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广阔

作品数:146 被引量:408H指数:11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7篇期刊文章
  • 32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0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2篇小麦
  • 27篇杂草
  • 16篇麦田
  • 16篇白粉
  • 16篇白粉病
  • 13篇除草
  • 13篇除草剂
  • 12篇药效
  • 11篇药剂
  • 11篇间作
  • 11篇防除
  • 11篇防效
  • 10篇棉花
  • 10篇病虫
  • 9篇甜菜
  • 9篇小麦白粉
  • 9篇小麦白粉病
  • 8篇杀虫
  • 7篇亚麻
  • 7篇栽培

机构

  • 142篇新疆农业科学...
  • 7篇新疆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甘肃省农业科...
  • 3篇石河子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阿克苏地区农...
  • 1篇和田地区农技...
  • 1篇新疆分析测试...
  • 1篇喀什地区农业...
  • 1篇奇台县农业技...
  • 1篇疏勒县农业技...
  • 1篇阿瓦提县农业...
  • 1篇农业农村部南...

作者

  • 144篇李广阔
  • 73篇高海峰
  • 60篇王锁牢
  • 59篇白微微
  • 39篇张航
  • 38篇杨安沛
  • 27篇王剑
  • 23篇雷钧杰
  • 23篇丁瑞丰
  • 20篇高永红
  • 13篇张宏芝
  • 12篇刘恩良
  • 10篇杨渡
  • 10篇张仁福
  • 9篇郝彦俊
  • 9篇李号宾
  • 9篇马俊义
  • 8篇范贵强
  • 8篇王伟
  • 8篇刘建

