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绪斌

作品数:59 被引量:347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肿瘤
  • 14篇成像
  • 12篇磁共振
  • 12篇磁共振成像
  • 9篇细胞
  • 9篇分子
  • 8篇影像
  • 8篇X线
  • 7篇体层摄影
  • 7篇细胞癌
  • 7篇X线计算
  • 7篇X线计算机
  • 6篇关节
  • 6篇肝细胞
  • 6篇肝细胞癌
  • 5篇影像学
  • 5篇体层摄影术
  • 5篇瘤样
  • 4篇血管
  • 4篇化疗

机构

  • 3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9篇北京大学
  • 12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 1篇武汉市黄陂区...
  • 1篇衡水市第五人...
  • 1篇潍坊市第二人...

作者

  • 56篇李绪斌
  • 23篇叶兆祥
  • 18篇杜湘珂
  • 9篇刘霞
  • 7篇孙业全
  • 6篇侯岩
  • 5篇张森
  • 4篇肖建宇
  • 4篇马菊香
  • 4篇霍天龙
  • 3篇冯小伟
  • 3篇杨佩
  • 3篇刘义涛
  • 3篇蹇兆成
  • 3篇王军
  • 3篇王滨
  • 3篇姚秉瑜
  • 2篇周茂义
  • 2篇李磊
  • 2篇岳奎涛

