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炎鑫
- 作品数:44 被引量:171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3D-MR在特殊类型腰椎间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3D-MR对手术治疗特殊类型(包括游离型及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3D-MR手术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根据患者的术前影像、突出部位、临床症状,以及3D-MR下神经、突出椎间盘的关系进行术前设计,制定手术方式,采用开窗、半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或微创椎间孔镜突出椎间盘切除术,或结合内固定融合进行手术治疗,应用VAS及JOA评分评价患者术后症状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操作技巧。结果术后随访(12.39±6.4)个月,无失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脊液漏、感染、神经功能减退等不良事件,术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比术前减少,JOA评分均比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比术后2周减少,JOA评分比术后2周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MR能够很好地阐明椎间盘突出与神经根、椎间盘的关系,进而在三维定位的基础上完成术前设计;三维定位毗邻关系有助于充分暴露、精细分离,减少损伤的手术步骤与技巧可以帮助术者进一步规范手术思路,突出的椎间盘的形状特点能够更好地指导术中是否存在残余;减少髓核的遗漏,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苏国义陈博来张刚李永津杜炎鑫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 参麦液关节腔内注射对症状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6
- 2006年
- 为探讨关节腔内注射参麦液治疗症状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按患者就诊顺序1∶1比例,将55例症状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7例,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疗法,其中治疗组注射参麦液,对照组注射透明质酸钠,对55例患者61例膝关节进行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对比治疗前后膝关节的功能指数及关节液中NO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参麦液与透明质酸钠均可有效降低关节液中NO水平,改善患膝关节功能,同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表明关节腔内注射参麦液对症状性膝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郭玉海朱建林林定坤杜炎鑫
-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参麦液透明质酸钠
- Mimics虚拟手术规划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价Mimics虚拟手术规划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8月-2015年4月,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将符合研究条件的72例病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采用Mimics软件重建腰椎三维模型,术前在计算机上模拟L5/S1PETD穿刺置管,寻找最佳穿刺路径;对照组采用经验式穿刺方法。比较2组术中通道建立时间、镜下操作时间、X线透视次数。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试验组的通道建立时间、镜下操作时间和术中X线透视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1 d和术后6个月的VAS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之间手术前后各时间点VAS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硬膜囊撕裂、血肿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Mimics虚拟手术规划有助于提高PETD的穿刺置管成功率,有效缩短穿刺置管时间及镜下操作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 陈博来李永津林涌鹏屈锡亮王羽丰杜炎鑫
-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内窥镜检查
- 腰椎三维磁共振重建技术在经皮侧路椎间孔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腰椎三维磁共振重建在经皮侧路椎间孔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8例术前均行腰椎三维磁共振检查,B组18例行腰椎MR平扫,两组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技术治疗,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和日本整形外科学会制定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JOA)评定疗效。结果手术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穿刺过程透视次数少于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腰椎三维磁共振技术可以帮助精准定位穿刺,明显缩短经皮侧路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时间,提高疗效。
- 陈博来李永津杜炎鑫苏国义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 术中疼痛管理在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运用
- 目的:探讨提前干预手术操作中容易引起疼的环节,以及给予镇静剂等疼痛管理方法在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4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均采用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
- Du Yanxin杜炎鑫Chen Bolai陈博来Li Yongjin李永津Su Guoyi苏国义Xu Hongzhi许鸿智
- 关键词:疼痛管理局部麻醉临床疗效
- 3D-MR重建技术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3D-MR重建技术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采用3D-MR重建技术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31~63(41±9.5)岁,根据患者术前冠状面3D-MR(Hasttes TII序列)扫描三维图像重建,评估三维分区、突出物形态,对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设计穿刺的方向、角度以及术中通道成形、减压探查范围;运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评估腿痛和腰痛疗效情况,采用腰椎JOA评分量表进行腰椎功能疗效评分,采用改良的Mac Nab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5~21(18±4.3)个月。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VAS腰痛评分、VAS腿痛评分和腰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神经损伤等不良事件。2例患者术后神经支配区感觉过敏、疼痛反复,复查见神经、神经节水肿,未见椎间盘残留,药物控制后症状减轻。结论采用3D-MR重建技术,基于解剖形态的基础上做好术前设计;在了解突出物与神经根、椎间孔的三维定位、毗邻关系基础上靶向穿刺,能定向探查摘除突出髓核,减少髓核的遗漏,3D-MR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成功率。
- 苏国义李永津陈博来杜炎鑫
- 关键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USS脊柱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35例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评价USS脊柱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病例均采用后路减压、复位、USS椎弓根系统固定,并取自体骨植骨和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果本组获得随访29例,术后JOA评分:优24例,良2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9.7%。结论采用USS脊柱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杜炎鑫张琥林定坤范京强
- 关键词:椎间融合器椎弓根钉系统腰椎滑脱症
- 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目的]探讨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 1年5月至2013年4月间收治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例为研究对象,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22~ 56岁,其中L3...
- 陈博来李永津杜炎鑫
- 关键词:椎间盘镜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镜治疗
- 目的 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镜治疗.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2017年1月因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于我院就诊行内镜治疗的患者,VAS均大于5分,共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36-70岁,平均40.5岁...
- 李永津杜炎鑫陈博来陈树东
- 经皮内镜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方法2015年1~12月,采用经皮内镜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其中40例于术后33~44个月(平均39.3月)获得随访。除1例术后腰椎管狭窄症外,比较其余39例的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患侧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手术中期疗效。结果无严重并发症,无椎间隙感染,无复发。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患侧下肢VAS评分分别为(6.5±1.3)分、(0.8±0.7)分、(0.6±0.7)分,JOA评分分别为(16.6±3.9)分、(27.7±1.3)分、(28.1±1.2)分,ODI分别为(48.3±7.7)%、(3.5±3.4)%、(3.0±3.6)%,术后及末次随访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皮内镜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明确责任节段及术中精细操作的基础上,可有明显的即时疗效及良好的中期疗效。
- 杜炎鑫陈彥均侯宇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