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红波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5篇血管
  • 5篇血管内皮
  • 5篇血管内皮生长...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瘤
  • 5篇内皮
  • 5篇内皮生长因子
  • 5篇霍奇金
  • 5篇非霍奇金
  • 4篇细胞生长
  • 4篇细胞生长因子
  • 4篇纤维细胞
  • 4篇纤维细胞生长...
  • 4篇金淋巴瘤
  • 4篇霍奇金淋巴瘤
  • 4篇碱性成纤维
  • 4篇碱性成纤维细...
  • 4篇碱性成纤维细...
  • 4篇姜黄素

机构

  • 8篇泰山医学院附...
  • 3篇泰山医学院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作者

  • 9篇朱红波
  • 7篇周丽
  • 2篇张红
  • 1篇刘庆华
  • 1篇段衍超
  • 1篇张志瑢
  • 1篇王玲

传媒

  • 2篇泰山医学院学...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血管新生调控因子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2009年
朱红波周丽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非霍奇金淋巴瘤
一种海绵消毒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绵消毒管,由消毒管和固定在消毒管端部的医用海绵组成,医用海绵为圆柱状,所述的消毒管端部连接有三角形吸片,吸片中部设有小孔,医用海绵通过吸片吸附在消毒管的端部,所述的消毒管为中空管,消毒管的两侧连接有能...
朱红波
文献传递
姜黄素对Raji细胞凋亡及bFGF表达影响的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姜黄素对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Raji细胞凋亡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抗血管新生治疗NHL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不同浓度(5、10、25和50μmol/L)姜黄素作用Raji细胞不同时间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Raji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Annexin V-FITC双标流式细胞术检测姜黄素对细胞凋亡的作用;ELISA检测姜黄素对Raji细胞上清中bFGF含量的影响。结果:显微镜下可见,随姜黄素浓度的增加,Raji细胞由成团生长变为单个散在,细胞数明显减少,细胞体积变小,折光性减弱,有的细胞膜破裂,可见细胞碎片;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作用24、48和72h后10μmol/L姜黄素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12±1.05)%、(14.74±0.46)%和(25.11±1.43)%,25μmol/L姜黄素组分别为(25.07±5.40)%、(33.50±5.89)%和(55.98±7.41)%,均高于对照组凋亡率(1.75±0.28)%、(2.25±0.29)%和(2.77±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作用24、48和72h对照组上清液中bFGF浓度分别为(643.41±57.12)、(732.26±60.19)和(931.27±81.04)ρg/mL;10μmol/L姜黄素处理组分别为(212.76±20.07)、(173.23±14.76)和(107.21±12.37)ρg/mL;25μmol/L姜黄素处理组分别为(95.32±11.59)、(71.24±10.03)和(36.41±7.58)ρg/mL;Raji细胞经10、25μmol/L姜黄素作用24、48和72h后,bFG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在3个时间点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组上清液中bFGF含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对Raji细胞凋亡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抑制Raji细胞分泌bFGF,其抑制作用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提示姜黄素可能有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
朱红波周丽
关键词:姜黄素流式细胞术非霍奇金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血管新生调控因子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2009年
1992年Folkman等首次证实,肿瘤在缺乏血管新生的条件下仅能生长2~3 mm,并提出了肿瘤的生长依赖血管形成的假说。自此,血管新生在肿瘤领域内的研究有了重大进展。血管新生是指在已经存在的血管的基础上以出芽的方式形成新的微血管,是肿瘤生长和播散所必需的。血管发生受各种不同的正、负生成血管因子的调控。促进血管生成的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1)等;抗血管生成因子包括血管抑制素、内抑制素、白介素-1(IL-1)等,其中VEGF及bFGF是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血管新生正调控因子。本文就VEGF、bFGF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1 VEGF、bFGF简述1.1 VEGF的生物学特性VEGF是一种结构具有高度保守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人类VEGF基因全长为28kb。人至少有4种VEGF,其中VEGF 121和VEGF165为可溶性分泌蛋白,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及增加内皮通透性;VEGF189和VEGF206为不可溶性分泌蛋白,与肝素紧密结合。VEGF165为最常见的形式,也是主要效应...
朱红波周丽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非霍奇金淋巴瘤
姜黄素对淋巴瘤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抑制血管新生药物姜黄素对人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体外生长影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淋巴瘤治疗新途径抗血管生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相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10μmol/L、25μmol/L、50μmol/L)姜黄素作用于Raji细胞后24 h后细胞形态,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VEGF水平。结果姜黄素对Raji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浓度正相关。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Raji细胞24 h后,10μmol/L、25μmol/L、50μmol/L姜黄素处理组VEGF浓度分别为(369.73±14.22)pg/ml、(178.24±21.18)pg/ml、(51.41±9.68)pg/ml,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Raji细胞增殖及VEGF的分泌,其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提示姜黄素对Raji细胞株血管新生有抑制作用,为抗血管新生药物用于治疗淋巴瘤提供依据。
朱红波周丽
关键词:姜黄素RAJI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sVEGF、sbFGF水平变化及姜黄素对Raji细胞株VEGF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lymphoma,NHL/)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erum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VEGF/)及血...
朱红波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姜黄素RAJI细胞株
文献传递
姜黄素对Raji细胞增殖及VEGF表达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姜黄素对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Raji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姜黄素(5μmol/L、10μmol/L、25μmol/L、50μmol/L)作用Raji细胞24h、48h、72h后,WST-1检测姜黄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检测姜黄素对R@i细胞上清中VEGF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Raji细胞24h后,对照组上清液中VEGF浓度为(707.92±55.92)pg/ml;而10μmol/L、25μmol/L姜黄素处理组细胞上清液VEGF浓度分别为(369.73±14.22)pg/ml、(178.24±21.18)pg/ml,与对照组相比两者均显著性降低(P〈0.05,P〈0.01)。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Raji细胞分泌VEGF,其抑制作用存在浓度依赖性,提示姜黄素有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可达到抗NHL的目的。
朱红波周丽
关键词:姜黄素RAJI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sVEGF和sbF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1年
目的: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VEGF)及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sbFGF)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检测36例不同病期NHL患者sVEGF、sbFGF水平,并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HL患者sVEGF、sbF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并与临床分期、IPI预后分组、LDH及β2-MG有关(均P<0.05)。完全缓解(CR)者sVEGF、sbF-GF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均P<0.05);复发进展(PD)者sVEGF、sbFGF水平比化疗前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L的发病可能与血管新生有关,且可联合其他指标一起作为病情监测、预后评估的指标。
朱红波周丽张红王玲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癌基因Bmi-1表达的检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检测原癌基因Bmi-1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MD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09-04-2013-01-10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69例MDS患者及3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标本,应用SYBR Green相对定量RT-PCR方法,进行Bmi-1基因的检测。结果:Bmi-1基因在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无表达,在69例MDS患者中均有表达(2.28±0.84),且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恶性血液病患者组,t=14.787,P<0.001。其中,R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RAEB组明显高于RA组,P=0.001。Bmi-1基因高表达组CD34+CD38-CD123+/CD34+为(10.77±5.51)%,低表达组为(4.65±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1,P=0.037。Bmi-1基因高表达组,骨髓原始细胞≥5%的病例数(17例)高于低表达组(14例),χ2=7.057,P=0.012;Bmi-1基因高表达组具有预后不良染色体核型的有6例,Bmi-1低表达组仅有3例,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4,P=0.144。结论:MDS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均存在Bmi-1基因不同程度的表达升高,为MDS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方向。
张红刘庆华周丽张志瑢朱红波段衍超
关键词:BMI-1基因聚合酶链反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