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承浩

作品数:75 被引量:147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5篇腭裂
  • 22篇唇裂
  • 16篇小鼠
  • 14篇整复
  • 13篇地塞米松
  • 12篇术后
  • 11篇唇腭裂
  • 10篇畸形
  • 9篇单侧
  • 9篇整复术
  • 9篇手术
  • 6篇单侧唇裂
  • 6篇地塞米松诱导
  • 6篇牙槽
  • 6篇牙槽突
  • 6篇牙槽突裂
  • 5篇肌力
  • 5篇肌力平衡
  • 5篇鼻唇
  • 4篇信号

机构

  • 4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2篇四川大学
  • 6篇华西口腔医院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遵义医学院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75篇李承浩
  • 72篇石冰
  • 28篇郑谦
  • 17篇蒙田
  • 15篇何苇
  • 12篇卢胜军
  • 5篇尹恒
  • 4篇吴敏
  • 4篇杨超
  • 3篇郭春丽
  • 3篇李精韬
  • 3篇周京琳
  • 3篇贾仲林
  • 3篇陈宇
  • 2篇李扬
  • 2篇王龑
  • 2篇龚彩霞
  • 1篇李杨
  • 1篇蔡生青
  • 1篇徐雪

传媒

  • 16篇华西口腔医学...
  • 12篇国际口腔医学...
  • 6篇中华口腔医学...
  • 5篇中华医学美学...
  • 5篇口腔医学研究
  • 4篇口腔颌面外科...
  • 2篇第七届全国唇...
  • 2篇第十四次中国...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年份

