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长纯

作品数:444 被引量:1,583H指数:20
供职机构:东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3篇期刊文章
  • 85篇会议论文
  • 71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4篇电子电信
  • 81篇理学
  • 73篇一般工业技术
  • 5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6篇机械工程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电气工程
  • 4篇化学工程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1篇纳米
  • 125篇纳米管
  • 124篇碳纳米管
  • 68篇场发射
  • 49篇场致发射
  • 48篇感器
  • 48篇传感
  • 48篇传感器
  • 47篇显示器
  • 35篇声表面波
  • 31篇小波
  • 30篇丝网印刷
  • 30篇碳纳米管薄膜
  • 27篇真空微电子
  • 25篇阴极
  • 25篇半导体
  • 21篇场发射显示
  • 20篇小波变换
  • 20篇波变换
  • 17篇电子器件

机构

  • 417篇西安交通大学
  • 17篇东华大学
  • 11篇西安电子科技...
  • 8篇辽宁大学
  • 8篇云南大学
  • 7篇长安大学
  • 7篇空军工程大学
  • 7篇西安工业大学
  • 6篇西北工业大学
  • 6篇香港理工大学
  • 6篇中原工学院
  • 6篇西安电力电子...
  • 5篇西安工程科技...
  • 5篇交通大学
  • 4篇北方民族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香港科技大学
  • 3篇陕西科技大学
  • 2篇贵州大学
  • 2篇西安应用光学...

作者

  • 444篇朱长纯
  • 119篇刘君华
  • 53篇刘卫华
  • 39篇李昕
  • 34篇卢文科
  • 24篇贺永宁
  • 24篇李玉魁
  • 24篇刘兴辉
  • 23篇袁寿财
  • 20篇吴春瑜
  • 20篇文常保
  • 19篇韩建强
  • 18篇曾凡光
  • 18篇窦菊英
  • 17篇王琪琨
  • 15篇姚振华
  • 15篇于灵敏
  • 15篇王进美
  • 13篇皇甫鲁江
  • 12篇保文星

