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国 作品数:30 被引量:108 H指数:7 供职机构: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单孔腹腔镜疝气针与常规两孔法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比较并探讨单孔腹腔镜疝气针与常规两孔法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525例儿童腹股沟斜疝,分为单孔组(250例)和两孔组(275例);其中,单孔组采用单孔腹腔镜疝气针治疗,两孔组采用常规两孔法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方法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和平均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和平均住院费用等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腹股沟斜疝的单侧和双侧患者分别比较后发现,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两孔法相比,单孔腹腔镜疝气针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具有切口隐蔽、更为美观的优点。 吕其刚 孙小刚 李金良 徐加龙 王军锋 李殿国关键词:单孔法 两孔法 儿童 腹股沟斜疝 改良股薄肌转移代外括约肌行肛门重建治疗肛门闭锁术后大便失禁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评估改良股薄肌转移代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治疗肛门闭锁术后大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8月至2012年8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31名行改良股薄肌代肛门外括约肌治疗大便失禁患儿的病例资料,围绕术前及术后大便临床表现进行病历分析。并依据术前倒立位腹部平片显示的闭锁程度将入选病例分为三组。所有入选病例的手术前、后临床表现均采用克利夫兰大便失禁程度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分级。按照其资料的分布及性质,手术前后的比较依据正态性分布情况选用配对t检验或者非参数检验,组间的比较采用依据正态性分布情况和方差齐性选用成组设计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方法。结果入选病例术后随访6~87个月,平均33.9个月,22例患儿获得大便排放的自主性控制,大便失禁评分明显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显示肛管最大收缩压及肛管静息压明显增加,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直肠静息压手术前后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股薄肌转移代肛门外扩约肌通过提高肛管收缩压及肛管静息压以维持肛管的严密闭合达到大便排放的自主控制,是治疗肛门闭锁术后大便失禁的有效方法。 王若义 秦虹 徐加龙 刘倩 孙小刚 李殿国 陈维秀 陈雨历 李金良关键词:大便失禁 肛门闭锁 直肠肛门测压对直肠肛门畸形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直肠肛门测压对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状态的评价。方法:采用连续、匀速牵拉的直肠肛门测压方法研究正常组及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术后优良组与术后不良组儿童的测压结果及其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无肛术后患儿直肠肛管静息压(21.3±3.4)mmHg低于正常组(66.7±24.0)mmHg;肛门最大收缩压力患儿组(22.4±3.3)mmHg低于正常组(129.0±18.8)mmHg;高压带长度患儿组(12.3±4.6)mm短于正常儿组(23.6±4.6)mm;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ectal and inhib-itory reflex,RAIR)不良组出现的比例与正常组和优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感知阈值和最大容量阈值患儿组与正常儿组无明显区别。结论:应用直肠肛门测压法能客观评价无肛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 薄通文 王若义 张丽 李殿国 孙小兵 李金良关键词:消化系统畸形 直肠 肛门 测压法 先天性巨结肠Soave术后大便失禁的评价和治疗 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对先天性巨结肠Soave术后大便失禁进行评价和治疗。方法先天性巨结肠Soave术后大便失禁患儿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6~13岁,肛门功能临床评价为良19例,差5例。全部患儿行肛门直肠测压,并与18例肛门功能正常的Soave术后儿童比较。所有患儿在医院接受生物反馈训练2周后自行在家中行盆底肌收缩训练。结果肛管静息压、收缩压、直肠初感觉分别为(18.9±6.2)mmHg、(179.9±17.8)mmHg、(45.4±9.4)ml,与18例对照组儿童相比[分别为(44.5±11.1)mmHg、(177.7±15.9)mmHg、(50.0±10.1)ml],静息压明显下降,收缩压、直肠感觉无明显变化。3例不配合治疗,21例1年后除5例未能坚持外,其余16例获得良好的肛门控制,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直肠初感觉分别为(35.4±8.7)mmHg、(195.3±15.0)mmHg、(45.9±8.4)ml。肛管静息压和收缩压均升高。结论内括约肌损伤可能是先天性巨结肠Soave术后大便失禁的原因之一,对此盆底肌训练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孙小兵 李殿国 张丽 李艳华 王若义 刘倩 陈维秀 李金良 陈雨历关键词:巨结肠 先天性 SOAVE手术 大便失禁 盆底肌 脊膜膨出术后尿失禁17年 2008年 病例摘要患儿,男,18岁,因脊膜膨出术后尿失禁17年入院。患儿出生后不久,家长发现其骶尾部一肿物,高起皮肤,为紫红色,周围皮肤色素沉着,出生后6个月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脊膜膨出",行脊膜膨出修补术。术后出现尿失禁,小便呈滴沥状,湿裤,尤以活动后为著,夜间尿床,无成泡尿。大便基本可控制,偶有污粪。 李殿国 陈维秀 孙小兵 李金良 张勇关键词:术后尿失禁 脊膜膨出 皮肤色素沉着 膨出修补术 病例摘要 骶尾部 脐部小切口辅助完成Soave手术治疗婴儿长段型巨结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脐部小切口在婴儿长段型巨结肠根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脐部小切口辅助Soave手术治疗患儿长段型巨结肠11例。