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丹丽

作品数:12 被引量:146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教师
  • 3篇中介
  • 3篇互动
  • 3篇教学
  • 2篇英语
  • 2篇语言
  • 2篇社会
  • 2篇社会文化
  • 2篇社会文化理论
  • 2篇文化
  • 2篇课堂
  • 2篇SCAFFO...
  • 1篇大学生
  • 1篇多模态
  • 1篇多语
  • 1篇多语现象
  • 1篇言教
  • 1篇英语教师
  • 1篇语言教学
  • 1篇语言输出

机构

  • 12篇武汉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伦敦大学学院

作者

  • 12篇李丹丽
  • 1篇徐锦芬
  • 1篇赵华

传媒

  • 3篇Chines...
  • 2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外语学刊
  • 1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中国外语
  • 1篇英语广场(学...
  • 1篇湖北文理学院...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概念型语言教学国际实证研究动态及展望被引量:1
2023年
概念型语言教学是社会文化理论在二语研究领域发展的重要成果。本文简要阐述概念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原则与实践机制,然后详细剖析2006-2021年的国际英文文献,尝试探索相关实证研究对课堂二语习得研究的主要贡献。研究发现,概念型语言教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证研究聚焦语法概念知识教学,着重考察教学干预过程中的中介手段与效果,研究设计多采用以干预性准实验研究4步骤为基本范式的纵向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则以混合方法为主。本文对概念型语言教学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进一步推动概念型语言教学在我国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发展。
陈菁李丹丽徐锦芬
关键词:社会文化理论实证研究
二语协作任务中同伴支架对语言输出的影响被引量:39
2014年
本研究运用社会文化理论视角,探索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二语课堂协作任务中同伴支架对语言输出的影响。在某大学英语课堂小组交际环境中,观察学生在协作完成写作任务时支架在小组互动过程中的发展特点,及其对学习者最近发展区的影响。研究发现同伴支架的有效性取决于学习者是否恰当运用主要的支架功能,指出同伴互动的缺陷在于学习者受到现有二语知识水平和课堂管理能力的限制,因此在合作话语中遇到以下困难:注意形式和澄清意义;意识到二语知识差距;监控自我或同伴的输出效果。本文最后提倡教师在二语教学小组活动中指导学生注意语言形式与意义关联,以及推动最近发展区的重要作用。
李丹丽
关键词:语言输出
教师在二语目标语学习中的“支架”作用
本文通过观察语言教师与英语学习者的课堂互动过程,旨在研究教师话语在二语目标语学习中的"支架"构建作用。本文以社会文化理论为背景,运用微观发生法考察分析香港某高校学术英语课堂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任务时的互动话语。分析表明,...
李丹丽
文献传递
Autonomy in Scaffolding as Learning in Teacher-Student Negotiation of Meaning in a University EFL Classroom被引量:6
2017年
Based upon sociocultural theory,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ynamics of the teacher's roles and learner autonomy in the process of scaffolding in teacher-student negotiation of meaning in an EFL classroom, The participants were 25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a Chinese teacher of English at a university in China. The teacher-student dialogue was the central mechanism medi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gotiation of meaning and form in language learning. The analysis of classroom discourse and the teacher's retrospection from an interview illustrated the teacher's different roles in interaction, where scaffolding acted as a structured pedagogical tool.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learners were afforded assistance to progress from other- regulation to self-regulation, and consequently, the teacher exploited opportunities to enhance learner autonomy in negotiation of spaces for autonomy in classroom teaching. The study has probed into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eacher's capacity of controlling scaffolding effectively and generated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learner training.
李丹丽
关键词:AUTONOMYSCAFFOLDINGREGULATION
英语创意写作混合式教学中大学生中介调节发展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本研究基于"英语创意写作"混合式课程,在活动理论框架下,探究混合式教学中12名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中介调节发展过程。通过观察线下课堂与线上辅导深度融合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反思报告、半结构性访谈及习作文本,发现线下线上教学两个活动系统中,客体/目标、中介工具、规则、共同体和劳动分工等中介因素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本文为探索二语写作混合式教学内在机制提供操作范式,对促进线下线上教学深度融合、课堂内外英语学习紧密衔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李丹丽赵华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Scaffolding in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f Target Forms in Peer Interaction被引量:6
2011年
This study draws on sociocultural theory to explore how adult EFL learner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in learning target form in collaborative task performance. It investigates the features of scaffolding in peer collaboration in which a group of four Chines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re engaged in a writing task in an English enhancement course at a university in Hong Kong. The study also examines how the scaffolding categories affect the learners' production of appropriate grammatical forms. The findings advocate the presence of the teacher (or tutor) to direct learners' attention to important form-meaning connections in L2 pedagogical group activities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peer interaction.
李丹丽
关键词:SCAFFOLDING
二语课堂互动话语中教师“支架”的构建被引量:75
2012年
本文以社会文化理论为背景,运用微观发生法考察分析香港某高校一位英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任务时的互动话语,旨在研究教师话语的"支架"构建作用。研究发现,教师适时提供重点明确的"支架"可以促进二语学习,而教师话语中的过度调节会对语言学习产生负面作用。本研究强调教师在支架式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发挥重要作用,即帮助学习者发现自我知识体系的不足,加强对目标语学习的自我调节,以及在构建适当的"支架"基础上鼓励学习者发展独立学习能力。
李丹丽
关键词:互动话语分析
二语写作反馈过程中超语作为中介调节工具的研究
2024年
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二语课堂的教学超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有关超语在二语写作中教师和学生反馈的作用的研究仍然很少。本研究采用社会文化理论,旨在探讨二语写作辅导中的超语实践在反馈过程中,尤其是在写作后阶段,如何对学习起到中介调节作用。数据收集来自华中某大学七名学生和一名助教在为期十六周的写作辅导中的课堂观察和写作文本,通过主题分析法和微观发生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助教和学生共同努力构建知识,扩展多语言知识库,超语策略促进了师生对话过程中的反馈。在二语写作辅导中,超语的中介调节作用可以提供机会,加强内容学习,鼓励学习者参与,构建理解能力,并给予情感关怀。研究结果为二语写作教学提供启示,超语作为一种中介工具,促使以英语为主要媒介的课程去殖民化,并通过支持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学生的公平教育,提高教师对公平教育环境的认知。
李丹丽王艺蓓
关键词:二语写作
城市风韵塑造中的超语实践——以汉街语言景观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语言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亦直观体现城市风韵。文章以湖北省武汉市汉街的语言景观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发现:英文作为世界通用语,使用比例最高,承担象征功能;中文表意,提供具体信息,实际地位高于英文。动态的语言标牌融合了图文、视听等多重认知和符号资源,超语实践在塑造和解读语言景观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在语言景观研究中融合超语理论,试图以小见大,呈现我国华中地区语言生态,丰富了超语理论在社会语言学领域的研究。
昌云露李丹丽
关键词:多语现象
ZPD视角下基于思辨力培养的教师实时性支架构建被引量:6
2021年
本文在最近发展区(ZPD)视角下探究外语教师如何在课堂互动中构建培养学习者思辨力的实时性支架。研究发现,教师通过文本隐性问题(TIQ)和超越文本问题(BTQ)等认知类提问(EQ)构建实时性支架,在学习者的ZPD内实时调整支架内容和形式,从而培养其思辨力。本研究提倡教师针对学习者当前发展水平合理构建实时性支架,利于辅助学习者表现,促进其认知发展。
陈菁李丹丽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课堂互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