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彤宇
- 作品数:76 被引量:333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国家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射频热凝固治疗不同程度子宫颈糜烂及相关问题的探讨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固微创技术(RHMIT)治疗不同程度子宫颈糜烂患者的疗效和相关问题。方法对4216例(Ⅰ度467例、Ⅱ度2781例和Ⅲ度968例)经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和或电子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证实的不同程度宫颈糜烂患者,进行了RHMIT治疗和随访。结果本组在应用RHMIT和辅助治疗后,各类型Ⅰ度糜烂治疗后4周痊愈率为94·2%、6周为100%,各类型Ⅱ度糜烂治疗后4周痊愈率为74·6%、6周为100%,各类型Ⅲ度糜烂治疗后4周痊愈率为60·0%、6周为97·1%。有1243例患者随访1年以上,平均26个月。共进行了1071次宫颈细胞学检查,142次电子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学检查和18次宫腔镜下活检,均未见不典型细胞表现。结论RHMIT是一种简单、快速和安全的方法,对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有明确疗效。应制定适合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重视随访。
- 董海莉尹格平李娟朱彤宇赵秀娥何宁
- 关键词:子宫颈糜烂微创技术射频治疗
- 宫颈肿瘤细胞端粒酶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建立宫颈上皮肉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各期宫颈癌组织端粒酶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其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收集病理证实为宫颈内瘤样变和各期宫颈癌组织标本,获取宫颈组织细胞,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FITC)间接荧光标记法对端粒酶进行标记后,流式细胞仪进行定量检测。以端粒酶表达率及端粒酶表达的荧光指数为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端粒酶表达的百分率及荧光指数两指标在宫颈癌、CIN及正常对照的组间差异显著,且有渐减规律;②宫颈癌不同期别的组间差异显著。结论 端粒酶含量在癌前病变中已表现出显著升高,且其含量随肿瘤的发展而进行性升高,因此端粒酶的定量检测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检测肿瘤浸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朱彤宇陈诵芬尹格平陈铭王玉芝何宁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癌端粒酶
- 化疗对小鼠腹水S180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获得性MDR1表达的相关研究被引量:8
- 2001年
- 目的 :建立获得性多药耐药 (MDR)表达小鼠腹水模型 ,探讨检测S180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MDR1表达水平及凋亡指标的意义。方法 :给予S180细胞荷瘤小鼠反复定量联合化疗刺激 ,用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S180细胞和同期外周血淋巴细胞MDR1表达水平及凋亡指标结果 :( 1)实验组小鼠S180自化疗后 1周MDR1表达逐渐增高 ,第 5周后显著增加 (P <0 .0 5) ;而细胞凋亡率、细胞杀伤率及Fas因子表达率则随化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 ,且MDR1表达显著增加时 ,S180细胞凋亡率等则显著降低 (P <0 .0 5) ;( 2 )实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MDR1、细胞凋亡水平与S180细胞显著相关。结论 :小鼠S180细胞多药耐药模型有助于获得在体研究MDR1表达的经验 。
- 尹格平陈铭陈诵芬朱彤宇刘艳梅
- 关键词:疾病模型多药耐药基因
- 针对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采取不同术式环形电圈切除术及相关问题探讨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采取不同切除方式及切除范围宫颈环形电圈切除术(loop electrocautery excision procedure,LEEP)治疗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其相关问题。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09年10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妇科治疗的446例不同程度CIN患者(CINⅠ为108例,CINⅡ为232例,CINⅢ为106例)的完整临床资料(LEEP不同切除方式及切除范围后的随访结果,包括愈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平均随访时间为(24.5±5.5)个月(8~32个月)。按照治疗时采取的LEEP术式,将其分为4组。①采取LEEP锥形高帽状切除法切除2/3以上的宫颈组织治疗CINⅡ~Ⅲ患者,纳人A组(n=109);②采取LEEP环形蘑菇式切除法切除1/3到2/3的CINⅠ~Ⅱ患者,纳入B组(n=203);③将采取LEEP环形浅蘑菇式切除法切除1/3以下的cINⅠ和/或有生育要求患者,纳人C组(n=90);④将采取LEEP削果皮式切除法的CINⅠ或疑似CINⅠ和有生育要求患者,纳入D组(n=44)。4组均采用球形电极电凝病变区域止血(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宫颈多点活检和LEEP后切除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率为87.4%(390/446),不符合率为12.5%(56/446)。其中,术后切除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较术前宫颈多点活检结果加重为6.5%(29/446)。A,B,C和D组:①治愈率分别为99.1%(108/109),98.5%(200/203),100.0%(90/90)和93.2%(41/44)。②组织愈合时间分别为(7.5±1.0)周,(6.5±0.5)周,(5.5±0.5)周和(4.5土0.5)周。⑧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8.4±23.8)mL,(29.94-12.3)mL,(11.1±3.8)mL和(4.0±1.4)mL。本组56例有生�
