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
- 作品数:17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红十字中心血站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缺铁性贫血患者输注PRC前后血清EPO和SF水平的观察
- 2008年
-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PRC)前后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和铁蛋白(SF)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了输注PRC前后血清EPO和SF水平的检测,并以3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在输注PRC前血清EP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SF则显著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2周后血清EPO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SF与正常人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注PRC对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李克勤吕海军李兴华
-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悬浮红细胞红细胞生成素铁蛋白
- 胃溃疡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浆神经降压素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
- 2000年
- 李克勤何浩明
- 关键词:胃溃疡外科手术血浆神经降压素
- SF、Alb RIA在流行性出血热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 1994年
- 铁蛋白是一种棕色的含铁蛋白质复合物,分子量为450,000,主要在肝脏合成,存在于肝、脾、骨髓组织中。是诊断早期缺铁的敏感指标。尿Alb是判别肾功能损害程度的灵敏指标。本文报道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铁蛋白和尿中白蛋白含量的变化,并就临床意义作初步探讨。
- 李克勤何浩明朱崇尧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RIA骨髓组织白质铁蛋白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L、GH RIA
- 1997年
-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它与内分泌激素有密切的关系。为此,我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91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PRL、GH的放射免疫分析,现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一)正常人:35人(男20,女15),均为我院门诊体检合格的健康人,均无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疾患,肝、肾功能试验正常,年龄20~28岁,平均23.5岁。 (二)乙肝患者:91人。均为临床上明确诊断的住院患者,按1984年(南宁)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乙肝诊断标准分型,其中急肝30例,慢活肝32例,慢迁肝15例,肝硬化10例,肝癌4例,乙肝病毒学血清标志为阳性。 二、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
- 李克勤何浩明田小平
-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PRLGH放射免疫法
- 光照灭活病毒法对血浆成分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了光照灭活病毒法对血浆中诸成分的免疫活性及生物指标的影响。方法:应用ZBK-YBM-01仪器于可见光下,在室温照射30min。结果:除凝血因子PT、KPTT有一定程度的延长外,其它血浆白蛋白、葡萄糖、无机盐、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及血浆pH值均未受影响。血浆经蛋白电泳分析,电泳迁移率与未照射前组相同。结论:光照灭活病毒法对大多数血浆成分的影响不明显,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克勤汪玲郁正芹相恒泉袁海涛
- 关键词:病毒灭活血浆成分
- 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在肝硬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对 33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TGF β1含量测定 ,并以 35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正常人血清TGF β1含量为 33.8± 12 .5ng/ml,肝硬化无腹水组含量为 4 0 .2± 15 .4ng/ml,肝硬化有腹水组含量为 6 1.4± 2 5 .8ng/ml,正常人和肝硬化无腹水组与肝硬化有腹水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TGF β1含量的变化 。
- 李克勤何浩明冯岚苏彩女
- 关键词:血清肝硬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
- 子宫癌患者血清中TNF、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子宫癌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 32例子宫癌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白细胞介素 - 8(IL - 8)水平 ,并与 35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子宫癌患者血清中 TNF、IL- 8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 (P<0 .0 1)。结论 测定子宫癌患者血清中 TNF、IL -
- 李克勤曹传蕴田小平
- 关键词:子宫癌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8
- 献血者ABO、Rh及MN血型基因频率的分布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连云港地区汉族献血者ABO、Rh及MN血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对75 123例献血者进行ABO、Rh及MN血型分型,Rh阴性血型进行C、c、D、E、e基因分型和MN血型系统中的M、N抗原检测,计算各基因频率。结果:在ABO血型中,A、B、O和AB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9.82%、35.18%、23.04%和11.96%,基因频率分别为p=0.2370,q=0.2380,r=0.48;Rh阴性占0.43%,Rh血型基因频率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MN血型分布规律MN>N>M,基因频率m=0.4742,n=0.5258。结论:开展对ABO、Rh及MN血型基因频率分析,对建立血源队伍、满足临床用血有重要意义。
- 相恒泉郁正芹吕海军袁海涛姚勇李克勤
- 关键词:AB0血型RH血型MN血型基因频率
- 缺铁性贫血患者输注PRC前后血清SF、FA和VitB_(12)水平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了缺铁性贫血(IDA)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PRC)前后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2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了输注PRC前后血清SF、FA和VitB12水平测定,并以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在输注PRC前血清SF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FA、VitB1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2周后除SF水平与正常人比较仍有差异外(P<0.05),而FA和VitB12水平则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注PRC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刘洪书李兴华李克勤
-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悬浮红细胞铁蛋白维生素B12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的观察
- 1995年
- 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简称CP)是一种含铜的具有氧化酶活性的α2糖蛋白,95%以上的血清铜与之牢固结合,显蓝色,故称铜蓝蛋白。有关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中铜蓝蛋白的水平国内报道不多,本文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 李克勤何浩明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铜蓝蛋白CP糖蛋白氧化酶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