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压
  • 6篇高血压
  • 5篇心律
  • 5篇心律失常
  • 4篇室性
  • 4篇室性心律
  • 4篇室性心律失常
  • 3篇左室
  • 3篇高血压病
  • 3篇高血压病患者
  • 3篇病患
  • 2篇左室肥厚
  • 2篇急救
  • 2篇红细胞
  • 2篇儿茶酚胺
  • 2篇肥厚
  • 1篇多普勒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室
  • 1篇心室肥厚

机构

  • 9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市中心医...

作者

  • 9篇杜旭
  • 6篇叶复来
  • 5篇孙玉明
  • 1篇王聪霞
  • 1篇黄文德
  • 1篇王红卫

传媒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1篇1995
  • 1篇1994
  • 4篇1993
  • 3篇199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降压干预使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量减轻后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用动态心电图观察了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与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硝苯吡啶)对血浆儿茶酚胺活性、红细胞内离子(K^+、Na^+、Ca^(2+)、Mg^(2+))含量、左室重量与厚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卡托普利及硝苯地平均能显著减轻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左室重量与厚度,纠正细胞内离子代谢失衡,在逆转心肌肥厚的同时,显著减低了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卡托普利可显著减低血浆儿茶酚胺活性,硝苯地平则使血浆儿茶酚胺活性升高。
孙玉明叶复来杜旭
关键词:高血压性左室肥厚心律失常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心律失常与血浆儿茶酚胺关系的研究被引量:9
1993年
本文观察了超声心动图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其与血浆儿茶酚胺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血压性左室肥厚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单纯高血压组显著增加;血浆去甲肾上腺素与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重量指数显著正相关;肾上腺素与左室重量指数显著正相关;24 h室性早搏总数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均显著正相关。这提示,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活性增强是导致高血压病心肌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之一。
孙玉明叶复来杜旭
关键词:高血压心室肥厚儿茶酚胺
高血压病患者超声多普勒左室舒张功能指标与Ca^(2+)-ATP酶和钙调素的关系
1995年
本文测定5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超声多普勒舒张功能和细胞内钙含量、红细胞膜Ca^(2+)-ATP酶活性及血浆钙调素(CaM)活性.结果显示,左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主要表现为A峰增高,左房排空指数(LAEI)、峰值流速比(E/A)、快速充盈分数(RFF)和1/3充盈分数(1/3FF)减小,房缩期充盈分数(MF)增大(P<0.01),提示左室主动充盈不足,被动充盈代偿性增强,左房排空受阻;细胞内钙含量升高,并与RFF和AFT有关(r=-0.359、0.377,P<0.005),细胞内钙超负荷与LVDD有关,LVDD组细胞膜Ca^(2+)-ATP酶活性增强,并与舒张功能指标无关,说明钙泵无纠正细胞内钙超负荷和改善LVDD的作用;LVDD组血浆CaM活性下降,并与E/A、RFF和AFF有关(r=0.521、0.414、-0.422,P<0.001),提示LVDD与CaM活性下降有关.
王红卫叶复来杜旭
关键词:舒张功能钙调素腺苷三磷酸酶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1990年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我院从1979年至1989年住院患者中,资料较完整的121例,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21例病窦患者全系住院病人,其中男73例,女48例。年龄20~87岁。诊断标准主要参考1977年北京地区病窦综合征座谈会上所制定的标准。按需要进行了阿托品试验,运动试验,创伤性电生理检查,用心房调搏方法测量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房传导时间(SACT),部分病人进行联合阻滞、测定固有心律(IHR)、还对一些病人进行了动态心电图检查。综合分析判断:
杜旭王聪霞刘秋兰黄文德杜越英
关键词:病窦综合征
急性心衰的救治
1990年
急性心衰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排血量在短时期内急剧下降而产生的危险临床综合征,常见的类型为急性左心衰和急性肺水肿。常突然发生,急剧恶化,短时间内发展至不可逆的终末阶段,必须紧急救治。近年来,应用Swan Ganz漂浮导管在床边进行压力监测,可对每一病人心衰的类型、
杜旭
关键词:心力衰竭急救
红细胞内离子含量变化与高血压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1993年
用动态心电图观察了高血压病超声心动图左室肥厚(Echo—LVH)及无Echo—LVH 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与红细胞内K^+、Na^+、Ca^(2+)、Mg^(2+)含量的关系和降压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及细胞内离子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Echo—LVH 组室性早搏(VPC)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Echo—LVH 组,前者红细胞内Na^+、Ca^(2+)含量显著高于后者,且与VPC 显著正相关,K^+、Mg^(2+)含量显著低于后者,与VPC显著负相关;硝苯啶及卡托普利均能纠正红细胞内离子代谢紊乱及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提示细胞内离子含量与高血压病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孙玉明叶复来杜旭
关键词:心律失常病理生理学高血压
高血压危象的急诊处理
1990年
本文对高血压危象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急救处理作了详尽阐述。
杜旭
关键词:高血压危象急救
高血压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红细胞内离子含量的关系被引量:4
1993年
用动态心电图监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EH-LVH)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同时检测红细胞内K^+、Na^+、Ca^(2+)、Mg^(2+)的含量,进而分析降压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与红细胞内离子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单纯高血压病患者比较,EH-LVH患者室性早搏(VPC)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其红细胞内Na^+、Ca^(2+)含量显著增多,与VPC显著正相关;K^+、Mg^(2+)含量显著减少,与VPC显著负相关。提示EH-LVH患者细胞内离子代谢失衡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中起重要作用,同时还表明,硝苯地平及卡托普利均能纠正红细胞内离子代谢紊乱及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孙玉明叶复来杜旭
关键词:高血压心律失常红细胞
血浆儿茶酚胺含量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1994年
观察老年期与老年前期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及与血浆儿茶酚胺(CA)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老年期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老年前期显著增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含量较老年前期显著增高;血浆NE含量与24h室性早搏(VPC)总数显著正相关(r=0.356,P<0.01)。经卡托普利治疗后,血浆NE,E含量均显著下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本文提示,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活性增强是引起老年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
孙玉明叶复来杜旭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儿茶酚胺卡托普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