传媒

  • 53篇新疆农业科学
  • 6篇杂草科学
  • 5篇西北农业学报
  • 4篇植物保护
  • 4篇农村科技
  • 3篇植物保护学报
  • 3篇中国糖料
  • 3篇农药
  • 2篇种子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麻业科学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2篇杂草学报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8篇2024
  • 8篇2023
  • 9篇2022
  • 16篇2021
  • 12篇2020
  • 4篇2019
  • 16篇2018
  • 10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1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晚熟甜瓜防病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被引量:7
2001年
杨渡翟文强李广阔马俊义阿地里艾来提伊米尔
关键词:甜瓜防病丰产栽培技术
麦叶蜂种群动态及4种杀虫剂对其室内活性与田间防效测定
2024年
[目的]明确麦叶蜂发生为害规律,筛选对麦叶蜂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虫剂,为麦叶蜂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点调查、室内叶片浸渍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明确麦叶蜂田间种群消长规律及4种杀虫剂对麦叶蜂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2017—2018年麦叶蜂幼虫发生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室内药后48 h,25 g/L溴氰菊酯乳油6.25~100 mg/L用量处理、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2.50~2000 mg/L用量处理、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530、5060 mg/L用量处理对麦叶蜂的致死率均超过75.00%。田间药后7 d时,25 g/L溴氰菊酯乳油9.375 g a.i./hm^(2)、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 g a.i./hm^(2)、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75.90 g a.i./hm^(2)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2.00 g a.i./hm^(2)对麦叶蜂幼虫的防治效果在84.13%~97.77%之间。[结论]麦叶蜂幼虫发生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25 g/L溴氰菊酯乳油、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对麦叶蜂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大田轮换使用。
沈煜洋李进邓菲菲孙婧婧李广阔高海峰
关键词:麦叶蜂种群动态杀虫剂室内生物活性
几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筛选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及合理的使用方法。【方法】采取室内盆栽接菌试验及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植株发病后喷雾防治,药后定期调查防治效果。【结果】药后10 d,250 g/L丙环唑乳油112.5 g a.i/hm2处理在室内及田间试验对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82.02%和74.02%,防治效果优于其它药剂处理的防效;其次是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35 g a.i/hm2处理,室内及田间试验防效分别为81.84%和67.24%;400 g/L氟硅唑乳油48 g a.i/hm2处理的室内及田间试验防效分别为69.25%和67.99%,对白粉病的防效也较好。25%乙嘧酚水悬浮剂187.5 g a.i/hm2处理、250 g/L已唑醇悬浮剂18.75 g a.i/hm2处理、10%苯醚菌酯悬浮剂12 g a.i/hm2处理在室内试验中对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但田间小区试验中防效略低。【结论】250 g/L丙环唑乳油112.5 g a.i/hm2处理、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35 g a.i/hm2处理、400 g/L氟硅唑乳油48 g a.i/hm2处理可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及危害,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高海峰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李广阔高永红雷钧杰王锁牢
关键词:杀菌剂小麦白粉病
杀虫剂减施和添加助剂对红枣-小麦间作麦田蚜虫防效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杀虫剂减量施用及添加助剂对红枣-小麦间作麦田蚜虫防效的影响,为杀虫剂减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定点调查各处理施药前后麦蚜的种群数量,评价5种常用杀虫剂减施及添加增效剂‘激健’对红枣-小麦间作麦田蚜虫防效的影响。【结果】药后7 d,22%噻虫·高氯氟SC减量20%~40%对麦蚜的防效为91.88%~94.22%,22%氟啶虫胺腈SC减量20%~40%对麦蚜的防效为89.30%~94.11%,70%噻虫嗪WG减量20%~40%对麦蚜的防效为80.08%~83.82%,与常规用量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供试药剂减量20%~40%时添加增效剂‘激健’对麦蚜的防效无显著影响。【结论】7 d内对麦蚜的控制达到较高水平,选择22%噻虫·高氯氟SC、22%氟啶虫胺腈SC或70%噻虫嗪WG减施40%人工喷雾即可。14 d内维持较好效果,5种杀虫剂减量施用20%~40%均可。在新疆南疆红枣-小麦间作田内人工喷雾防治小麦蚜虫时,可不添加。
沈煜洋洪高洁范贵强陈利雷钧杰李广阔高海峰
关键词:杀虫剂减量施用
小麦品种对白粉病抗性评价
2015年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从幼苗期至成株期各生育阶段均可受白粉病菌的侵染。在新疆各小麦种植区均有白粉病发生。轻病田减产5%~10%,重病田减产20%以上。其危害呈加重趋势。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因此,开展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研究,对抗病育种及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者在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评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各生态区的病原菌群体毒性的多样性,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抗病性表现不尽相同。
赵海燕高海峰李广阔赵思峰
关键词:小麦品种白粉病菌抗性评价小麦白粉病白粉病抗性生育阶段
一种具有护苗功能的除草剂喷施器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护苗功能的除草剂喷施器具,包括底座,底座两侧内均滑动套设有伸缩板,底座与伸缩板下端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底座上端焊接有一级支架,且一级支架上螺栓连接有二级支架。本实用新型利用可在底座两侧中实现伸缩的...
丁瑞丰 吴莉莉张航李广阔 张滋林白微微张仁福 周婷婷
文献传递
“南疆三地州高效现代特色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植保所承担课题完成2010年目标
2011年
由我院首次独立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南疆三地州高效现代特色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中,院植保所承担的"主要特色农作物和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顺利完成2010年目标。
李广阔徐兵强
关键词:植保南疆林果病虫害特色农作物特色农业
几种药剂处理种子对亚麻立枯病的防效被引量:1
2006年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适乐时悬浮剂、3.5%满适金悬浮剂、15%多.福悬浮剂种衣剂等几种药剂处理亚麻良种对亚麻出苗无不良影响,对亚麻苗期立枯病防效可达80%以上,且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李广阔王锁牢王剑韩星军王静楚振江
关键词:种衣剂
荒漠绿洲麦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及药效评价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区域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筛选对白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为荒漠绿洲生态区白粉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调查新疆不同生态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运用随机区组方法,定点调查各小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结果】新疆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阿克苏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重,病情指数分别为35.65、35.63和30.82,显著高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轻,病情指数分别为9.95和6.00。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和19%啶氧·丙环唑SC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4.94%和82.77%。23%醚菌·氟环唑SC、430 g/L戊唑醇SC、42%苯菌酮SC、43%氟嘧·戊唑醇SC、48%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和40%腈菌唑WP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64.57%~71.12%。【结论】新疆南部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显著重于北部地区,发生程度为3~5级。新疆北部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相对较轻,发生程度多为1~2级。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430 g/L戊唑醇SC、42%苯菌酮SC、43%氟嘧·戊唑醇SC、48%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和40%腈菌唑WP可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轮换使用。
陈利沈煜洋崔燕华张航杨安沛范贵强雷钧杰李广阔高海峰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杀菌剂药效评价
新疆小麦白粉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解新疆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多样性及其间关系,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2020年喀什、阿克苏、和田、昌吉、塔城共5个地区13个县市小麦白粉病菌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喀什、阿克苏、和田、昌吉、塔城小麦白粉病菌群体的遗传距离为0.0317~0.0945,塔城与阿克苏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近,和田与喀什的遗传距离最远;总体Nei 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571,群体Nei s内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175,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占总体变异的84.60%,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群体间基因流N m值为2.7490,表明新疆不同区域群体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Normalized Mantel Statistic分析表明,小麦白粉病菌群体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不大。
来汉林沈煜洋李月陈利李广阔崔燕华高海峰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菌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