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为

作品数:83 被引量:609H指数:15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生物学
  • 17篇农业科学
  • 14篇天文地球
  • 7篇文化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核科学技术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碳酸酐酶
  • 18篇岩溶
  • 11篇微生物
  • 9篇土壤
  • 8篇黄荆
  • 7篇蒸腾
  • 6篇岩溶生态
  • 6篇岩溶生态系统
  • 6篇蒸腾作用
  • 6篇教学
  • 5篇岩溶区
  • 5篇沼气
  • 5篇西南岩溶
  • 5篇细菌
  • 4篇石灰岩
  • 4篇束流
  • 4篇碳酸
  • 4篇碳酸盐
  • 4篇静电偏转
  • 4篇灰岩

机构

  • 8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0篇教育部
  • 6篇国土资源部
  • 6篇黄冈师范学院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塔里木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联合国教科文...

作者

  • 83篇李为
  • 64篇余龙江
  • 22篇栗茂腾
  • 11篇周蓬蓬
  • 10篇朱敏
  • 10篇吴耿
  • 8篇吴元喜
  • 6篇项俊
  • 6篇鲁明波
  • 6篇吴云
  • 6篇刘彦
  • 5篇袁道先
  • 5篇王健
  • 5篇敖明章
  • 5篇唐凯
  • 5篇申泰铭
  • 5篇付春华
  • 5篇曹龙
  • 5篇李小飞
  • 5篇陈曲珊

