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静冰
-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花百合片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复发性重型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研究双花百合片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复发性重型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纳入的96例复发性重型口腔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BFGF凝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和试验组(BFGF凝胶联合双花百合片治疗),每组48例。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口腔菌群含量、视觉模拟(VAS)评分、口腔健康程度评定量表(OHIP-14)和免疫因子、炎症因子等水平,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9.17%,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口腔细菌含量(链球菌、韦荣球菌)、免疫因子[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指标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和VAS、OHIP-14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3个月内对照组复发率为16.67%,试验组复发率为8.33%,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双花百合片联合BFGF治疗复发性重型口腔溃疡,能维持口腔菌群平衡、提高免疫功能、减少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 孔耀杜静冰刘丽源王恪钢唐东华段军张红霞
- 关键词: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疗效安全性
- 成年女性正畸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 2012年
- 目的:研究心理因素对成年女性牙颌畸形患者正畸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年龄18~45岁已经结束正畸治疗或者接近完成治疗的成年女性牙颌畸形患者,通过询问、填写调查表、查阅病历或者随访方式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婚姻状况和不同经济条件的成年女性正畸患者的心理状态不尽相同,比较复杂,对正畸治疗的认识、合作程度、对治疗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因素对成年女性正畸患者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正畸医生在诊疗的过程中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 蒋昕杜静冰张丽英
- 关键词:正畸成年女性牙颌畸形心理分析
- 不同修复方法治疗第二磨牙游离缺失伴对颌磨牙间食物嵌塞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第二磨牙游离缺失、对颌磨牙间垂直型食物嵌塞的不同修复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198例垂直型食物嵌塞患者分2组,每组99例,一组嵌塞间隙远中牙齿只做全冠修复,另一组嵌塞间隙远中牙齿全冠修复后对颌缺失处再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1年后复查嵌塞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9例全冠修复的患者中43例治愈,8例明显改善,48例失败。99例全冠修复后对颌缺失处行可摘局部义齿联合治疗的患者中治愈97例,明显改善1例,失败1例。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91,P<0.05)。结论:全冠修复加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联合运用对于治疗第二磨牙游离缺失、对颌磨牙间食物嵌塞的病例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张丽英杜静冰王恪钢
- 关键词:食物嵌塞全冠可摘局部义齿
- 两种修复方法对已做根管治疗并单端游离缺失前磨牙折裂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观察经根管治疗且单端游离缺失的前磨牙只做全冠修复与全冠修复后再做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两种修复方法对其折裂的影响。方法105例患者,共138颗患牙,其中上颌前磨牙63颗,下颌前磨牙75颗;69颗牙只做全冠修复,另69颗牙做全冠修复加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修复后1、2、3年进行复查,了解患牙折裂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只做全冠修复的69颗患牙1年复查11颗患牙折裂,2年15颗患牙折裂,3年23颗患牙折裂。而全冠加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69颗患牙折裂1年复查3颗患牙折裂,2年5颗患牙折裂,3年5颗患牙折裂。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23,P<0.01)。结论全冠修复加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联合运用可延长经根管治疗且单端游离的前磨牙寿命。
- 张丽英杜静冰蒋昕
- 关键词:折裂全冠可摘局部义齿
- 碧兰麻在儿童正畸病例拔牙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应用碧兰麻对儿童正畸的拔牙病例实施局部浸润麻醉下拔牙术,观察其麻醉效果。方法:选取需拔除四颗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儿童96例,共计384颗牙,分两次拔牙,每次将单颌两侧对称的前磨牙同期拔除。对拔牙术实施的局部麻醉随机分为两组,一侧设计为碧兰麻组48例采用碧兰麻局部浸润麻醉,另一侧设计为利多卡因组48例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阻滞麻醉。麻醉起效后开始拔牙,观察记录麻醉时间、麻醉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碧兰麻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利多卡因组(P<0.01),而麻醉持续时间长于利多卡因组(P<0.01);碧兰麻组的麻醉完全率高于利多卡因组(P<0.01)。结论:碧兰麻在儿童拔牙正畸病例拔牙术中的麻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安全可靠,可作为儿童拔牙时局部麻醉药物的首选。
- 蒋昕杜静冰孔耀
- 关键词:碧兰麻局部麻醉拔牙
- 牙性及轻度骨性开(牙合)正畸疗效的初步分析
- 目的:探讨牙性及轻度骨性开(牙合)的正畸矫治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Ⅰ °、Ⅱ°牙性开颌和轻度骨性开(牙合)患者共11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13-20岁(平均14.5岁).采用方丝弓或者直丝弓固定矫...
