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健

作品数:22 被引量:126H指数:7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自贡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糖尿
  • 15篇糖尿病
  • 7篇糖尿病患者
  • 7篇2型糖尿
  • 7篇2型糖尿病
  • 7篇病患
  • 5篇2型糖尿病患...
  • 3篇血糖
  • 3篇甲状腺
  • 3篇高龄
  • 3篇病变
  • 2篇动脉
  • 2篇药物
  • 2篇药物敏感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糖尿病合并
  • 2篇内中膜
  • 2篇内中膜厚度
  • 2篇中膜

机构

  • 22篇自贡市第一人...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22篇李健
  • 12篇余兰
  • 3篇王珩
  • 2篇陈喻
  • 2篇陈隽
  • 2篇王坤
  • 2篇余建洪
  • 2篇王明才
  • 1篇刘跃辉
  • 1篇邓治平
  • 1篇范霞
  • 1篇袁朝伟
  • 1篇王珩
  • 1篇王慧

传媒

  • 3篇中国糖尿病杂...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重庆医学
  • 2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凝血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初诊T2DM患者60例,检测假性血友病因子(v WF)、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原片段(F1+2)等指标并行动态血糖监测72 h,据结果分为血糖波动大组:平均血糖(MBG)≤3×血糖标准差(SDBG),血糖波动小组:MBG>3×SDBG。分析血糖波动与v WF、TM、F1+2之间的关系。结果血糖波动大组患者TG、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v WF、TM、F1+2较血糖波动小组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MAGE分别与v WF、TM、F1+2呈正相关(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AGE为v WF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G、MAGE、LDL-C为TM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FPG、MMAGE为F1+2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 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血管内凝血活性密切相关,血糖波动幅度越大,血管内凝血活性越强,血液越高凝。减轻血糖波动,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应作为T2DM防治的重要措施。
李健王珩毕兵彭庆远吴嘉俐王慧王坤陈隽
关键词:血糖波动2型糖尿病凝血功能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高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和甲钴胺联合治疗对高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医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97例。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将其设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7),观察组采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评估并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氧化应激指标、神经传导速度、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对照组均更快,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依帕司他和甲钴胺联合治疗,可促进临床相关症状的缓解,增加神经传导速度,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刘跃辉邓慧远李健齐云飞
关键词:高龄依帕司他甲钴胺神经传导速度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颈动脉僵硬度、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2年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也是脑卒中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近来有学者^[1,2]认为动脉功能的改变早于结构的改变,在动脉内中膜增厚之前,血管僵硬度已逐渐升高。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能更最准确地诊断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本研究探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
李健余兰陈隽
关键词:内中膜厚度僵硬度2型糖尿病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2020年细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了解2018—2020年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以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0年门诊和住院患者培养标本分离的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检测法进行药敏试验,利用WHONET5.6软件对细菌耐药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共分离12658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630株,占28.7%;革兰阴性菌9028株,占71.3%。居前五位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28.9%)、肺炎克雷伯菌(10.2%)、金黄色葡萄球菌(9.5%)、铜绿假单胞菌(7.7%)、肺炎链球菌(5.3%)。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检出率分别为20.7%和72.4%,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屎肠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约为70.0%。非脑脊液肺炎链球菌分离株对青霉素敏感率很高。肠杆菌目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敏感,耐药率均低于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较低,小于8.0%和5.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约为64.0%和60.0%。结论临床分离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大多呈逐年上升趋势,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及医院感染防控,做好耐药监测工作。
张肃川余建洪陈喻韦英李健
关键词:细菌耐药监测病原菌抗菌药物药物敏感性试验多重耐药菌
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患者发生急性肾梗死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6年