- 尹格平朱彤宇陈铭杨树君提松梅郭秀霞王丽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术式
- 化疗前后卵巢癌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凋亡因子的流式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
- 1999年
- 目的 探讨化疗前后卵巢癌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及凋亡因子Fas和Apo 2.7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从68 例化疗前后的卵巢癌患者腹水中提取富含癌细胞的悬液,用Annexin V/PI双染法分辨凋亡细胞,并用2种凋亡因子单克隆抗体标记上述细胞,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化疗后卵巢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化疗前(P< 0.01),被Fas及Apo 2.7标记癌细胞率也显著性增加(P< 0.05);化疗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及凋亡因子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 通过对化疗前后卵巢癌细胞凋亡的检测有助于判断化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朱彤宇尹格平陈诵芬孙晓明王玉芝
- 关键词:凋亡化学疗法
- 趋化因子CXC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2/rs266085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rs1799724的2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型(GT)和等位基因频率(AF)分布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型及宫颈癌发病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5家医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790例中国大陆汉族人群外周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按照宫颈组织诊断性病理学检查结果等将790例受试者分为:CIN Ⅰ组(n=78)、CIN Ⅱ组(n=92)、CIN Ⅲ组(n=137,包括宫颈原位癌77例)和宫颈癌(浸润癌)组(n=132)及健康对照组(n=351)。采用 TaqMan探针法对外周血液淋巴细胞 D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检测要求的位点(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济南军区总医院等收集病例的5家医疗单位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数据资料采用 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结果为:①AF 对比显示,TNF-α/rs1799724和趋化因子CXCL12/rs266085与宫颈癌之间有相关性:宫颈癌组和对照组中rs1799724位点的胞嘧啶(C)-AF(分别为73.9%和9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45,95%CI (0.166~0.361),P=0.000];宫颈癌组中胸腺嘧啶(T)-AF 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082,95%CI(2.771~6.012),P=0.000]。宫颈癌组和对照组中 rs266085位点的 C-AF 分别为40.9%和49.7%[OR=0.700,95%CI(0.526~0.933),P=0.015],宫颈癌组中 T-AF 显著高于对照组[OR=1.428,95%CI(1.072~1.902),P=0.015]。②rs1799724位点的 GT和 AF在对照组与 CINⅠ组和 CINⅡ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CIN Ⅲ组和宫颈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266085位点在对照组与Ⅰ~Ⅲ型CIN组的 GT和 A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位点(rs1799724和rs266085)在�
- 尹格平武爱芳梁静支圆圆朱彤宇李娟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趋化因子CXCL12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疾病遗传易感性
- 射频热凝固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远期疗效被引量:19
- 2011年
-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固(RF)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远期疗效。方法2001年7月至2009年11月,选择在济南军区总医院治疗的、经药物治疗无效的功血患者1196例(其中127例伴有痛经),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两组:A组年龄≥45岁,平均48岁,共427例,以闭经为治疗目的;B组年龄〈45岁,平均37岁,共769例,以月经减量为目的。A、B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具备月经量评分(PBAC)、血红蛋白水平测定、诊刮病理诊断、治疗后即时宫腔镜观察内膜情况;部分患者有治疗6个月后不同时间段内膜病理及临床情况。治疗后随访6~10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72个月。治疗1个月后,A组以流血停止继之闭经并持续12个月以上为治愈;B组以流血停止继之月经恢复正常并持续12个月以上为治愈;12个月内有不规律少量流血,但PBAC评分〈100分为显效;症状和PBAC评分同治疗前为无效。痛经消失并持续12个月以上为治愈,明显改善为显效,同前为无效。有效率为治愈率与显效率之和。对照组为同期药物治疗的功血患者125例。结果(1)近期和远期有效率:RF治疗功血1个月内止血总有效率为94.82%(1134/1196),其中A组为96.5%(412/427),B组为93.9%(722/769)。痛经治疗有效率为82.7%(105/127),其中A组为86.4%(38/44);B组为80.7%(67/83)。治疗后即时宫腔镜内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A组内膜全部全层凝固性坏死,B组部分内膜遗存。治疗后12、24和36个月止血有效率分别是92.55%(969/1047)、93.9%(866/922)和93.7%(609/650),两组以上各时间段PBAC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是治疗后1~2个月阴道少量不规则流血,占8.03%(96/1196);3个月后月经量仍多,占5.18%(62/1196),经�
