑秃的疗效与临床、病理的相关关系--189例病例分析
-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189例斑秃患者序贯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类固醇激素(得宝松)治疗疗效,分别探讨斑秃患者不同临床表现、临床检验指标、病理改变对斑秃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门诊189例斑秃患者,先予复方甘草...
- 蔡泽明赵莹杨建西兰张斌巩毓刚陈闻纳章星琪
- 拔毛癖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皮肤镜应用价值——附46例分析
- 目的:总结拔毛癖患者的临床、皮肤镜影像及组织病理特征和治疗经验,以利于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处理。方法:收集拔毛癖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拔毛癖的临床特征。使用皮肤镜观察拔毛癖患者的皮损,并对其中的5例进行皮损部位组织病理...
- 李水凤赵莹巩毓刚张小婷叶艳婷张斌西兰蔡泽明杨建章星琪
- 关键词:拔毛癖皮肤镜临床病理特征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瘢痕性脱发的临床特点分析
- 目的:探讨原发性瘢痕性脱发的临床、病理与皮肤镜特点,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原发性瘢痕性脱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理与皮肤镜特点,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基底细胞局灶液化变性、毛囊角栓、毛细血管分支状扩张、...
- 戚世玲赵莹张小婷张斌杨建章星琪
- 关键词:皮肤镜原发性
- 文献传递
- 二苯环丙烯酮局部治疗斑秃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分析斑秃患者局部外用二苯环丙烯酮(DPCP)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6例斑秃患者进行外用DPCP治疗,详细记录其临床资料及副作用;并对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查、组织病理活检。结果:斑秃患者DPCP治疗总有效率为56.5%,复发率为23.1%。16.7%患者出现较明显副作用(严重接触性皮炎、白癜风)。副作用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清IgE浓度明显高于有效组患者(P=0.03)。另外,患者年龄、发病年龄、病程、脱发面积、维持治疗浓度、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异位性疾病病史和斑秃家族史、皮损病理改变与DPCP治疗的疗效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外用DPCP治疗斑秃安全性较高,可避免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治愈率也较高。治疗前进行血清IgE测定可提前发现对治疗不耐受患者。
- 赵莹蔡泽明张斌西兰巩毓刚杨建陈闻纳章星琪
- 关键词:斑秃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