传媒

  • 6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3篇电子器件
  • 11篇电子学报
  • 10篇功能材料与器...
  • 9篇Journa...
  • 9篇物理学报
  • 9篇液晶与显示
  • 9篇真空电子技术
  • 8篇仪器仪表学报
  • 8篇功能材料
  • 6篇微电子学与计...
  • 6篇真空科学与技...
  • 6篇西安电子科技...
  • 6篇纳米科技
  • 6篇2002年西...
  • 6篇第八届中国场...
  • 6篇第二届中国西...
  • 6篇第六届中国纳...
  • 6篇第七届中国纳...
  • 5篇中国科学(E...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18篇2009
  • 37篇2008
  • 26篇2007
  • 27篇2006
  • 42篇2005
  • 35篇2004
  • 40篇2003
  • 44篇2002
  • 26篇2001
  • 24篇2000
  • 30篇1999
  • 10篇1998
  • 8篇1997
4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阴极温度分布对发射本领测量的影响被引量:3
1999年
对阴极电子学中测试用二极管的阴极丝进行了热特性分析.采用数值方法计算了常用基底W、Mo阴极金属丝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度分布,同时首次给出了这两种材料在宽温区内导热系数、辐射系数的计算公式.对阴极温度的不均匀导致的发射电流偏差进行了计算分析,并首次得到了发射电流误差小于5%的阴极丝最小长度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对圆筒形测试二极管几何参数的选取具有实际的意义.
窦菊英朱长纯皇甫鲁江杨德清
关键词:二极管温度分布阴极电子学
基于SVM的混合气体分布模式红外光谱在线识别方法被引量:3
2008年
针对混合气体组分浓度分析中海量训练样本的获取、分析精度及实时在线分析等问题,将支持向量机这一新的信息处理方法和红外光谱分析法结合,提出了混合气体分布模式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采用先进行混合气体分布模式识别,然后再进行混合气体分析的思路,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研究探索了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混合气体分布模式,确定60种混合气体分布模式,共计6000个混合气体红外光谱数据样本用于模型的训练与检验。采用SMO算法实现了减量和增量的在线学习,最终建立了基于SVM的混合气体分布模式红外光谱在线识别模型。模型由模式识别和结果输出2层组成,模式识别层完成混合气体模式分布模式识别任务;结果输出层由60个SVM校正模型组成,完成具体的浓度分析任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混合气体分布模式的正确识别率不低于98.8%,可在小样本条件下对混合气体的分布模式进行在线识别,可在线实时加入新的混合气体分布模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白鹏冀捐灶张发启李彦刘君华朱长纯
关键词:支持向量机红外光谱模式识别
用多光路在线监测烟气中烟尘排放量的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提出一种基于Lambert-Beer定律,用激光作光源,经多光路在线监测烟气中烟尘(颗粒 物)浓度分布,统计浓度平均值求得烟尘排放量的方法.论证了该方法在理论上的正确性和在 实践上的可行性.可将该方法应用于一般情况下气固二相流有关参数的在线测量.
陈明朱长纯刘君华陈志平
关键词:排放量烟尘大气监测
用机械破碎方法提高印刷碳纳米管薄膜的场发射性能被引量:16
2005年
提出了一种可显著改善丝网印刷碳纳米管(CNTs)薄膜场发射特性的后处理方法,用机械压力通过隔离层对附着于CNTs表面的无机物进行原位破碎,并用高速气流清洁薄膜表面.同其他方法相比,机械破碎方法既不会在处理后的阴极表面留下残留物,也不会使薄膜受损.场发射特性测试表明,与未处理薄膜相比,经过处理的CNTs薄膜的开启场强从2.7V/μm降低到1.7V/μm,同样面积的薄膜(印刷面积为40mm×40mm)在4.2V/μm场强下的发射电流由70μA提高到了950μA,说明机械破碎处理对于提高薄膜的场发射特性有明显作用.该方法在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器的制作中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曾凡光朱长纯刘兴辉刘卫华
关键词:碳纳米管薄膜场发射后处理方法场发射显示器
碳纳米管薄膜气体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薄膜气体传感器,包括一由玻璃或半导体材料或和金属制备的基底以及外部引线;其特点是,在基底上设置一层二氧化硅绝缘层,在二氧化硅绝缘层中分布有叉指型电极,叉指型电极被二氧化硅绝缘层分隔,并且使叉指...
刘君华李昕朱长纯
文献传递
碳纳米管薄膜对电磁波吸收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1
2000年
对不同基底上定向生长的碳纳米管薄膜的电磁波吸收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碳纳米管薄膜对红光及红外激光有极强的吸收能力 .对于 10GHz的微波 ,Si基底上的碳纳米管薄膜基本无吸收作用 ,但Cu基底上的碳纳米管薄膜表现出一定的吸收能力 .
朱长纯邓宁
关键词:碳纳米管电磁波隐身材料
真空微电子磁敏传感器的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介绍了真空微电子磁敏传感器的原理,并用计算机模拟了器件的内部电场分布,电子飞行轨迹等多数,证明了这是一种具有很高灵敏度的新型器件。
王海笑朱长纯
关键词:磁敏器件场致发射电场分布传感器
硅基场致发射光电探测器及硅锥阴极工艺研究
1993年
半导体硅锥的场致发射所具有的饱和特性可以用于制造一种新型的光电探测器,本文介绍了这种光电探测器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并对其光电阴极的核心部件——硅锥阴极的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
关辉朱长纯
关键词:场致发射光电探测器
单壁碳纳米管的提纯方法(英文)
采用温控电孤炉,在600℃下,使用 Fe/Ni/Mg 催化剂大量制备了单壁碳纳米管.用两步纯化方法对单壁纳米管进行提纯:首先,原始的单壁碳纳米管在500℃,空气中加热30min;接着用37%的盐酸浸泡加热后的样品 72h...
赵廷凯唐青虎柳永宁朱长纯赵翔
关键词:碳纳米管纯化热重分析透射电镜
文献传递
真空微电子器件硅锥阴极的工艺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介绍了利用半导体硅材料制作的真空微电子器件的核心部件,场致发射硅锥阴极,的工艺研究及实验结果。提出了两步腐蚀的工艺方案,制成了形状理想的锥体阴极。
关辉朱长纯刘君华
关键词:微电子器件
共4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