结果:切除结肠长度30~50cm,平均37.6cm;术中失血5~20mL,平均8mL;手术时间90~140min,平均110.5min。术后3例出现肛周轻度糜烂,无直肠回缩、吻合口瘘,脐部切口无感染、裂开,肠蠕动恢复时间16~24h,平均18.7h,术后7~14d出院。全部病例随访3.5~12个月,每日排便3~7次,其中轻度污粪1例,小肠结肠炎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肛门狭窄及粘连性肠梗阻。结论:婴儿长段型巨结肠根治术单纯性肛门拖出结肠困难,可辅加脐部小切口协助完成手术,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美容效果好、费用少等优点。 张勇 李殿国 王亚平 陈维秀 孙小兵 王峰关键词:HIRSCHSPRUNG病 腹部小切口 婴儿 神经性肛肠对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脊髓发育不良引起的神经性肛肠对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肛门直肠测压检查评估25例脊髓发育不良患者的肛门直肠功能;以肛门静息压力、最大收缩压力、高压区长度评价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功能;以直肠感知阈值、直肠最大容量阈值评价直肠的感觉;以直肠肛管抑制反射评价排便神经反射的完整性,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脊髓发育不良患儿神经性肛肠肛管静息压〔(25.8±3.4)mm〕低于正常组〔(66.7±24.0)mm〕;肛门最大收缩压力患儿组〔(86.6±20.1)mm〕低于正常组〔(129.0±18.8)mm〕;高压带长度患儿组〔(17.5±4.5)mm〕低于正常儿组〔(23.6±4.6)mm〕;直肠感知阈值患儿组〔(62.1±8.5)ml〕高于正常儿组〔(36.0±12.6)ml〕;直肠最大容量阈值患儿组〔(141.4±22.6)ml〕高于正常儿组〔(109.5±12.2)ml〕。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患儿组与正常儿组都存在。结论:脊髓发育不良所致的神经性肛肠,在肛门的内外括约肌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直肠的感觉功能低下,储粪功能差。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未见明显变化。治疗上主要应以增加内外括约肌的能力,提高直肠的感觉敏感性为主。 韩克 李金良 李殿国 孙大庆 王若义 陈雨历关键词:神经管缺损 肛门 直肠 生物反馈辅助盆底肌训练治疗儿童肌源性大便失禁89例 被引量:12 2014年 评价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在治疗肌源性大便失禁中的作用。肌源性大便失禁患儿89例,其中高位肛门闭锁术后35例,中间位肛门闭锁术后18例,低位肛门闭锁术后10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26例。临床评价41例为不良组,48例为优良组。所有患儿行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2周,继续在家中坚持盆底肌收缩训练1年。46例肛门功能明显改善,43例无改善。优良组训练前肛管收缩压为(91.4±8.6)mm Hg,不良组为(45.8±20.7)mm Hg;训练后优良组肛管收缩压(137.8±19.6)mm Hg,不良组为(73.9±10.7)mm Hg。训练前肛管收缩压为80 mm Hg以上者46例,训练后41例肛门功能改善;80mm Hg以下者43例,肛门功能改善者5例。训练无改善的43例,行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后再行训练,29例肛门功能进一步改善。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对部分大便失禁患儿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训练前应行肛门功能评价,选择合适的病例,对于肛门功能较差者,可先行肛门括约肌重建,再行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 李殿国 罗娟 孙小兵 孙小刚 刘倩 徐加龙关键词:大便失禁 生物反馈 盆底肌训练 儿童 新生儿后尿道瓣膜19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后尿道瓣膜(posterior urethral valve,PUV)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方法 收集2009年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9例新生儿PUV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诊断、治疗及疗效.术前行B型超声、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oiding cystourethrography,VCUG)和CT尿路造影检查,所有患儿均行一期经尿道内瓣膜切开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TUR).术后随访排尿情况,行VCUG、B型超声和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价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例术后因酸中毒、呼吸衰竭死亡,2例失访,16例获术后随访.随访6个月~6.5年,平均3.2年.6例患儿因瓣膜残留再次行CT尿路造影,术后有1例发生尿道狭窄,予多次扩张尿道后缓解.正常排尿12例,其中5例可见夜间遗尿;偶有湿裤2例,尿频2例.19侧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eoureteral reflux,VUR)中10侧完全消失,6侧减轻,因严重反流不能缓解需行输尿管再植2例.术前有12例膀胱评分为严重(5或6).16例患儿最后1次VCUG检查示,膀胱评分均改善至轻度.B型超声检查示肾积水、输尿管扩张缓解10例,6例减轻.12例患儿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平均检查年龄为3.3岁;平均安全膀胱容量为(115±19)ml,与年龄匹配;8例表现为低顺应性;10例出现逼尿肌不稳定,并给予索利那新抑制膀胱过度活动,口服3个月后复查尿流动力学,7例逼尿肌不稳定获得改善.结论 新生儿期PUV改善一般情况后行尿道镜下瓣膜切除安全有效,部分患儿需二次切除. 孙小刚 王军锋 李殿国 徐加龙 吕其刚 李金良 葛南关键词:后尿道瓣膜 新生儿 脐部小切口辅助完成Soave手术治疗婴儿长段型巨结肠 目的:探讨脐部小切口在婴儿长段型巨结肠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2月脐部小切口辅助Soave手术治疗婴儿长段型巨结肠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2.3个月,病变位置6例位于乙状结肠, 5... 张勇 李殿国 陈维秀 孙小兵 韩克 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