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平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低密度脂蛋白
  • 3篇血清
  • 3篇脂蛋白
  • 3篇小而密低密度...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胆固醇
  • 2篇动脉
  • 2篇颈动脉
  • 2篇患者血清
  • 2篇固醇
  • 1篇胆固醇升高
  • 1篇胆固醇水平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独立危险因素
  • 1篇血性

机构

  • 6篇南通大学

作者

  • 6篇李晓平
  • 5篇沈昊
  • 5篇沈国荣
  • 5篇杨鸿林
  • 3篇朱同华
  • 2篇王惠民
  • 1篇丛辉
  • 1篇赵杨

传媒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2
  • 3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浆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与脑卒中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12例脑卒中患者的血浆sdLDL水平,患者均经头颅CT和核磁共振检查证实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梗死54例,腔隙性脑梗死32例,脑出血26例。对照组120例,性别、年龄匹配并经严格检查排除了脑卒中。观察各组间sdLDL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对sdLDL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进行分析。结果缺血性脑梗死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的血浆sdLDL水平为(1.65±0.31)mmol/L和(1.13±0.21)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0.39±0.14)mmol/L(P<0.01);脑出血组的血浆sdLDL水平(0.48±0.19)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危险因素中的甘油三酯、年龄、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影响血浆sdLDL水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dLDL/LDL>50%者发生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OR值=3.7,95%可信区间2.672~5.214,P<0.001);sdLDL异常与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LDL水平与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沈昊沈国荣李晓平杨鸿林朱同华
关键词:脑梗死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半胱氨酸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被引量:6
2012年
缺血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80%,多发性脑梗死(multiple cerebral infarction,MCI)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可达28.9%[1]。MCI预后差、死亡率高,发病1月内死亡率为25%~40%,发生认知障碍比率为42.92%[2]。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反应性血管损伤性氨基酸,其代谢途径障碍与脑梗死的危险性及严重程度有关。
沈国荣沈昊王惠民丛辉杨鸿林李晓平
关键词:脑梗死高半胱氨酸
来适可对高脂血症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观察来适可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all,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sdLDL-C)的影响。以40例高脂血症患者为治疗组,20名正常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病人每日晚口服40mg来适可,共服4周。服药前后常规测定血脂和sdLDL-C的含量。结果显示:治疗组服用来适可后血清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G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调脂治疗前sdLDL-C占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相对值及sdLDL-C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调脂治疗4周后,治疗组sdLDL-C占LDL-C的相对值及sdLDL-C的实际含量显著下降,分别为45±12 vs 39±10、1.66±0.41 vs 1.13±0.21,均为P<0.05。结论:来适可在调节血脂水平的同时可有效降低sdLDL-C的含量。
沈昊沈国荣李晓平杨鸿林
关键词:高脂血症来适可
不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常见酶ALT可比性评价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保证血清常见酶类ALT在不同全自动生化测量系统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及溯源性。方法以参考方法赋值血清为标准品、临床检验常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西门子Advia24001)作为比对系统,评价2种市售的新型的自动生化分析仪(西门子Advia24002及日立7600-020),计算线性回归方程和预期偏移,判断是否具有可比性;通过极差检验可比性方法为不同系统做可比性验证。结果作为比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西门子Advia24001评价另2种全自动分析仪。ALT医学决定水平预期偏移Advia24002为Bc0.19的95%可接受区间[-0.49,3.25];7600—020为Bc0.69的95%可接受区间[-0.97,3.31]。极差检验可比性方法:质控品ALT3套系统进可比性验证通过。结论按照比对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精密度和正确度符合性能评价标准,所评价的2套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可比性,符合临床要求;比对用极差检验方法简单,易实施。
赵杨李晓平王惠民
关键词:生化分析仪ALT检测溯源性
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及危险因素的关系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清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及早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2009年11月~2011年2月期间做过颈动脉超声的住院患者166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形成,分为斑块组(86例)和非斑块组(80例)2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患者血清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记录患者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及饮酒史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单因素比较显示,斑块组年龄、高血压病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非斑块组。两组间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0,P<0.01)、高血压病(OR=2.81,P<0.05)、糖尿病(OR=2.74,P<0.05)、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OR=3.8,P<0.001)进入回归方程,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增高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血清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沈昊沈国荣杨鸿林李晓平朱同华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独立危险因素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研究65岁以上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与斑块性颈动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49例,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比较不同组别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sdLDL-C水平的关系。结果无狭窄61例;有狭窄88例,其中轻度狭窄30例、中度狭窄34例,重度狭窄24例。无狭窄患者血清sdLDL-C水平明显低于有狭窄患者(P<0.05)。轻度狭窄组血清水平明显低于中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明显低于重度狭窄组sdLDL-C(P<0.05)。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dLDL-C水平与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r=0.411,P<0.001)。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饮酒史、吸烟史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密切相关;年龄和血清sdLDL-C水平并未显示相关。结论血清sdLDL-C水平与动脉粥样斑块性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
朱同华沈昊沈国荣杨鸿林李晓平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狭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