传媒

  • 5篇中国岩溶
  • 3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植物学通报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土壤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国际学术动态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高教论坛
  • 2篇生态环境
  • 2篇高校生物学教...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1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8篇2004
  • 5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生物生态学领域的研究动向被引量:2
2007年
第11届国际微生物生态大会(ISME-11,11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Microbial Ecology)于2006年8月20-25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隐藏的力量——微生物群落的作用(The Hidden Powers-Microbial Communitiesin Action)”。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60多个国家,共2000余人。中国大陆地区有19名代表到会。
余龙江李为
关键词: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群落
西南岩溶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生物学诊断及其治理的生物技术措施被引量:12
2006年
岩溶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在分析典型岩溶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类型和数量、土壤酶活性、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基础上,从生态恢复的生物途径角度,提出可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及其多样性等主要生物学微观与宏观指标来科学评价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同时,针对西南脆弱的岩溶生态系统特点,提出了相应治理的生物技术措施。
余龙江李为栗茂腾李涛
关键词:岩溶生态系统脆弱性
不同种类微生物及其碳酸酐酶对CO_2-H_2O-碳酸盐系统中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被引量:9
2014年
以从西南岩溶地区土壤中筛选出来的产碳酸酐酶(CA)的典型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为材料,研究比较了不同种类微生物及其CA对CO2-H2O-碳酸盐系统中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结果表明,实验所用的3种典型微生物均对石灰岩和白云岩有明显溶蚀作用,真菌的溶蚀效果最显著,而且微生物CA对石灰岩具有明显的酶促溶蚀效果。微生物对石灰岩的溶蚀能力强于白云岩,加入石灰岩的真菌试验组中Ca2+浓度比加入白云岩的真菌试验组高8.0%,而且,真菌CA对白云岩的溶蚀能力明显强于石灰岩。上述结果为研究微生物及其CA在岩溶碳汇中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申泰铭邢必果李为余龙江
关键词:放线菌碳酸酐酶溶蚀
西南喀斯特地区黄荆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选取桂林丫吉岩溶试验场优势植物黄荆(Vitex negundoL.)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同条件下黄荆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 i)和蒸腾速率(Tr)等光合作用特性的日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双峰型"曲线,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导度曲线总体呈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日变化表现出单峰曲线;蒸腾速率(Tr)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基本一致,但主峰较净光合速率Pn主峰滞后1 h,也出现了"午休"现象。
项俊李为方元平吴雪玲吴耿
关键词:光合作用日变化黄荆
一种清热止渴保健饮料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热止渴保健饮料及制备方法,它是以芦根、桑椹子、黄芪、白茅根、山楂等中药材为原料,将原料洗净、浸泡后热提两次,粗滤,合并提取液,经离心后,先后加入果胶酶和抗沉淀剂对上清液进行处理,再加入其它辅料,用纯净水...
余龙江吴元喜李为金文闻周蓬蓬朱敏
文献传递
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生物岩溶作用研究
我国西南岩溶区占全国岩溶总面积的近1/3,岩溶生态系统非常脆弱,部分岩溶区的石漠化趋势严重。认识和掌握西南脆弱岩溶生态系统生物的特点及其与岩溶环境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深入开展西南脆弱岩溶生态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为实现西南岩...
余龙江李为栗茂腾吴耿刘彦刘丽萍
关键词:岩溶生态系统植物适应性蒸腾作用
文献传递
岩溶环境因子对细菌胞外碳酸酐酶表达及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05年
以从西南岩溶生态系统分离出的一株细菌(编号GLRT102Ca)为例,研究了温度、pH、金属离子和阴离子等主要岩溶环境因子对其胞外碳酸酐酶(CA)表达及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验温度(10℃~50℃)和pH(5.5~9.0)范围内,实验菌株均能表达出不同程度的胞外CA活性,其中20℃~30℃以及中性偏碱性条件下的胞外酶活性较高.钙、镁、锌、钴等4种金属离子以及SO24-、H2PO4-、NO3-、NO2-、Cl、Br-、I-和HCO3-等8种阴离子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一般都能促进胞外酶活性的表达,但表达较高活性所需的离子浓度因不同离子而异.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碳酸酐酶的岩溶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李为余龙江余俊峰贾丽萍吴云
关键词:细菌
棉杆沼气发酵潜力的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以棉杆为原料,在中温(35±2)℃条件下研究了棉杆的沼气发酵潜力及发酵过程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特征。结果表明,在250 mL三角瓶中发酵53 d,棉杆的沼气发酵潜力为202 mL.g-1;发酵过程中,棉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12.4%和21.0%,木质素基本没有降解。同时,在常温(28±2)℃条件下比较了棉杆、麦秆、稻秆和玉米秆等不同秸秆原料的沼气发酵产气量,结果棉杆的沼气发酵潜力低于其它3种秸秆原料。尽管如此,棉杆仍不失为一种有开发利用前景的潜在生物质能源,对棉杆资源的可开发性进行了探讨。
王江丽李为严波白云曹龙
关键词:棉杆沼气发酵木质纤维素降解生物质能源
不同预处理条件对棉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为探索合理的预处理方法以实现棉秆的高效厌氧发酵,研究了高温处理、NaOH处理与生物处理3种预处理方式对棉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经预处理的棉秆以8%的总固体质量分数,在常温((23±2)℃)下进行沼气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经NaOH及生物预处理,棉秆的木质纤维结构破坏较明显,而高温预处理对棉秆的表观结构影响不大。3种预处理均能有效缩短发酵启动时间,并不同程度提高棉秆产沼气的能力,作用大小依次为:NaOH处理>高温预处理>生物预处理。其中以质量分数为4%的NaOH对棉秆(含水率为60%)处理10 d的效果最佳,发酵61 d后的总产气量可达31 022.5 mL,日均产气量为508.57 mL/d,总固体产气率、挥发性固体产气率分别为193.89、216.30 mL/g,要远高于其他处理及对照,有效地提高了棉秆厌氧发酵的效率。
李艳宾张琴李为余龙江
关键词:棉花厌氧消化沼气预处理棉秆
岩溶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的时空动态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以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为例被引量:21
2008年
以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为考察基地,研究了不同地貌部位(洼地、坡地和垭口)土壤酶活性(转化酶、蛋白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地貌部位土壤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洼地和垭口土壤水解酶类活性较高,与这两个地貌部位微生物数量较多的结果相对应。试验场不同地貌部位土壤水解酶类活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对于不同的酶和不同的地貌部位,酶活性降低的幅度有所差异。各地貌部位各层次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别不大。4种水解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一般是春季上升,夏季或秋季为最高。此外,土壤水解酶类活性与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养分水平密切相关,一般与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N、速效P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这既说明土壤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溶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可作为评价岩溶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也为评价西南岩溶生态系统脆弱程度提供了新的生物学方面的指标,为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重建模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李为余龙江李涛项俊吴耿
关键词:岩溶生态系统土壤酶土壤肥力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