  • 2篇2025
  • 5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12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1
  • 2篇2010
  • 13篇2009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_(12)对小鼠胚胎腭突发育早期成纤维生长因子10及其2b受体信号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12作用后小鼠胚胎腭突成纤维生长因子10(Fgf10)及成纤维生长因子2b受体(Fgfr2b)信号的变化。方法将孕鼠分为致畸组、拮抗组和对照组,各组孕鼠分别注射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12、生理盐水,胚胎12.5和13.5 d处死孕鼠并获取胚胎腭突,采用免疫印迹和BrdU染色的方法检测胚胎腭突Fgf10和Fgfr2b信号和间充质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地塞米松作用后,小鼠胚胎腭突Fgf10和Fgfr2b表达显著下调,间充质细胞增殖抑制;维生素B12拮抗后,虽然Fgf10和Fgfr2b表达仍然下调,但间充质细胞增殖恢复。结论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12影响小鼠胚胎腭突Fgf10和Fgfr2b表达和间充质细胞增殖,但二者的变化并不协调一致。
何苇卢胜军李承浩周京琳蒙田郑谦石冰
关键词:地塞米松
颈椎融合综合征伴大鱼际肌发育不良一例被引量:2
2015年
颈椎融合综合征又称Klippel-Feil综合征,由Klippel和Feil于1912年首次提出,发病率约1/42 000,40%发生于男性[1].患者以短颈伴颈部活动受限、后发际线低平和至少两块颈椎先天性融合为主要特征,其中32%的患者表现为典型的三联征.该综合征许多患者还伴其他畸形,如脊柱侧突(60%~78%)、高肩胛畸形(26% ~30%)、肾脏畸形(25%~35%)、斜颈(20%)、神经管缺陷(12%~20%)、腭裂(10%)、心脏疾病(3.5%~14%)和耳畸形[2-5].现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唇腭裂外科所遇一例报告如下.
徐雪郑谦石冰李承浩
关键词:KLIPPEL-FEIL综合征发育不良大鱼际肌颈部活动受限肾脏畸形神经管缺陷
肌肉力矩平衡重建技术矫正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术后1年临床疗效观察
2023年
目的评估肌肉力矩平衡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的远期效果,为进一步改善唇裂继发鼻唇畸形手术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0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接受肌肉力矩平衡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方法修复二期鼻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4~28岁。收集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7 d)、术后1年鼻部仰面二维照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年鼻部对称性变化。结果力矩平衡肌肉重建技术术后即刻鼻小柱偏斜角、鼻孔高度比、鼻翼切线角、鼻翼切线角比、鼻孔长宽比大于术前,鼻底宽度比、鼻孔宽度比小于术前(P<0.01)。力矩平衡肌肉重建技术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相比,鼻底宽度比、鼻孔高度比和鼻孔长宽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力矩平衡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对单侧继发鼻唇畸形修复效果显著,可以获得较稳定的术后1年手术修复效果。
魏绵兴张翀石冰李承浩
关键词:二期手术
中国口腔医师队伍建设之拙见被引量:2
2014年
口腔医师是口腔医学学科技术服务于患者的载体和传播者,是口腔医学先进技术的代表者,也是口腔医学发展最强有力的推动者。加强口腔医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是提升口腔医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特从中国口腔医师现状分析,品牌建设,口腔医师对临床资源和先进技术的应用与研发能力建设,中国口腔医师队伍管理与建设等方面对中国口腔医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论述。
李承浩石冰
关键词:口腔医师
β-catenin在小鼠腭突发育中的作用和机制初探
研究目的:探讨小鼠腭突间质细胞内β-catenin参与调节腭胚突发育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方法:采用Cre/Loxp敲除系统,以Sox9为敲除启动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腭突间质细胞中的β-catenin基因,建立小鼠Sox9-...
王小明庞骁霄王亚红石冰李承浩
关键词:Β-CATENIN
文献传递
PNAM治疗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评估PNAM治疗对一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术后鼻唇畸形整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共收集66例一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PNAM组32例、对照组34例,分别拍摄术后即刻、术后半年、术后1年及1年以上的照片,测量鼻唇部对称指数,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后即刻,仅鼻尖对称指数(P=0.015)、鼻底对称指数(P=0.016)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半年,仅鼻尖对称指数(P=0.011)有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仅鼻小柱对称指数(P=0.021)有统计学差异;1年以上,各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NAM治疗,可提高一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唇裂术后鼻畸形整复的短期效果,但1年以后鼻部有复发趋势。
刘晓琳郑谦李承浩石冰杨超
关键词:术前正畸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唇裂整复术
唇裂整复术术后即刻效果家属满意程度及相关性分析
哈品李承浩郑谦石冰
关键词:唇腭裂满意度
中国内地成人唇腭裂患者现状及唇腭裂社会认知的调查分析
2025年
目的了解中国内地成人唇腭裂患者基本情况,以及不同人群对唇腭裂疾病的社会认知,为进一步提高大众对唇腭裂疾病的认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进行诊疗且年龄≥18岁的唇腭裂患者进行基本人口学信息的问卷调查;同时对唇腭裂专科医务人员、遗传及产前咨询医师、超声医务人员、一般医务人员、唇腭裂家属和普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唇腭裂产前诊断、治疗及预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相应的决策选择。结果针对年龄≥18岁的唇腭裂患者共发放问卷489份,回收有效问卷44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0%。440例唇腭裂患者中,年龄18~30岁者占90.0%,男性占57.7%,居住地在四川省内者占65.7%,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53.8%,无固定职业者占71.6%,非独生子女者占75.0%,家庭月收入≤10000元的患者家庭占86.8%。针对不同人群对唇腭裂相关社会认知的问卷共收集到1513份,其中有效问卷1437份,问卷有效率为95.0%。不同人群对“唇腭裂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是否有影响”和“唇腭裂患者的家庭是否有较大压力”的了解与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余8个问题的了解与认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唇腭裂患者就业存在一定困难,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帮助。不同人群对唇腭裂相关的社会认知存在差异。
陈丽先王丹王珏石冰李承浩
关键词:唇腭裂社会认知产前诊断预后
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_(12)交互作用对小鼠腭胚突超微结构影响的观察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12作用后腭胚突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孕鼠分为实验组(致畸组,拮抗组)和对照组,按体重分别注射地塞米松、地塞米松+维生素B12和生理盐水,分别在E14.5 d和E17.5 d处死孕鼠并获取胚胎,用扫描电镜观察E14.5 d的腭胚突表面结构,记录E17.5 d腭胚突的腭裂情况。结果:地塞米松作用后,小鼠胚胎的腭裂发生率从3.1%上升到42.1%(P<0.01),硬腭处细胞的伪足结构消失。维生素B12拮抗后,小鼠胚胎的腭裂发生率降低(P<0.05),伪足结构部分恢复。结论:维生素B12能部分恢复小鼠腭胚突细胞的表面超微结构,从而拮抗地塞米松的致腭裂效应。
何苇李承浩卢胜军蒙田石冰
关键词:地塞米松维生素B12小鼠扫描电镜
2,3,7,8-四氯二苯二噁英诱导C57BL小鼠腭裂发病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2,3,7,8-四氯二苯二噁英(TCDD)诱导的腭裂模型中对中嵴上皮细胞影响的机制。方法E12.5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孕鼠胃饲质量浓度为4μg·mL-1的TCDD;对照组孕鼠胃饲蓖麻油。于E18.5在体视显微镜下检测各组腭发育情况;分别在E13.5、E14.5、E15.5取胎鼠腭部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腭部形态和蛋白酶活化受体/非典型蛋白激酶C(PAR/aPKC)复合物、β-连环蛋白的表达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检测mRNA表达;Western blot定量检测PAR/aPKC复合物。结果TCDD组胎鼠在E18.5全部发生腭裂,对照组未见腭裂产生。RT-PCR定量检测,PAR/aPKC复合体mRNA在E13.5表达最强,E14.5、E15.5的表达减弱。β-连环蛋白在E14.5表达最强,E13.5次之,E15.5表达最弱;E13.5、E14.5 TCDD组β-连环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E15.5高于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PAR/aPKC复合体的表达随着腭发育而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β-连环蛋白在对照组E13.5、E14.5腭中嵴上皮细胞内呈强阳性表达。结论TCDD有可能通过干扰PAR/aPKC复合体协同β-连环蛋白参与诱导小鼠腭上皮融合异常,而导致腭裂。
罗枭蔡生青石冰李承浩
关键词:细胞极性腭裂Β-连环蛋白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