- 尹格平李娟朱彤宇陈铭杨树君赵晓利
- 关键词:功能性子宫出血导管消融术电凝术
- 卵巢肿瘤粘附分子吞噬细胞糖蛋白的测定被引量:12
- 1997年
-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粘附分子吞噬细胞糖蛋白-1(CD44)检测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对106例不同性质及组织学类型的卵巢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粘附分子CD44进行测定,并与健康妇女及卵巢非赘生物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恶性肿瘤组术前淋巴细胞CD44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良性肿瘤组(P<0.01,P<0.05);癌细胞CD44阳性率高于自身外周血淋巴细胞(0.01<P<0.05);卵巢癌不同组织类型的CD44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外周淋巴细胞CD44含量逐渐下降。结论:卵巢肿瘤组织及外周血淋巴细胞CD44检测,对鉴别卵巢肿瘤性质、早期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尹格平孙晓明陈诵芬朱彤宇陈铭谢智农
- 关键词:卵巢肿瘤细胞粘着分子吞噬细胞
- 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脂素、抵抗素、血脂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研究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脂素、抵抗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妊娠糖尿病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治疗后,观察和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清内脂素、抵抗素水平以及血脂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P<0.05);观察组血清内脂素、抵抗素、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二甲双胍相比,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妊娠糖尿病可有效调节患者血脂血糖水平,降低血清内脂素与抵抗素水平,从而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 李京娜解裕豆王霄闫丛丛朱彤宇
- 关键词:地特胰岛素二甲双胍妊娠糖尿病抵抗素
-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女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方法及疗效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女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鳞状上皮增生、硬化性苔癣和硬化性苔癣合并鳞状上皮细胞增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09年10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被确诊为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262例患者,及同期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62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HIFU治疗组(A组,n=72),HIFU+局部药物治疗组(B组,n=190),将同期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的同类患者,纳入对照组(n=56)。三组患者年龄,病变程度、病理学分型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探索和随访,设立"外阴瘙痒评分法"、"外阴白色病变面积计算法"、"四象限比较法"和"四度外阴皮肤弹性评估法"判别客观疗效(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A,B组治疗方法对控制各类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瘙痒症状疗效满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以B组疗效最佳。B组治疗后,瘙痒症状消失率达83.2%(158/190)。A,B组白色病变治疗有效率均为100.0%,A组治愈率为66.7%(48/72),B组为72.1%(137/190)。B组外阴白色病变区域由(15.21±8.56)cm2减小至(6.68±3.11)cm2。A,B组治疗后,白色病变区面积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B组治愈率高于A组。A,B组治疗后,对外阴皮肤弹性恢复的疗效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对于女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瘙痒症状、白色病变区域面积减小和恢复外阴皮肤弹性有良好疗效,并具有治疗方便、安全无创等优势。对女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应依据病变类型和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 尹格平提松梅杨树君陈铭赵晓利朱彤宇李娟安琳
-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微创技术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