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平
- 作品数:53 被引量:687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学更多>>
- 北方森林对地面积雪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 利用芬兰境内Hyytiala站点两个积雪年度(2003—2004,2004—2005)的气象资料驱动多层积雪模型SAST和陆面过程模式队TS模拟了高纬度地区松树林对冠层下方积雪过程的影响。在冬季积雪初期,太阳辐射很弱,与...
- 李伟平罗勇夏坤
- 关键词:积雪融雪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和大尺度流场的热力适应被引量:40
- 2001年
- 使用1986~1995年7月逐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位涡方程进行了盛夏季节大气环流场对于青藏高原热源强迫适应调整的诊断分析.揭示了夏季高原上空低层气旋式及高层反气旋式环流结构稳定维持的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高原加热作用造成的低层正涡源是低层气旋式环流得以稳定维持的重要原因.而边界层摩擦产生的负位涡是平衡正位涡的主要因素.加热还在高原上空形成负位涡,侧边界位涡通量收支的分析表明,西边界和南边界有净的正位涡向外输送,但小于东边界和北边界的负位涡向外输出,高原上空大气因而成为影响盛夏大气环流的负涡源.这也是青藏高原上空强大而稳定的反气旋环流得以维持的重要因素.
- 刘新吴国雄李伟平刘屹岷
- 关键词:青藏高原非绝热加热热力适应低压环流反气旋环流
- 年际时间尺度上全球植被与大气相互作用的诊断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利用NOAA AVHRR得到的19年(1982-2000)全球月平均的叶面积指数(LAI)与ERA40近地面气温和CMAP降水进行时滞相关分析,并研究了LAI的年际变化对后期温度、降水的反馈作用。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LAI与同期气温的相关性更好,30°N以北(以南)基本上为正(负)相关。LAI滞后一个月时,北半球中低纬度和20°S以南大部地区LAI与降水的正相关更强;而在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部和南半球热带地区,LAI与前一个月温度的关系更密切。LAI与温度的相关性在春、秋季最明显,LAI与降水的关系在雨季最密切。LAI对气温比较显著的正反馈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20°S以南大部地区为比较显著的负反馈。LAI对降水比较显著的正反馈分散在北美大陆西北部、东欧平原南部、欧亚大陆东北部和热带沿海地区。中高纬度(尤其是北半球)大部分地区LAI对气温、降水反馈部分的解释方差达到总方差的20%以上。
- 李伟平季劲钧董文杰刘新
- 关键词:年际变化时滞相关
- 北京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研发进展——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8
- 2014年
- 较全面地介绍了北京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BCC_CSM)研发所取得的一些进展及其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全球近280 km较低分辨率的全球海-陆-气-冰-生物多圈层耦合的气候系统模式BCC_CSM1.1和110 km中等大气分辨率的BCC_CSM1.1(m),以及大气、陆面、海洋、海冰各分量模式的发展。BCC_CSM1.1和BCC_CSM1.1(m)气候系统模式均包含了全球碳循环和动态植被过程。当给定全球人类活动导致的碳源排放后,就可以模拟和预估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BCC_CSM1.1和BCC_CSM1.1(m)已应用于IPCC AR5模式比较,为中外开展气候变化机理分析和未来气候变化预估提供了大量的试验数据。还介绍了BCC_CSM1.1和BCC_CSM1.1(m)参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大量试验分析评估结果,BCC_CSM能够较好地模拟20世纪气温和降水等气候平均态和季节变化特征,以及近1000年的历史气候变化,所预估的未来100年气候变化与国际上其他模式的CMIP5试验预估结果相当。初步的分析表明,分辨率相对高的BCC_CSM1.1(m)在区域气候平均态的模拟上优于分辨率较低的BCC_CSM1.1。
- 吴统文宋连春李伟平王在志张华辛晓歌张艳武张莉李江龙吴方华刘一鸣张芳史学丽储敏张洁房永杰汪方路屹雄刘向文魏敏刘茜霞周文艳董敏赵其庚季劲钧Laurent Li周明煜
- 关键词:大气环流模式陆面过程模式海洋环流模式
- 亚非季风区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 李伟平
- 关键词:季风水汽输送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季节突变
- 一套新的30年全球台站逐日降水资料集:质量控制和评估被引量:1
- 2011年
- 对来自全球无线通讯系统(GTS)1980—2009年全球台站逐日降水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评估。有效地过滤了错误和不可靠的观测记录,构建了一套新的全球台站逐日降水资料集。利用CMAP和GPCP降水产品进行的检验评估表明,新资料集月降水具有良好的频率分布和空间结构一致性。新资料集与CMAP和GPCP降水的全球平均时间相关系数从质量控制前的0.24提高到0.70左右,均方根误差则从12 mm/d减小到1 mm/d。在亚洲,新资料集与CMAP和GPCP具有一致的年际变化特征。在全球不同地区,新资料集的季节变化与CMAP和GPCP较为吻合。
- 聂肃平罗勇李伟平吴统文
- 关键词:逐日降水
- 中国东部初春水分循环季节推进过程的年代际突变
- 春季是大气环流由冬季向夏季转型的关键时期,春季水分循环状况对于农业播种和农作物初期生长至关重要.本研究发现,初春季节推进中,中国东部地区的水分收支存在显著的年代际突变现象.利用实测降水资料、ECMWF和NCEP/N(CA...
- 赵瑞霞张宏吴国雄李伟平石爱丽
- 关键词:水分循环年代际突变
- 陆面模式中不同植被辐射模式的对比被引量:4
- 2018年
- 针对目前在陆面过程数值模拟研究中对于地表植被冠层辐射传输参数化方案精确性不足的问题,在植被二流辐射传输模式基础上新发展了一个描述太阳短波辐射在植被中传输的冠层四流辐射传输模式.为了更好地评估新发展的四流模式在模式应用中的模拟性能,依据陆面模式中定义的16种植被参数给定四流模式和二流模式独立试验中需要的参数,开展多组离线的独立理想实验,计算16种植被冠层在不同太阳高度角以及不同叶面积指数时的反照率、透射率以及吸收率.独立试验结果表明,太阳高度角对于短波在植被内的辐射传输过程影响比较显著,两个模式对于反照率、透射率和吸收率的模拟差别随不同种类植被呈现不同特征.将四流模式耦合到陆面模式中进行数值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四流模式后,能够改善陆面模式在全球多数区域对陆面地表反照率、叶面积指数和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结果.
- 周文艳罗勇李伟平史学丽张艳武
- 关键词:辐射传输模式陆面模式
- 中国东部初春水分循环季节推进过程的年代际突变
- 春季是大气环流由冬季向夏季转型的关键时期,春季水分循环状况对于农业播种和农作物初期生长至关重要.本研究发现,初春季节推进中,中国东部地区的水分收支存在显著的年代际突变现象.利用实测降水资料、ECMWF和NCEP/N(CA...
- 赵瑞霞张宏吴国雄李伟平石爱丽
- 关键词:水分循环年代际突变
- 文献传递
- 河套地区植被年际变化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 利用NCEP/GCM(T42L18)与SSiB耦合模式和有年际变化的ISLSCP叶面积指数、植被覆盖率资料,对1987(干旱年)和1988(湿润年)两个典型年份进行模拟,试图揭示植被在年际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植被通过改变表...
- 李伟平薛永康
- 关键词:植被年际变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