报道1例76岁T2DM合并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患者,因"心累气紧1月"入院,甲状腺毒症、高血糖及心力衰竭明显。予纠正心力衰竭、降糖及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治疗3 d突发腹痛,增强CT确诊为"急性肾梗死"。积极抗凝、扩血管等治疗有效。因急性肾梗死少见及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被漏诊或误诊,导致肾损伤。提高对急性肾梗死的认识及临床警觉性,及早干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房颤等危险因素极其重要。
李健王珩
关键词:急性肾梗死
经皮超声电导透入前列地尔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经皮超声电导透入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9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分为静脉组、外用组和联合组3组。3组患者均给予积极的代谢调节、抗感染、局部创面清创换药、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静脉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脉注射,每天1次,外用组溃疡局部区域给予前列地尔5μg经皮超声电导透入,每天2次,联合组给予每天1次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脉注射+每天2次溃疡局部区域5μg前列地尔经皮超声电导透入,疗程4周,观察各组溃疡的愈合情况。结果静脉组患者TcPo2、ABI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11±9.21)mm Hg vs.(35.14±10.4)mm Hg,P>0.05],[(0.54±0.10)vs.(0.53±0.07),P>0.05];外用组TcP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41.52±12.5)mm Hg vs.(34.33±13.1)mm Hg,P<0.05],但ABI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5±0.08)vs.(0.52±0.11),P>0.05];联合组TcPo2、ABI较治疗前明显升高[(46.35±11.2)mm Hg vs.(33.94±10.5)mm Hg,P<0.01],[(0.60±0.12)vs.(0.54±0.10),P<0.05]。治疗结束后,外用组、联合组TcPo2较静脉组升高,其中联合组最高(F=6.273,P=0.012);联合组ABI较其余2组明显升高,静脉组和外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800,P=0.032)。治疗1个月,3组83例患者组间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20,P=0.006),其中外用组愈合率较静脉组升高[(71.4±10.6)%vs.(68.5±10.5)%,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愈合率明显高于静脉组和外用组[(77.7±11.9)%vs.(68.5±10.5)%,P<0.05;(77.7±11.9)%vs.(71.4±1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3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738,P=0.000),外用组创面愈合时间较静脉组缩短[(70.3±10.4)d vs.(78.2±15.3)d,P<0.05],联合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静脉组和外用组[(62.6±11.6)d vs.(78.2±15.3)d,P<0.01;(62.6±11.6)d vs.(70.3±10.4)d,P<0.05]。3组患者总截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9,P=0.870)�
李健余兰王珩王明才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前列腺素E1
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急性溶血一例报道被引量:7
2015年
报道1例高龄T2DM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予安痛定后出现急性溶血,G-6-PD与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比值低于正常,提示G-6-PD缺乏症。降糖、抗感染、碱化尿液及输血等治疗有效。高血糖增加急性溶血的风险,在G-6-PD缺乏症高发区的糖尿病患者应积极筛查G-6-PD活性。
李健
关键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溶血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自发性气胸2例
2011年
例1患者女,56岁,因突发胸痛、呼吸困难伴心累气促2+h入院。患者2+h前短暂右胸痛后,出现明显呼吸窘迫,伴心累气促、烦躁不安。有“甲亢”病史,停药半年。查体:BP140/88mmHg.明显消瘦,烦躁不安。呼吸稍快,R23次/min。
李健余兰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自发性气胸突发胸痛烦躁不安呼吸窘迫气促
Graves甲亢并肝功能损害肝炎标志物的测定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测定Graves甲亢并肝功异常患者肝炎病毒学指标,探讨甲亢肝损害的可能原因。方法 GD甲亢并肝功损害患者200例,病程1~32个月,年龄19~62岁,男62例,女138例,均为初诊的未用过抗甲亢药物及其他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的甲亢并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测定肝功能,肝炎标志物(甲、乙、丙、丁、戊),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对造成肝损害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GD甲亢并肝功能损害的程度:轻度56.5%,中度43%,重度损害0.5%。造成肝功能损害的病因:病毒性肝炎16.5%,自身免疫性肝炎0.5%,甲亢性肝功能损害83%。结论 GD肝功损害的程度大多数为轻度、中度,GD甲亢并肝损害的病因最常见的为甲亢自身,其次为病毒性肝炎,重度损害多为自身免疫性肝炎。
袁朝伟李健
关键词:肝功能损害肝炎标志物
贝前列腺素钠联合西洛他唑治疗高龄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贝前列腺素钠联合西洛他唑对高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PAD)的疗效。方法将48例高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周24例):实验组患者服用贝前列腺素钠20μg每日三次及西洛他唑口服(第一周50 mg bid,第二周开始100 mg bid);对照组仅给予均给予口服西洛他唑(第一周50 mg bid,第二周开始100 mgbid);两组受试者均据病情予降糖、降压、调脂等基础治疗,总疗程24周。观察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足背动脉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下肢间隙性跛行、疼痛、麻木感及溃疡倾向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后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足背动脉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其中实验组前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西洛他唑相比,贝前列腺素钠联合西洛他唑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有效且安全性较好。
李健周义录范霞
关键词:西洛他唑糖尿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