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忠

作品数:222 被引量:905H指数:14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9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14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7篇缺血
  • 40篇细胞
  • 38篇卒中
  • 26篇梗死
  • 25篇血管
  • 25篇脑梗
  • 24篇血性
  • 24篇脑缺血
  • 23篇脑梗死
  • 22篇急性
  • 18篇出血
  • 17篇蛋白
  • 16篇脑卒中
  • 12篇手术
  • 12篇颅内
  • 11篇血管病
  • 10篇鼠脑
  • 10篇缺血后
  • 9篇血脑
  • 9篇急性脑梗死

机构

  • 222篇哈尔滨医科大...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4篇黑龙江省医院
  • 4篇齐齐哈尔市第...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牡丹江医学院
  • 2篇哈尔滨市第一...
  • 2篇北京市神经外...
  • 2篇山东医学高等...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哈尔滨第二四...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附...

作者

  • 222篇李国忠
  • 86篇钟镝
  • 30篇陈洪苹
  • 23篇李呼伦
  • 22篇王德生
  • 20篇赵秀丽
  • 15篇初明
  • 15篇钟震宇
  • 14篇金连弘
  • 13篇程玉
  • 13篇温世荣
  • 10篇尹燕红
  • 10篇李国霖
  • 9篇王广友
  • 9篇宋宇
  • 9篇段淑荣
  • 9篇钟照华
  • 8篇戴钦舜
  • 8篇孙博
  • 7篇王殿洪

