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 作品数:26 被引量:11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sIL-2R水平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检测和分析,评价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免疫功能。方法80例接受标准肿瘤根治术的胃癌患者,分别于入院后第2天(术前)和术后第7天和第21天,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包括CD3^+、CD4^+细胞数量及CD4^+/CD8^+细胞比值(CD3^+、CD4^+、CD4^+/CD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IL-2R水平,以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分析胃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sIL-2R水平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术前胃癌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明显降低(P<0.05),血清sIL-2R水平则显著增高(P<0.05);Ⅲ、Ⅳ期胃癌患者较Ⅰ、Ⅱ期的改变更为显著(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第7天胃癌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显著降低(P<0.05),而血清sIL-2R水平明显升高(P<0.05),至术后21 d逐步恢复至术前水平,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低下,Ⅲ、Ⅳ期患者尤为明显。外科手术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也抑制了患者的免疫功能。
- 胡梅洁顾玮孙颖王吉李健
- 关键词:T细胞亚群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围手术期胃癌
- 133例胃癌患者的超声内镜术前分期结果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对胃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探讨超声内镜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33例术前接受超声内镜检查并行临床分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前TN分期情况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内镜对胃癌术前T分期判断的总体准确率为81.20%,其中T1和T4准确率较高,分别为91.67%和85.0%,而T2和T3的准确率较低,分别为74.29%和70.0%;在T分期中,存在着分期过深或过浅的现象,本组8例分期过深,17例分期过浅;超声内镜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呈高度一致性。N分期判断的总体准确率为78.95%,对淋巴结阳性的判断正确率较低(66.10%)。结论超声内镜能较准确地判断胃癌TN分期,可为治疗方案的合理制订提供依据。
- 郑雄李健孙颖胡梅洁王吉
- 关键词:胃肿瘤超声内镜胃癌术前分期
- 色素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 2010年
- 背景: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目的:探讨色素内镜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08年1月-2009年7月普通内镜检查示可疑胃黏膜病变者115例,比较普通内镜和色素内镜的总体诊断符合率和早期胃癌检出率.结果:病理检查示,炎性增生27例(23.5%).胃溃疡57例(49.6%),早期胃癌15例(13.O%).进展期胃癌15例(13.O%),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例(0.9%).色素内镜的总体诊断符合率和早期胃癌检出率均略高于普通内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1%对86.8%,P〉0.05 80.O%对66.7%,P〉0.05).结论:色素内镜可增加病灶清晰度,有提高总体诊断符合率和早期胃癌检出率的趋势,其临床应用价值还有待大样本研究证实.
- 郑雄胡梅洁李健刘进进马瑾
- 关键词:胃肿瘤胃镜检查靛蓝二磺酸钠病理学
- 以黄疸、肝大起病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以肝大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黄疸、肝大为首发症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以肝大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通过羟基脲降白细胞数量,糖皮质激素退黄疸等对症支持治疗,继以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血象改善且肝大明显消退.结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确切.
- 杨晨敏李健
- 关键词:黄疸肝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甲磺酸伊马替尼
- 抗氧化剂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对大鼠和胃溃疡患者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用乙醇灌胃造模,给予抗氧化剂银杏制剂预防胃粘膜损伤,测定胃粘膜和血中的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胃溃疡患者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同时服用硒卡拉胶囊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胃粘膜中的LPO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银杏预防组大鼠胃粘膜和血中的LPO含量均明显低于乙醇模型组(P<0.05和P<0.01)。胃溃疡患者服用硒卡拉胶囊治疗后,胃粘膜中LPO含量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结论:抗氧化剂银杏制剂和硒卡拉胶囊对大鼠和胃溃疡患者由氧自由基所致的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
- 李健屠柏强刘进进郑雄戴屹东
- 关键词:氧自由基抗氧化药胃粘膜损伤胃溃疡
- 谷胱甘肽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 2000年
- 屠柏强李健王美娟郑雄戴屹东姚明辉鲁映青
- 关键词:胃粘膜谷胱甘肽
- 超声内镜对胃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在胃癌术前TN分期的正确性,提高超声内镜诊断水平。方法:133例经胃镜及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于术前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和TN分期,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分期比较。结果:超声内镜对胃癌术前T分期判断的总体准确率为81.20%,其中对T1和T4正确率较高,分别为91.67%和85.0%,而T2和T3的正确率较低,分别为74.29%和70.0%。在T分期中存在着分期过深或过浅的现象,8例分期过深,17例分期过浅,T1和T4正确率较高,而T2和T3正确率稍低。超声内镜胃癌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呈高度一致性(P<0.01)。N分期判断的总体准确率78.95%,淋巴结阳性和阴性的正确率分别为66.10%和89.19%,与术后病理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内镜能较准确地判断胃癌TN分期,可为医生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郑雄孙颖胡梅洁王吉李健
- 关键词:胃肿瘤超声内镜术前分期
- pS2/TFF1蛋白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背景:pS2/TFF1蛋白属于三叶因子家族,是一类具有胃肠道黏膜保护和修复作用的生长因子类小分子多肽物质,研究pS2/TFF1蛋白可能为胃癌的防治开辟新的思路.目的:观察pS2/TFF1蛋白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37例异型增生、46例胃癌和30名健康志愿者胃黏膜组织中pS2/TFF1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组织中,pS2/TFF1蛋白阳性表达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分别为100%、93.3%、82.9%、78.0%、62.2%、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异型增生组和胃癌组pS2/TFF1蛋白阳性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而后三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2/TFF1蛋白表达降低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有望成为诊断胃癌的标记物.
- 顾玮李健张叶丽孙颖马瑾胡梅洁
- 关键词:胃肿瘤癌前状态免疫组织化学
- 胃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背景:胃癌对化疗药物原发或继发不敏感可致肿瘤多药耐药。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Bcl-xL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胃癌手术标本113例,每例标本选取肿瘤组织、距病灶5 cm以上的正常胃黏膜组织各1块。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gp、GST-π、Bcl-xL的定位和表达,并与胃癌主要临床病理特征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胃癌组织的P-gp、GST-π、Bcl-xL阳性表达率(48.7%对5.3%,P<0.05;62.8%对25.7%,P<0.05;83.2%对23.0%,P<0.05)和高表达率(18.6%对0%,P<0.05;23.9%对0%,P<0.05;71.7%对0%,P<0.05)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组织P-gp、GST-π、Bcl-xL三者间表达呈正相关(P<0.05)。胃癌组织GST-π、Bcl-xL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胃癌组织P-gp、GST-π、Bcl-xL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不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gp、GST-π、Bcl-xL表达与胃癌的发生相关,且肿瘤组织GST-π、Bcl-xL表达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 胡梅洁袁耀宗孙颖李健顾玮
- 关键词:胃肿瘤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质类P糖蛋白
- 胃癌患者外周血miR-183水平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mi R-183水平在胃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实时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76例胃癌患者及同期26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清mi R-183的水平,分析mi R-183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mi R-18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4.798±0.267 vs 0.904±0.067,P=0.000)。mi R-183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 R-183在预测胃癌发生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8(95%CI为0.955~1.001),敏感度为93.42%,特异度为92.31%;在预测胃癌转移(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时,其AUC值为0.643(95%CI为0.507~0.780),敏感度为67.31%,特异度为58.33%。结论·mi R-183在血清中的水平上调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上调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mi R-183可能成为胃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
- 孙颖马瑾胡梅洁郑雄李健顾玮
- 关键词:微小RNA胃癌TNM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