传媒

  • 9篇医学影像学杂...
  • 8篇临床放射学杂...
  • 5篇山东医药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4篇潍坊医学院学...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天津医药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细胞肝癌肿瘤ADC值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最小值和平均值与肿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患者的术前MRI图像。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增强及DWI成像。根据磁共振增强图像,感兴趣区(ROI)尽量避开瘤内坏死灶及血管,分别测量肿瘤实性部分的平均ADC值和最小ADC值。比较不同病理级别间肿瘤实性部分平均ADC值和最小ADC值的差异及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最小ADC值区分低分化与非低分化HCC的最佳临界值及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低、中、高分化HCC肿瘤实性部分平均ADC值依次为0.99×10^(-3)mm^2/s、1.14×10^(-3)mm^2/s、1.14×10^(-3)mm^2/s;最小ADC值分别为0.84×10^(-3)mm^2/s、0.98×10^(-3)mm^2/s、1.02×10^(-3)mm^2/s。低分化组平均ADC值及最小ADC值均低于中分化组和高分化组(P均<0.05);肿瘤最小ADC值与肿瘤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_s=-0.118,P<0.05),平均ADC值与病理分级无相关性(r_s=-0.09,P>0.05)。以最小ADC值≤0.925×10^(-3)mm^2/s为阈值,诊断低分化HCC的敏感度为60%,特异度为70%,ROC曲线下面积为0.648。结论HCC DWI肿瘤最小ADC值有助于术前预测评估肿瘤病理分级。
张坤李绪斌马菊香罗厚丽叶兆祥
关键词:肝细胞癌表观扩散系数
一种MRI分子影像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MRI分子影像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MRI分子影像探针,包括中心离子、特异性分子和螯合剂,所述特异性分子与螯合剂连接,中心离子与螯合剂形成螯合物,其中,所述螯合剂包括主螯合剂和助螯合剂,所述主螯合剂...
杜湘珂霍天龙张森李绪斌
文献传递
读片窗
2013年
患者女,72岁。发现有甲状腺肿物两年余,未行系统治疗。2周前尤诱闪出现声音嘶哑。专科检查及病史:甲状腺右叶可触及一大小约4.5cmX4.0cm肿物,质硬,压痛(+),边界不清,随吞咽上下移动,甲状腺左叶未及明确肿物。双颈未及明确肿大淋巴结。既往无肿瘤病史及相关家族史,尤头、颈、胸放射线照射史。
侯岩叶兆祥李绪斌杨佩
关键词:读片窗甲状腺肿物甲状腺右叶肿大淋巴结放射线照射专科检查
神经纤维瘤伴多发钙化病例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神经纤维瘤是来源于周围神经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神经纤维瘤伴多发钙化临床少见,当其位于四肢软组织时极易误诊,且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术前准确诊断较为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1例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的神经纤维瘤伴多发钙化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对神经纤维瘤伴钙化病例进行整理分析,以期初步探讨神经纤维瘤伴多发钙化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田蔚王国文杨吉龙马育林潘毅李绪斌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钙化影像学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例
2007年
李绪斌杜湘珂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副神经节瘤
超选择性肾动脉化疗栓塞术在肾癌根治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肾癌根治术前超选择性肾动脉化疗栓塞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术后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在肾癌根治术前均行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化疗栓塞。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术前栓塞,栓塞后出现轻度栓塞反应。根治术中可见肿瘤血供基本中断,肿瘤周围界限清楚,易于剥离;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镜下可见肿瘤坏死明显且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结论肾癌根治术前超选择性肾动脉化疗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助于肾癌的手术切除,对肾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孙业全李绪斌蹇兆成
关键词:肾肿瘤肾动脉化疗栓塞超选择性
超选择性肾动脉化疗栓塞术在肾癌根治术前的临床应用
2007年
对30例肾癌患者在肾癌根治术前行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化疗栓塞。结果患者均成功实施术前栓塞,栓塞后出现轻度栓塞反应。根治术中可见肿瘤血供基本中断,肿瘤周围界限清楚,易于剥离;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镜下可见肿瘤坏死明显且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提示肾癌根治术前超选择性肾动脉化疗栓塞安全、有效。
王秀春孙业全李绪斌刘云霞蹇兆成
关键词:肾肿瘤肾动脉化学栓塞
肩关节区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2011年
目的探讨肩关节区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思路。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有肩关节区域肿瘤或肿瘤样病变42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2例患者中骨肿瘤25例,软组织肿瘤14例,关节病变3例。正确诊断29例,误诊5例,诊断不明但可明确良恶性8例。常见临床症状在辨别病变良恶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肩关节区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来源复杂,种类繁多,部分病变仅可区分良恶性,合理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思路有助病变的早期正确诊断。
袁飞刘霞李绪斌杜湘珂
关键词:肩关节肿瘤肿瘤样病变
兔VX2软组织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CT容积灌注成像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CT容积灌注成像的动态监测及其评估兔VX2软组织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反应的可行性。方法建立20只兔VX2软组织肿瘤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3mg·kg-1·d-1,连续治疗7d;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7天行CT容积灌注扫描,获取肿瘤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MB)。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治疗第4、7天时,治疗组的肿瘤体积分别为(1.36±0.73)cm3和(1.69±0.68)cm3,对照组分别为(2.35±0.62)cm3和(3.87±0.93)cm3(均P〈0.05)。治疗第7天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肿瘤坏死率分别为(25.58±5.51)%和(42.93±4.34)%(P〈0.05)。两组同一治疗时间点灌注参数比较显示,治疗第2、4、7天时,治疗组的PMB值分别为(70.36±23.46)ml·100ml-1·min-1、(79.64±13.68)ml·100ml-1·min-1和(84.76±3.55)ml·100ml-1·min-1,对照组分别为(26.61±6.47)ml·100ml-1·min-1、(33.74±16.47)ml·100ml-1·min-1和(30.47±10.64)ml·100ml-1·min-1(均P〈0.05);治疗第7天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BF值分别为(71.19±12.21)ml·100ml-1·min-1和(43.56±12.21)ml·100ml-1·min-1(P〈0.05)。组内不同治疗时间点的两两比较显示,对照组治疗第7天的BF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天(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PMB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MVD随治疗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多,而治疗组MVD呈先增多再下降的趋势。对照组和治疗组的VEGF表达均为强阳性,无明显差异。结论CT容积灌注能够量化评估软组织肿瘤血流灌注量及其血管功能状态的改变,进而评价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早�
杨佩冯小伟叶兆祥李绪斌侯岩刘义涛肖建宇
关键词:血管生成抑制剂血容量表面通透性
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分级中的应用被引量:35
2015年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ISTs)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的特征,探讨不同级别危险度GISTs的MSCT检查征象与其危险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10例GISTs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64排螺旋CT或16排螺旋CT进行扫描。扫描后将所有图像传人PACS工作站,进行薄层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等多平面重组分析。所有患者经手术取得肿瘤标本,通过对肿瘤标本的组织学形态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进行病理学诊断,将极低、低及中等危险度问质瘤作为较低危险度,高危险度间质瘤作为高危险度。对于患者影像学特征和危险度情况进行分析,采用矿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肿瘤发生于胃8l例,小肠26例,结直肠3例;肿瘤直径为0.8~25.0cm,肿瘤较小者,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较大者形态多不规则,边界欠清晰;25例患者呈腔内型生长,35例患者呈腔内外型生长,50例呈腔外生长。增强扫描后105例患者肿瘤呈中度、明显强化;74例患者肿瘤呈不均匀强化;60例患者肿瘤内可见无强化低密度囊变坏死区;23例患者肿瘤表面可见浅表型、裂隙状或深大溃疡;钙化、转移和腹腔积液少见。根据不同危险度GISTs的MSCT检查表现,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形态、边界、生长方式、强化方式、囊变坏死、溃疡及转移是影响肿瘤危险度分级的危险因素(χ^2=7.442,49.966,31.513,46.038,13.836,16.626,23.489,8.280,6.81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10cm和溃疡是影响肿瘤危险度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9.927,0.070;95%可信区间:1.888~52.180,0.012—0.398,P〈0.05)。结论GISTs的肿瘤部位、肿瘤直
马菊香叶兆祥李绪斌罗厚丽崔效楠王虹壬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体层摄影技术X线计算机危险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