传媒

  • 23篇中风与神经疾...
  • 13篇神经疾病与精...
  • 1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0篇脑与神经疾病...
  • 7篇中国临床神经...
  • 7篇医学综述
  • 7篇中国微侵袭神...
  • 7篇卒中与神经疾...
  • 6篇中华神经科杂...
  • 6篇中国神经免疫...
  • 6篇中华神经外科...
  • 6篇中国临床康复
  • 5篇黑龙江医学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6篇2022
  • 11篇2021
  • 12篇2020
  • 7篇2019
  • 11篇2018
  • 14篇2017
  • 11篇2016
  • 14篇2015
  • 13篇2014
  • 11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9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 16篇2004
  • 15篇2003
2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除入路在椎管内肿瘤中的应用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髓外肿瘤40例,髓内海绵状血管瘤3例;均采用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结果43例肿瘤均获全切除。随访6~48个月,术前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行颈、胸、腰椎x-线或M对复查,均未出现脊柱畸形,无肿瘤复发。结论对椎管内髓外良性肿瘤,半椎板切除入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最大限度保护脊柱的稳定性;对部分偏侧生长界限清楚的髓内肿瘤也可采用半椎板切除入路。
胡永珍王殿洪李国忠李敬文龚海东初明钟震宇徐坤
关键词:脊髓肿瘤手术入路半椎板切除
帕金森病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基因治疗是使用基因或遗传物质作为介质来改变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治疗方法.帕金森病的基因治疗是通过载体携带基因物质,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释放左旋多巴,改善临床症状.一些临床试验已得出初步结论,即通过对脑部特定区域提供靶向基因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有效[1].
彭超李国忠汤颖
关键词:靶向基因治疗帕金森病细胞生物学功能多巴胺能神经元
磷脂酶A2G6相关性神经变性病被引量:3
2014年
磷脂酶A2G6基因(phospholipase A2G6 gene,PLA2 G6)一直被认为是铁离子沉积性神经变性病的致病基因之一[1].2006年,Morgan等[1]与Shareef等[2]在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infantile neuroaxonal dystrophy,INAD)家系中定位并克隆了该基因.2009年Paisan-Ruiz等[3]在2个帕金森病家系中发现了PLA2G6基因突变,故PLA2G6基因也被命名为“PARK14”,即帕金森病相关基因14型.磷脂酶A2G6相关性神经变性病 (phospholipase A2G6-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PLAN)是指由PLA2G6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组临床表现不同的综合征.对PLAN的研究将为人们认识金属离子在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视角.我们将PLAN的临床特征和分子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王健李国忠汤颖
关键词:神经变性病磷脂酶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致病基因分子发病机制基因突变
脑缺血过程中自然杀伤细胞的参与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是否参与脑缺血损伤过程。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染技术,检测21例脑梗死死亡病例和大鼠脑缺血模型的脑缺血侧半球及非缺血半球NK细胞浸润、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表达。结果人脑缺血侧NK细胞数高于非缺血侧,缺血2d组增高2.14倍(P〈0.01);缺血2-5d组增高2.75倍(P〈0.01);缺血〉5d组增高2.41倍(P〈0.05)。大鼠缺血1h到第6天不同时间脑缺血侧与非缺血侧相比NK细胞数量增高,P值分别为:P1h〈0.05、P6h〈0.01、P12h〈0.001、P24h〈0.01、P48h〈0.05和P6d〈0.01,且缺血侧脑组织中大部分NK细胞表达IFN-γ,与非缺血侧相比双阳性细胞数P6d〈0.001。结论NK细胞参与了脑缺血损伤过程并表达IFN-γ具有生物活性。
赵恺孙博翟东旭王广友徐望舒王菁华李国忠金连弘李呼伦
关键词:脑缺血NK细胞IFN-Γ
脑卒中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调查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中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的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09年12月符合急性脑卒中诊断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有效病历85份,入院24~48 h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入院后24 h内与发病10~14 d分别进行mRs、NIHSS、GCS评分。入院前未诊断糖尿病的患者于发病7~14 d病情稳定后行标准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别测定0、2 hPG值;已确诊糖尿病的患者仅做餐后血糖监测,不做OGTT试验。检测后分为糖尿病组34例、糖调节受损组23例及正常糖耐量组28例。糖代谢分类参考2006年WHO糖尿病和中间型高血糖诊断标准。结果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中16例住院前已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占15.3%。69例未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经OGTT检查,其中新诊断糖尿病18例,占26.1%,糖调节受损23例,占33.3%;糖耐量正常28例,占40.6%。结论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中伴随着较高比例的糖代谢异常,通过常规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OGTT试验可以早期准确地发现这些患者。
由成金钟镝李国忠
关键词:脑卒中糖尿病糖调节受损葡萄糖耐量试验
长链非编码RNA在脑缺血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8年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 nt但缺少完整开放阅读框的RNA,通过多种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研究表明,脑缺血时脑组织lncRNA的表达发生显著改变,并参与了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文章就近年来有关lncRNA在脑缺血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期望为今后缺血性卒中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苏茜李国忠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基因表达调控
中国多发性硬化临床特点及诊断难点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总结中国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难点。方法基于中国多发性硬化调研项目结果,回顾性分析557名多发性硬化患者。分组对比人口学特征、临床特点、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评分(Kurtzke 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诊断类型、发病后就诊及确诊时间等。结果557名患者中,女性与男性比例为2.09∶1,平均发病年龄为(34.9±11.2)岁。平均病程(66.8±61.5)个月。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RRMS)是主要诊断类型(69.3%)。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运动症状(62.1%)。EDSS评分中位数2.5分。发病频率集中在每年发作1次(23.9%)和每2~4年发作1次(21.9%)。83.9%的患者在发病后立即就诊,发病到就诊的平均时间为(0.28±1.11)年。55.1%的患者首次就诊即确诊,首诊到确诊的平均时长为(0.91±2.36)年。与RRMS相比,进展型MS的病程长度、感觉症状、括约肌障碍比例及EDSS显著增加。结论中国人群MS的临床特点与高加索人种部分相似,如发病年龄、性别、症状构成及比例,同时中国人群MS也具有自己的特征,如较低的RRMS比例、较低的疾病严重程度。对于多发性硬化这种疾病的知晓率低、发病后未及时就诊、首次发作不能确诊是诊断的难点,今后需通过提高普通人群和基层医生对MS的认识来缩短就诊及确诊时间。
刘翕然徐雁王维治王丽华张美妮李春阳董会卿李国忠刘洪波付锦金涛管阳太檀国军郭力张星虎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时机和临床预后关系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后的不同治疗时机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在我科入住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1272例,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2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1001例,然后按照发病时间的长短分为7组:发病3h内组;发病3-6h内组;发病6-12h内组;发病12-24h内组;发病3天内组;发病3-7天内组;发病7天以上组,各组均应用常规方法治疗,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比较其临床预后与治疗时机的关系.结果:以入出院患者的入出院症状、体征、影像学变化为评判标准判断预后,各组别之间相互比较发现,各组间临床预后与治疗时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预后情况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不同治疗时间和临床预后有关,来院时间越早,其临床预后越好,尤其对发病时间较短的就诊患者其远期预后的干预意义深远.
韩树海李国忠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
维甲酸、地塞米松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联合诱导生长激素细胞分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维甲酸(RA)、地塞米松(Dex)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在诱导生长激素(GH)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胚胎垂体细胞,将RA(10-6mol/L)、Dex(50 nmol/L)和GHRH(10-7mol/L)单独或联合应用6 d,诱导大鼠胚胎垂体细胞分化,利用免疫组化检测GH阳性细胞百分比,放射免疫分析检测培养液的上清液中GH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独应用RA显著增加GH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和GH的含量(P<0.05),而单独应用Dex和GHRH均无此作用(P>0.05);RA诱导4 d后,再加入Dex诱导2 d,其诱导效应较单独应用RA明显增强(P<0.05),而加入GHRH则不起作用(P>0.05);RA和Dex联合诱导4 d后,再加入GHRH诱导2 d,其诱导效应较RA和Dex联合诱导明显增强(P<0.01)。结论RA能够促进GH细胞的早期分化,Dex和GHRH则不能;RA能够与Dex、GHRH发挥协同效应,诱导GH细胞分化。
吕文明张广会杨光蔺友志李国忠王伟军程玉
关键词:维甲酸地塞米松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分化
脑微出血研究现状被引量:3
2020年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脑小血管发生病变、血液渗漏出血管、含铁血黄素沉积在血管周围的一种病理状态,是脑小血管病的一种类型[1].在影像学上,脑微出血的定义为磁敏感加权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上圆形或卵圆形,直径≤5mm的低信号病灶。目前认为脑微出血可引起多种临床表现,尤其是引起认知障碍、脑卒中、增加卒中后抑郁的风险。本文对脑微出血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以及临床表现加以综述。1.流行病学在临床中,CMBs并不少见。CMBs的检出率可因影像学水平、人群年龄、病理状态、人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韩百超钟镝李国忠
关键词:脑微出血CEREBRAL病理状态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