- 蒋昕杜静冰
-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伴侧切牙异常的错畸形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伴侧切牙异常的错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正畸门诊伴有侧切牙异常的错畸形患者49例,先期采用固定正畸技术,排齐整平牙弓,矫治异常的覆覆盖及偏斜的中线,对应好磨牙尖窝关系,合理集中或开辟间隙,后期进行固定冠桥修复或牙体美学修复。结果经过12~24个月先期正畸矫治和最后的修复治疗,49例患者牙齿排列整齐,中线对齐,无间隙,磨牙关系及覆牙合盖关系正常。结论对于伴有侧切牙异常的错畸形病例,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面型、侧切牙缺失的数目、畸形牙大小、牙弓拥挤度、错类型及自身美观要求等综合考虑,具体分析,设计不同的治疗方案,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 蒋昕杜静冰常夏王恪钢
- 关键词:侧切牙错[牙合]畸形正畸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正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研究在正畸治疗中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和固定矫治技术的临床效果及差异并观察对比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4例口腔正畸患者,经同质化筛选后,采取随机双盲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无托槽矫治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固定矫正技术治疗。对比正畸治疗中无托槽矫治技术和固定矫正技术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对比对牙周健康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矫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倾斜牙扶正时间、扭转牙转正时间以及治疗的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个月,两组患者牙周指标: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SPD)、龈沟出血指数(SBI)及菌斑指数(PLI)均低于治疗前,且对照组上述指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矫治技术在正畸治疗中效果较好,能够保持牙周组织健康,并且美观舒适,取戴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杜静冰
- 关键词:隐形矫治正畸治疗牙周健康
- 拔牙后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观察探究拔牙后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2例口腔种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试验组患者拔牙后采取位点保存技术即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拔牙后常规放置无菌棉球压迫止血治疗。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测量并对此两组患者拔牙术后即刻、第3个月、第6个月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结果试验组的种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牙槽骨吸收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美学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拔牙术后第6个月,两组患者的牙槽骨宽度、高度均有降低(P <0.05),但试验组患者的牙槽骨宽度、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拔牙后位点保存技术可显著降低骨吸收,较好地保存残余牙槽骨骨量,为拔牙后牙种植提供良好的牙槽骨条件,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杜静冰崔银江孔耀
- 关键词: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口腔种植临床疗效
-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D-L1的表达与P16、HPV感染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程序性死亡分子-L1配体(PD-L1)的表达与乳头瘤病毒-16 (P16)、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初步探讨PD-L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病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集到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蜡块为研究标本,行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组织标本PD-L1、P16及HPV表达情况。观察PD-L1、P16、HPV的表达情况,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法分析PD-L1与P16、HPV感染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相关性。结果 5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L1呈阳性表达44例(86.27%),PD-L1呈阴性表达7例(13.72%),P16呈阳性表达22例(43.14%),P16呈阴性表达29例(56.86%)。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PD-L1表达与P16表达呈负相关(rs=-0.819,P=0.000),与淋巴结转移分期之间呈负相关(rs=-0.736,P=0.000),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s=0.653,P=0.000)。结论 PD-L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高度表达,且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病情发展标志物P16、HPV密切相关,同时在淋巴结转移中也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深入研究PD-L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病情发展的作用,有助于口腔鳞状细胞癌免疫疗法的完善。
- 杜静冰崔银江孔耀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PD-L1HPVP16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