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54例救治体会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4例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轻度脑伤合并轻度酒精中毒的病人 ,共 32例 ,恢复良好。重度脑伤或 /和重度酒精中毒的病人 ,恢复良好 12例 ,中残 5例 ,重残 2例 ,死亡 3例。结论 :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救治包括积极的现场急救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治疗酒精中毒和动态头部CT检查以明确脑损伤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可取得较好预后。
- 冉住国李骥
- 关键词:急性酒精中毒颅脑损伤
- 外伤性颅内血肿的界定及分型初探
- 2002年
- 崔坤篪龙明李骥刘明冬冉住国周待令赵锐
- 关键词:颅内血肿颅脑外伤CT
- 脑室镜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1例临床观察
- 2009年
-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高。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9月至2009年5月采用脑室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21例,与常规开颅手术相比,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李骥范仕兵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脑室镜HEMORRHAGE常规开颅手术神经外科
-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临床应用体会被引量:2
- 2010年
-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inoma)又称前庭神经瘤,是颅内脑桥-小脑角区的常见肿瘤。听神经瘤直径〈3cm为中、小型听神经瘤,以听神经及邻近脑神经症状、小脑功能受损、后组脑神经及脑干症状多见。
- 范仕兵刘明东李骥
- 关键词:听神经瘤外科手术切除后组脑神经神经症状
- 无昏迷脑挫裂伤109例诊治体会
- 2002年
- 崔坤篪龙明冉住国周待令刘明冬李骥赵锐
- 关键词:脑挫裂伤颅脑损伤CT诊断病例分析
-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1504例治疗体会
- 回顾我院1991.1~2001.12共收治的1504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总结其治疗体会。1504例病人病因不全相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746例行非手术治疗,死亡21例,病死率2.8%,手术758例死亡189例,手术...
- 崔坤篪龙明冉住国周待令刘明冬李骥赵锐
- 文献传递
- Beclin1和Bcl2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关系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检测Beclin1和Bcl2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2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61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按侵袭性垂体腺瘤综合判定方法分为侵袭组(32例)和非侵袭组(29例),采用免疫荧光检测Beclin1和Bcl2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Beclin1和Bcl2mRNA的表达,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Beclin1和Bcl2表达水平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侵袭组Beclin1蛋白和mRNA表达均低于非侵袭组(P〈0.01);而Bcl2蛋白和mRNA表达均高于非侵袭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侵袭组中Beclin1和和Bcl2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42,P=0.028)。结论Beclin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下降,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Bcl2蛋白及mRNA的高表达,Beclin1蛋白和mRNA的低表达密切相关;自噬活性的减低可能导致垂体腺瘤侵袭性增强,而其活性减低可能是Beclin1和Bcl2相互作用的结果。
- 冉住国冯清林宋毅杜江峰刘明冬范仕兵李骥霍钢吴留洋杨刚赵睿冯梅田坤韩秀华
- 关键词:自噬BECLIN1BCL2侵袭性垂体腺瘤
- 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救治的意义。方法从107例颅脑外伤的患者中筛选出68例重型者,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34例患者均入院24h内行颅内压监测,依据监测结果控制颅内压,适时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对照组未进行颅内压监测。比较2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对照组3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死亡27例,病死率79.41%。试验组中,死亡12例,病死率35.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率。
- 范仕兵李骥刘明东
- 关键词:颅脑损伤有创颅内压监测病死率
-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1504例治疗体会被引量:5
- 2003年
- 由于CT的普及,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治疗效果更为满意.我院1991年1月至2001年6月共收治1504例,治疗体会如下.
- 崔坤篪龙明冉住国周待令刘明冬李骥赵锐
-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血肿
- 核糖体蛋白L23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核糖体蛋白(RP)L23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3个独立的GBM基因表达数据集GSE42669、GSE7696以及GSE4290为研究对象,分析RPL23基因在正常脑组织和GBM组织中表达的差异,RPL23基因与GBM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期的关系,并运用基因探针富集分析(GSEA)法进一步探讨RPL23基因对GBM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结果 RPL23基因在GBM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脑组织(P<0.0001),高表达RPL23基因的GBM患者无进展生存期(Log-rank P<0.0001,HR=5.347,95%CI:2.568~11.060)、总生存期(Log-rank P=0.0046,HR=3.372,95%CI:1.680~6.767)均优于RPL23低表达者。GSEA方法结果提示RPL23基因可能通过p53信号通路、IL6-JAK-STAT3信号通路、IL2-STAT5信号通路、KRAS信号通路、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细胞凋亡、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以及NOTCH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过程影响GBM细胞增殖。结论 RPL23可能是GBM患者独立的保护性因素,高表达RPL23基因的GBM患者临床预后更好。
- 范仕兵冯清林刘明冬李骥
-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临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